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看客 | 2006/8/29 17:22:20
评论言论:
公众何以怀疑三峡工程蓄水致重庆旱灾
周明华
针对目前网上传言,称此次重庆特大旱灾是三峡工程蓄水所致,有关权威专家表示是无稽之谈。四川省气象局认为,这次四川6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是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局部反映;对于重庆50年一遇的大旱,重庆气象局解释说,今年的干旱主因是大气环流异常造成的。(8月18日《中国青年报》)
网上这种传言一致与近日重庆和四川等地的干旱灾情相携相伴。在这种语境下读到国家级媒体首次报道有关权威专家出来有针对性地说话,我们应看到,这是社会文明和公共事业管理善治的积极的一面,更是当今信息高速公路异常快捷带给政府相关部门的一个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亟需我们正视的公众信任的“信息命题”。换句话说,只有政府的信息充分畅达,那些“变调”的传言才能被及时消解。
笔者粗略浏览了一下各大门户网站于此则新闻后的跟贴,几乎是“舆声”一边倒。在网友短暂的欣然之情后,却纷纷流露出对这位名叫“有关”的权威专家所斥之的“无稽之谈”表示了深切的忧虑。何以如此?我想,大概原因还是基于一种公众与权威的一种质疑情怀。
这名“有关专家”一句权威结论似乎说得过于轻松。支持他的这种结论的论据又在文中体现得稍嫌单薄。相反,重庆主城区一日复一日的被39摄氏度、41摄氏度、44摄氏度的高度不断地刷出新高,几百万人的饮水成问题;而四川因干旱致千万人饮水困难,全省二十一个市州仅攀枝花免于伏旱之灾。那么,专家如此急着出来批斥传言,该不会源于时下躁热的天气情节吧。
实际上,重庆历史上是热过的,但为何今年热到如此惊-魂地步?而自秦汉以来,有着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也从未有过如此巨大的旱灾。在三峡淹没632平方公里陆地,库容393亿立方米的第一年,不管是否巧合,作为生息于华夏大地上的中国公民,这种怀疑我想应是自然的。在大自然这种因人类“有为”而派生的“反自然信息”面前,任何探索、质疑、追溯都该得到社会的合理期许,也是富有历史和现代意义的。
其实,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数千年来生生传承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早就从世代的轮回中摸索出一个大自然的规律,那就是“无为”,“无为”不是“无知”,而是人类要采用顺其自然的智识和科学态度,去相信自然的生态平衡和生态力量。
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小小蝴蝶,只要它偶而扇动几下翅膀,便可能在两周后引起中国上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龙卷风。“蝴蝶效应”告诉我们,大自然中的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其初始动作极为敏感,微小偏离就会引动一场大波。那么,一个超级大水库会不会因于当初的一只“小蝴蝶”之轻微扇动,出现今天的巨大的自然反应呢?
无疑,这个答案应留给时间。虽然我们与“有关专家”一样,祈望这层担心是子虚乌有,盼望这种传言是“无稽之谈”。但我们更为期望的是一种更有理性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实践精神的常态性跟进。至少,我们的专家应及时追问,何以水库建成后周边地区不涝就旱?接着是,加强三峡库区环境监测和分析,积极寻求科学和防范自然灾害的对策。
因为,尊重和面对事实比避开事实更重要。所以,当务之急我们的专家不是去论证三峡的成败与否,毕竟它已成为了过去,而是众志成城地研究所有与之有关的科学信息,如果的确有问题,也并不可怕,可怕地是失去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勇气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