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漫步者 | 2006/11/2 14:20:04
评论言论:
(三) 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地位,军队现代防卫作战能力得到增强。和平时期提高军队战斗力,主要靠教育训练。中国军队在教育训练方面,认识不断提高,力度不断加大,改革不断深化,有力地促进了战斗力的提高。
着眼提高部队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全面改革教育训练。首先,中国军队提出了要针对未来战争的特点,克服过去“单打一”的训练模式,重视合同训练问题。随后,围绕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先后对单兵训练、分队训练和合同战术训练三个层次的训练内容作了改革,提出了以合同战役训练为中心,提高合同作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电子对抗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和野战生存能力的教育训练思想。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1993年以来,中国军队以战法研究为核心,以改革训练内容为重点,不断深化训练改革,教育训练出现了三个突出变化:一是掀起了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标的改革热潮,增强了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意识,形成了适应高技术条件下作战要求的新一代训练大纲,战法、训法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二是掀起了学习高科技知识的热潮,军委总部率先定期开办现代科技知识讲座,部队重视开展群众性科技大练兵,院校把军事高科技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官兵的知识结构正在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三是加强了联合作战训练,增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联合作战能力。
部队按照现代化、正规化的要求,结合作战任务勤学苦练,训练质量不断提高。全军按照新一代训练大纲和训练条令严格施训,建立了正规训练秩序;坚持以首长机关和干部训练为重点,突出练谋略、练指挥;重视对抗训练、多课题综合训练和检验性演习,重视新装备训练,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积极发展模拟训练,逐步开展基地化训练。与此同时,中国军队还恢复了军队内部的阅兵制度,加强了部队的军事演习。八十年代以来,全军组织重大军事演习数百次。其中,1995年月10月海军组织的空前规模的战役演习,1996年3月陆海空三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联合战役演习,表明人民解放军的训练达到了新的水平。
军队院校教育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努力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在陆续恢复“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军队院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军事院校体系,组建了以培养高级指挥干部、高级参谋人员、高级理论研究人员和为军委总部决策起咨询作用为基本职能的国防大学,完善了指挥军官初、中、高三级和专业技术军官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五个层次的培训体制。全军干部经过本级院校培训的比例,由1980年的15%提高到1997年的63.7%,其中团以上领导干部达到90% 以上。
重视军事理论研究,努力探索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军事科学研究进入新的繁荣时期。重新建立和健全了军事科研机构,建立了一批军事学术团体,创办了一批有影响的军事理论刊物,开展了中外军事学术交流,军事科学研究全面展开。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军事理论研究出现了三次大的跃升:第一次是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开始研究现代局部战争的特点;第二次是海湾战争爆发后,开始研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第三次是围绕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开始研究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