爱大方论坛信息资讯区供需市场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收集)贵州历史名人
评论对象: 漫步者 | 2006/10/31 9:22:57
评论言论:

历史上的50位贵州名人(中)

19、 莫庭芝:

  (1817-1890),字芷升,别号青田山人,清朝贵州独山县人。"西南世儒"莫友芝之弟。从小受父兄和郑珍之教,擅长诗词古文,以教育文学名世。道光廿九年(公元1849年)拔贡生,次年参加京城应礼部试落第。便绝意仕途,专心研究学问。历任永宁州学正、安顺府学训导、思南府学教授、贵州学古书院山长。一生执教四十年,为贵州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他和黎汝谦还编辑了《黔诗纪略后编》三十三卷,为贵州清代诗歌总集,与莫友芝所辑的《黔诗纪略》有双壁之誉。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献。他著有《青田山庐诗钞》、《青田山庐词钞》,黎莼斋在日本为他刻印,风致真朴。工小篆及八分书,自得天趣,与同时书画名家孙竹雅、吴茗香相知,故诗词集中题画之作亦不少。


20、柳天成:

  (1817-1871),清朝贵州都匀府人。农民起义军领袖。出身贫苦,饱受压迫,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五月在都匀坝固领导苗族起义,进军鸡贾河,建立根据地,众推柳天成为王。柳天成足智多谋,勇敢善战,他领导的义军活动于都匀、独山、荔波、都江、八寨、麻哈、大塘、贵定、平越、瓮安和罗斛等地。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攻战麻哈,击毙提督佟攀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六月,在羊安与贵州提督张文德激战,歼敌近万名,使总兵、副将当场毙命,使张文德负重伤,取得了自张秀眉义军黄飘大捷之后的又一大捷。由于清廷调重兵围攻,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四月,鸡贾河根据地失陷,柳天成退守内外套,不幸被叛徒暗杀身亡,起义失败。


21、周灏:

  字子纯,清朝贵州贵阳人。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举人,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进士。以知县分发直隶,先后任沙河、定兴(保定)、正定知县。后因遭弹劾落职讲学,昭雪后复职,署甘肃故城。因罹瘟疫,卒于任所。灏性廉爱民,总督刘长佑疏闻,奉旨于正定建专祠。


22、吴寅邦:

  字清臣,清朝贵州永宁州(今关岭县)人。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拔贡。历任安顺、清镇、贞丰书院讲席,参与纂修了《安顺府志》。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秋,曾亲到贵州关岭县境内红岩碑古迹岩下,将红岩碑再拓了一道,分别分送各处,红岩碑的真面目,始比较容易与社会见面,为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古迹红岩碑的研究作过贡献。


23、黄国宾:

  号西樵,贵州铜仁人。书画家。道光十二年(公元1837年)拔贡。善书画,喜作米家山水画。


24、付寿彤:

  (1818-1887),原名华赓、更昶,字青余,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市)人。道光廿四年(公元1844年)举人,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进士。入翰林院、历任归德、南阳、开封知府、河南汝光道、河南按察使等。工书法。著作有《孝经述》、《古音类表》、《孔庭学裔》、《淡勤室诗》、《湘漓别志》、《十六国年表》、《吴越游记》、《吴越归程记》、《淡语》、《真录篇》、《古文辞》等。善书法,幼年随宦粤中,服膺许郑之学,乡试时为学使何绍基赏识,何书"实事求是"赠之。寿彤书法师何绍基,四体皆工,中年精研晋草运腕这之妙,尤得道州真传。晚年居长沙,该地书家甚多,而傅氏书名特彰,求书者应接不暇。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卒于长沙,与妻刘氏合葬于浏阳南乡渡头市淡庄。


25、傅有赓:

  贵州贵阳人。学者。他于清朝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撰写了《三国志音证》。古代南朝刘宋时裴松之编写了一部《注三国志》,成为人们研读《三国志》不可缺少的辅助与参考材料,但它亦非完美无缺。傅有赓的《三国志音证》,为其补缀音义之不及,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


26、萧尚卿:

  清朝贵州平越(今福泉县)人。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进士,入翰林院。


27、潘新简:

  (1819-1869),清朝贵州荔波县人。水族农民起义军领袖。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三月发动水族农民千人在九阡、莪蒲起义。提出"不缴粮、不纳税、打倒清朝享太平"的口号,他们吸取了太平军的一些好政策,建立了九阡山根据地,号称辅德王。他们支持战斗十多年,义军发展到四万人,在太平军别遗队余诚义、黄金亮以及都匀柳天成,都江罗光明,张秀眉义军部将高禾、九松等各路义军的积极配合下,转战于黔桂边区,控制了大半个荔波县,曾五占荔波县城,南窥思恩,北图都匀、独山,打死荔波守备更玉麟,千总王代龙等。义军的强大,引起了清廷的不安,派广西、贵州清军围剿,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九阡失守,因叛徒出卖,潘新简被俘,牺牲于桂林。


28、胡长新:

  (1819-1885),字子和,贵州黎平县人。幼受业于莫友芝、郑珍,学有根柢。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举人,次年进士。以知县分发江苏。因受其父被降官职的影响,淡于荣进,弃知县不就,改任贵阳、铜仁等府教授。学使以学异推荐他,擢升翰林院典簿,又不受。遂辞职还乡,主讲于黎平书院,终老不倦,为家乡的文教事业作出了贡献。著有《籀经堂诗钞》、《籀经堂文钞》等,校刊《三忠合编》,擅小篆,得秦汉古玺遗意。其《闻升京官》诗,描述了作者闻调升京官消息后思想感情的波动和变化,抒发了作者对升迁官职的淡漠,流露了对官场的厌倦,表现了作者恬淡自守的情操。


29、戴粟珍:

  字禾庄,别名吴兰雪,清朝贵州清镇县人。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举人。他与黔西举人史荻洲同为黔西知州、著名诗人吴嵩梁之学生,因而结下终身情谊,不仅诗赋文章出类拔萃,而且情同手足,二人同赴京城任职。道光中期,二人到吉林大安从政,当地称诗者,赞誉戴、史二人"才名不相下,交情亦深"。后来史荻洲客死异乡,粟珍安葬荻洲后,每岁必以荻洲名义为荻洲之母致书并奉遗金,及至史母仙逝时也不知儿子已死。这种至学至厚的情谊直今传美谈。戴、史的诗,曾载于都中,后刊于黔。粟珍著作有《对床听雨诗》、《诗钞》、《补遗》、《南归草》等。


30、杨元保:

  (?-1854),清朝贵州独山人。布依族农民起义军首领。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初,杨元保之父带众抗捐被捕入狱,惨死狱中。杨元保怀着深仇大恨,在太平军推动下,于二月份领导布依族、苗族、水族、汉族农民和手工业者数千人在上司起义,提出"顺天成道,打富济贫"的口号,连续击败八寨游击和独山州牧,攻克都匀平舟司,占据通往独山、罗甸、大塘和广西南丹的要道。声震独山、都匀和荔波三地。因贵州巡抚蒋蔚远调集官军围攻,力量众寡悬殊,不到三个月,起义失败。杨元保在广西南丹州属昔里山被俘,在贵阳英勇就义。这次起义点燃了贵州各族人民咸同大起义的烈火。


31、杨凤:

  (?-1855),又名杨龙喜,清朝贵州桐梓人。农民起义领袖。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八月,与遵义人舒光富在家乡桐梓九坝场发动起义,以"除暴安民"为宗旨,反对"折征",自称"黄兵",建立了以赛波府(九坝场)为中心,包括兴州(桐梓)新开(仁怀)和遵义城周围的根据地,尊舒光富为皇帝,杨凤为都督大元帅,建号"江汉",发表反清复明和安民免粮告示,开仓赈贫,得到了广大农民拥护,起义军很快发展到两万多人。清廷派云南总督罗绕典率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官兵围剿,起义军南退归化(紫云)、罗斛(罗甸)、都匀、独山、麻哈(麻江)、平越(福泉)、瓮安、余庆和石阡等地,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四月,杨凤举家殉难于石阡的葛彰河边。余部坚持斗争到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才最后失败。此次起义对川楚震动极大,为贵州各族人民咸同大起义起了奠基的作用。


32、 黎兆祺:

  (1820-1885),字叔吉,号介亭,清朝贵州遵义县人。黎恂第三子,府学附生。从长兄光勋及外兄郑珍学诗,研治宋学。咸丰年间,贵州爆发了各族人民大起义,他与从弟黎庶蕃等创办团练,督促乡民修筑禹门寨墙垣,据此与农民义军对抗。后任过知县、知府。曾到南京投奔过曾国藩,后又到云南作官。因不习惯官场生活而归,定居贵阳,著有《息影山房诗钞》。


33、杜瑞征:  

  (1820-1895),字熙甫,清朝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少孤,警敏有大志,由军功通籍授渠县令。赴任第二年,值大旱,灾连数郡,征倡捐银、粟,积极赈贷,救活无数生命。在任九年,举学田,创置官痘等诸多有益事。继升酉阳直隶州,办厘盐,督堰工,率兵解犍为围。因功晋新宁知县、又秀山知县。再任阆中知县,该县历患水灾,征为该县筑长堤,建坝堰,使百年之患得以平。后年老告归,教子孙成名,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病逝,享年七十六岁。著有《闲斋诗草》、《且学为政集》等。


34、冉廷桂:

  号希一,清朝贵州贵阳人。画家,生活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公元1821-1861年),擅画山水人物,临摹李仰亭人物可乱真。其山水画,有一扇页传世,落款"道光乙已春仲画于天香书屋"。其画笔力饱满,颇具理法。


35、吴人杰:

  (1822-1907),又名朝俊,苗族,清朝贵州都匀人。黔南地区反洋教农民起义领袖。早年曾参加过咸同贵州各族人民大起义。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三月,领导了都匀内外套(基长、潘洞、富河)的苗族、布依族农民起义,提出了"杀洋人,灭洋教,打教堂"和"灭洋兴汉"的口号,独山、荔波、都匀、八寨、定番、清江、丹江等地群众纷纷响应,参加起义的群众达二万多人。起义军摧毁了都匀、凯口的天主教堂,狠狠打击了法国帝国主义在布依地区的侵略势力,人民群众亲切友好地称吴人杰为吴三元帅。经过一年的斗争,由于帝国主义、清军和地主武装的联合镇压,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起义失败,吴人杰被捕,在都匀就义。


36、周婉如:

  (1824-1864),自号"纫湘女史"、"吟秋山馆主人",贵州毕节县人。著名女诗人。其父周凤冈为清朝道光年间翰林,官四川绵州知府。周婉如自幼天资敏慧,聪明好学,能吟诗填词,又擅长书画,通晓音律。随父寓居四川十余年,已交流于诗文名流中,因才华出众,被称为贵州才女、"不栉进士"。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嫁给贵州大家府(今大方县)黄育德为妻。结婚时,闹新房,时至半夜三更,人们仍然纠缠不休,要她十步作诗。她口占道:"深深一辑谢诸君,奴本无才不会吟,记得唐人诗一句,春霄一刻值千金"。结婚后,夫妻十分恩爱,经常作诗吟和。另外还和当地女诗人陈枕云、外侄章永康、姨侄杨绂章等名人学士往来酬唱不绝。不久,丈夫赴省应试,她填《醉花阴》一词:"帘卷西风寒欲透,感别愁依旧。一院木樨香,梦魂影里,正断肠时候。秋来人共黄花瘦。冷帕香盈袖。漫道人团圆,思量归期,应在重阳后。"该词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为后人所称道。后丈夫出任广东藩库厅承。因兵燹频年,音信乍续乍断,夫妻分居两地,家道中落,生活艰难,在贫病交加中度日,直到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才与丈夫取得联系。如是起程赴广东,一心想往与丈夫早日团聚。谁知又遇兵乱,只得折回四川云阳,寄寓于其妹婿云阳县令杨某官邸。不久,丈夫噩耗传来,她悲愤填胸,旧病加剧而逝,年仅四十岁。主要著作有《吟秋山馆诗抄》、《词钞》传世。其诗有浓厚的乡土味,又有鲜明的时代感。前期作品多写少女闺情和婚后幸福生活,轻松细腻,生动明快。后期作品则感情沉痛,笔端饱含血泪,同情人民疾苦,暴露战争残酷惨象,令人同声一哭。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