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漫步者 | 2006/11/2 14:18:33
评论言论:
(一) 裁减军队员额,调整改革体制编制,向“精兵、合成、高效”迈出了坚实步伐。减少数量,提高质量,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中国军队建设的重要特色之一。早在“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就针对当时军队规模过大、机构臃肿的状况,明确提出军队要“消肿”,要调整体制编制,并对军队进行了精简整编。
裁减军队总员额。七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军队裁减员额的工作一直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如1982年将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部队集体转业到国务院和地方有关部门,压缩了军队总员额;1985年5月,中央军委通过《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1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大上又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在今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裁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规模将保持250万人。
改革领导指挥体制。1983年6月根据新修改的宪法,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这一改革在最高统帅部的层次上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队领导的一致性,实现了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和快速灵便的指挥。1982年,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缩编为总参谋部的业务部。1985年,将全国11个大军区调整为7个大军区,并对军区机关作了重大调整。1987年,组建陆军航空兵,成立了总参谋部陆航局。1992年,将总参谋部和各大军区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防化部等合并为兵种部,精简机关编制人数50%。1998年4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实行中央军委领导下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体制,各大单位机关机构精简20%左右。通过调整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军队的领导指挥关系,精干了机关,优化了结构,完善了管理保障机构,提高了指挥和管理效率。
调整陆军野战部队编成。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1985年中央军委明确提出精兵合成、注重质量建设的方针,决定将精简后保留的陆军部队统一整编为集团军。到1994年,陆军集团军中特种兵的编制比例已超过66%。特种兵的大量充实及各兵种的有机结合,使集团军的火力、突击力、机动力、防护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都得到较大增强。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根据“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建设现代化国防”的指导原则,中国从1981年开始逐步对民兵工作进行了调整改革,1983年组建了预备役部队。目前,中国民兵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高炮、地炮、通信、工兵、防化以及海、空军等专业技术分队在内的强大群众武装,一些地区开始组建具有一定高技术含量的民兵分队。预备役部队已拥有各军、兵种部队和专业技术部(分)队,其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大大提高,成为经济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