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漫步者 | 2006/11/2 14:25:39
评论言论:
进一步推进军队建设
1999年1月8日《解放军报》登载《关于二十年来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这是***1998年12月25日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在这次讲话中提出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军队建设中七个方面的关系,不仅是对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军队建设的回顾,而且对进一步推进中国军队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是这“七个方面的关系”的全文:
(一)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关系。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内,由于受到来自外部的封锁包围和敌视,我们面临着军事的政治的严重威胁,抓紧防范战争危险的准备是正确的。但我们的认识也有偏离实际的地方,判定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国际形势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课题,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较长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这个新的科学判断,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也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奠定了重要基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局势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党中央经过冷静观察和科学分析,确认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不会逆转,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仍然是可以实现的,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继续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集中力量发展自己。同时也明确指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领土、民族、宗教矛盾错综复杂,世界一些地区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可避免。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对战争的危险必须保持充分的警惕,绝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要从长计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军队现代化建设,同时要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把两者正确地结合和统一起来。
(二)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从根本上说,这两大战略任务是统一的,但需要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正确地把握和处理。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十分重要的认识。一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也是我们提高国际竞争力,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关键所在。国防建设要紧密配合这个大局,而不能妨碍和影响这个大局。二是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在国家财力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国防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巩固的国防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如果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努力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一旦发生战争,我们就可能陷于被动,就难以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必须能够确保国家的利益与安全。三是必须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国防建设不仅要服从而且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军队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积极贡献力量,通用性较强的军事设施要实行军民合用,国防科技工业要能军能民。国家在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做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增强国防能力。
(三)关于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关系。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我军的性质不同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我军的现代化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现代化。必须把革命化建设放在第一位,这决定着我军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同时为实现我军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当前我军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需要还不相适应。提高我军的战斗力,主要任务是解决现代化问题。因此,我军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化为中心,军队的全部工作都要围绕现代化来展开。正规化建设是现化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军队的正规化,就没有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成果和经验,用法规和条令条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军队各项建设都有明确的规范,做到依法从严治军。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加强军队的全面建设,使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目标贯彻到军队各项工作中去。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必须统一考虑,全面推进。
(四)关于军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对军队建设至关重要。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由于装备性能比较落后,机动能力比较低,军队需要保持一定的规模。但如果规模过大,又会影响军队的现代化建设。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和武器系统效能的空前提高,加强我军的质量建设显得愈来愈重要,愈来愈紧迫。军队质量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必须把加强质量建设作为实现我军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方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质量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科技强军的战略,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的科学技术含量,增强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五)关于常备军与国防后备力量的关系。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我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变化,人民战争都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的思想。按照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必须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在加强军队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新形势下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适应未来军事斗争的特点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注重提高质量,完善组织体制及相关的政策制度。预备役部队和民兵要保持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提高快速动员能力和训练水平,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同时,要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防动员能力。
(六)关于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历史事实充分说明,改革是我军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军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基本原因。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军的特色和优势,是保持我军性质和战斗力的根本保证。丢掉了这些优良传统,我军就会变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建设的任务和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使优良传统在新的实践中获得发展。这样,我军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二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标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提高了军队建设的整体效益,增强了我军的作战能力。要立足长远,进一步完善军队体制编制,解决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军队结构和官兵比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要通过深化改革,努力使我军形成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制度,以利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全军各方面的积极性。
(七)关于学习外军有益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的关系。在当今世界,任何一支军队,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和发展的潮流,积极借鉴各国军队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必须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和政治优势,绝不能照搬外军的治军原则。各国的国情不同,我们也绝不能照抄外军现代化建设的模式。对于外军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也不能简单地拿来,而应结合我军实际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军队现代化建设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