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站务区珍贵资料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重庆旱灾和三峡大坝“泄洪”[转帖]
评论对象: 看客 | 2006/8/29 17:27:53
评论言论:

今年重庆大旱,三峡库区是受旱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三峡库区的开县的旱情特别严重,而开县在2004年秋曾经历了特大洪水灾害。三峡水库的蓄水,抬高了小江入长江干流处的水位,加重了开县的洪水灾害。今天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2004年秋三峡水库水位的错误调度,加重了开县的洪水灾害。

按照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负责人潘家铮撰写的“发电”一书,三峡工程在每年汛期到来之前,要把水库的水位降下来,降至防洪限制水位,腾出防洪库容,以发挥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每年汛期过后,再把水位升至正常蓄水位,有利于发电和航运。

根据这个要求,三峡工程在前期运行期间,必须在5月底开始放水,降低水位,在620日之前把水位下降到海拔135米,准备迎接即将到来汛期。在汛期之内把水位控制在限制洪水位,保证三峡水库有足够的库容可以容纳洪水。但是降低水位,对发电不利。所以三峡总公司总是想方设法将降低水位的时间推迟。根据的气象预报,2004年三峡总公司将降低水位的时间推迟了20天。这次三峡总公司运气不错,气象预报准确,三峡工程通过这一措施累计多发电8606万千瓦时。

可是在同年9月的洪水过程中,三峡工程为了发电而牺牲了上游受灾地区群众的利益。

据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报导∶“20049417时,开县突降暴雨。从南河到东河,整个老关嘴以上流域,形成流域性特大暴雨。老关嘴在3个小时之内雨量就达113毫米,而在24小时之内,这里的降雨量高达315毫米!短短6个小时之内,全县6个雨量站的降雨量均达100毫米以上,三汇站达到183毫米。到515时,降雨量达到327.3毫米。这个时候,县城水位为172米,超过警戒水位5.6米,超过保证水位4.6米。到次日凌晨,全县55个乡镇的1041个村全部受灾,全县受灾面积达100%。受灾最严重的汉丰镇、丰乐镇、厚坝镇等被洪水围困,特别是县城所在地汉丰镇的最高水位达172米。老县城的汛情尤其严峻。这里平均水深34米,房屋进水最深达10米左右。开县是三峡库区面积最大的淹没县,有150多万人,目前正在开展由老县城往新县城的移民搬迁工作,但是,老县城仍然有10多万常住人口。这是一组令人惊心动魄的数字:开县80多万人受灾,18.7万人受淹,8.7万人被洪水围困……”

开县大洪水,至少造成33人死亡、3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16.57亿元。

按理说,三峡大坝上游开县遭受严重洪灾,三峡大坝应该开闸泄洪,降低水库水位,以利于开县的洪水下泄才对。但是三峡大坝在这时候却为了保障发电的需要,在9722时始,加高了水库的蓄水位。请看三峡大坝运行管理记录∶2006年“9月上旬,长江上游出现大范围降水过程,受干流来水和三峡区间暴雨影响,三峡坝址流量迅速上涨,88时出现三峡工程蓄水以来最大洪峰60500立方米/秒。为避免三峡机组因水头不足61米而停机,中国三峡总公司及时向国家防洪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请示,要求从722时起,将三峡库水位从135.7米逐步抬升到136.5米运行,洪峰过后,将水位降至135米正常运行范围,经国家防洪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同意,三峡水库成功拦蓄洪水4.95亿立方米,最大削峰流量3700立方米/秒。”

从这个记录可以看出,为了保证三峡机组所需要的水头,为了发电利益,三峡大坝在开县洪水期间将坝址处水位抬升至136.5米,比防洪限制水位135米高出1.5米,造成开县下泄洪水的困难。可见,三峡水位的调控,是以中国三峡总公司的经济利益出发,而不是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那些纸面上的东西出发,或者是从库区人民的利益出发。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