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拓夫 | 2006/10/17 15:30:21
评论言论:
本文网址:http://bbs5.news.163.com/board/rep.jsp?b=school&i=90041 复制
“眼球经济”的作用的确左右着媒体中人的笔杆与镜头,这是不争的事实。仿佛窃贼的眼光老是盯住人家的口袋,嫖客的眼光老是瞄着女人的大腿。但也并不全面。我们的媒体,或者说是社会的喉舌,毕竟不同于一般的狗仔队,只擅长制造文化垃圾或烘托社会精英。它还需在社会上完成它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而这所谓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又绝非仅仅是那些长官的尊容,呆板的会议,或那些仅仅和钱相关的人和地方。这世界上还有更多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还有像丛飞这样已经付出很多很久,只差付出生命的义人。 丛飞的癌与社会的癌
李吉诃德
事实就是这样残酷。丛飞10年间的善举,300万元的善款,178个受到善爱的孩子都不足以使我们这个社会知道哪怕一点他的音讯,直到他孤独而坚挺地走到癌症晚期。
而这又是一个资讯高度发达,信息无限扩展的时代。你随便打开一个无论是新闻还是娱乐的网站,都可以轻易知道陈孝萱的腿长,许佳容的胸围,某位CEO的红颜知己,或者某位阔人的如厕习惯,等等。潘玮柏的脚伤牵挂着无数FANS,林志玲的落马疼彻了许多人心,那英的生育足以与矿难争夺眼球,李谷一的小疾也需要我们尊敬的仲呈祥同志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国的观众呈报,仿佛葛优的那句“她已经不咳嗽了!”……而丛飞只有孤独而坚挺地走到癌症晚期。
反驳不请自来了——丛飞虽是艺人,但他是个怎样渺小的艺人,怎能与我们那些大腕巨星相提并论?所以,丛飞的默默无闻实属正常,这正是媒体市场化的必然。
“眼球经济”的作用的确左右着媒体中人的笔杆与镜头,这是不争的事实。仿佛窃贼的眼光老是盯住人家的口袋,嫖客的眼光老是瞄着女人的大腿。但也并不全面。我们的媒体,或者说是社会的喉舌,毕竟不同于一般的狗仔队,只擅长制造文化垃圾或烘托社会精英。它还需在社会上完成它应尽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而这所谓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又绝非仅仅是那些长官的尊容,呆板的会议,或那些仅仅和钱相关的人和地方。这世界上还有更多普通人的生活与情感,还有像丛飞这样已经付出很多很久,只差付出生命的义人。
然而事实是,若不是丛飞的癌症晚期,我们如此众多,如此豪华的媒体大军也不会这般浩浩荡荡地对他进行地毯式的采访,接力式的报道。一个央视竟是几大栏目倾巢而动,足见吃定了丛飞的决心。《艺术人生》的哭,《文化访谈》的说,《面对面》的问,《经济半小时》的评都是品牌,这次一股脑全贴到了丛飞脸上。或许这还只是小结。《实话实说》的侃,《星光大道》的闹,《春节晚会》的烂尚没有动用。倘若丛飞有幸,想必也是跑不掉的。
一切都像是应景、赶场之举。丛飞呢?就用病哑的嗓子一遍遍说着同样的事情,回答着同样的问题,仿佛一个可以调度,只会发声的工具。使人几乎忘记了这原是一个Ctrl+C、Ctrl+V的年代。从某种意义上,这更像是一次抢救式的记录,或者告别。在无数做作的嘴脸与泪水中,在无数虚伪的炒作与评价中,丛飞依旧独自忍受着他的欠帐、他的内疚、他的不被理解、他的癌症晚期。
生命就是这样,每一块鲜肉都会引来些什么,比如翱翔的鹰,比如狮子,比如癌症;丛飞由一个那么鲜活的人变成了现在的病体,同样地,也会引来些什么。
各路媒体纷纷来了,民政部要员来了,各级团组织派员来了,赞助来了,义演来了,免费机票来了……各类座谈会召开了,各等佳宾登场了,深情而欣慰地回忆起与丛飞共同度过的日子了……中国文联发出倡导了,仲呈祥、李谷一、郁钧剑、关牧村、金铁霖等人开会提议了,“的哥”爱心班成立了,短信大赛启动了,金奖授予了,牛群来探视了……我们还不知高手中的高手宋祖德先生是否有所计划。想必这样的机会他是不会错过的。“如果此刻他不在丛飞身边,那么他一定就是在来丛飞身边的路上。”这不仅是广告的范本,当然也是许多人为人处世的考虑。
病床放在那里,死神也不会远。我们看到许多人都在抓紧时间与机会,做他们自己盘算着的事情。之后呢?丛飞这样坚守着,或者不幸放弃之后呢?相信很快,或者竟等不到很快,除了他的亲人和一些——记住是一些!——他的受益者之外,大家早已是各自忙着自己的事体去了,就像当初的蜂拥而来一样。或挣钱或做戏,或受贿或偷情,或混日或抱怨……心里并无放着丛飞的地方。
为什么丛飞的善举竟是“停不下来”呢?这里面自然有他的执著道义,但同样也有孩子家长们的追索。为什么一位捐助300万的义人竟交不起女儿的托儿费、自己的医疗费,反欠了17万的外债?这里面自然有他的执著道义,但同样也有周遭世态的炎凉。不是有被救助孩子的家长并不相信丛飞的患病而以为他要“赖帐”吗?不是有被救助的学生大学毕业后责备丛飞不尽心尽力为其谋职,枉称“爸爸”吗?不是他还责备丛飞对媒体说出自己的大名而使自己很“没面子”吗?不是有人怀疑他的医疗费是挪用了社会助学捐款吗?不是有更多的人怀疑他的动机是否纯粹吗?
或许,上述的一切都有理由。或许,丛飞和大家一样尚活人间,他的“动机”就难免不那么“纯粹”。但不妨请这些“纯粹”的人们将自己的“纯粹”保护好,近等到夜深人静之时,远等到丛飞化作“纯粹”的鬼魂之日,拿出来掰开看看,所谓“纯粹”究竟是些什么东西。
从冷眼冷言中找到自豪与安慰,从过往及现在的丛飞身上找到愉悦与幸福感,这是祖传的法宝,也是现世的选择。或许这正是丛飞除去榨尽了自己身上最后一枚硬币,最后一个细胞之后留给人间的另一种价值吧。“我虽没有丛飞有名,但比他健康”,“我虽没有丛飞有钱,但我比他会花”,“我虽没有丛飞仗义,但比他聪明”……于是大家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