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站务区珍贵资料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西方文艺思潮
评论对象: 漫步者 | 2006/9/2 10:02:26
评论言论:
宪章派诗歌


  宪章派诗歌是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它是直接反映这场运动并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服务的。一八三二年英国实施改革法案之后,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劳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一八三七年,工人向国会提出有关争取普选权的六项要求,并在次年以“人民宪章”的形式予以公布,这是宪章运动的序幕。参加第一次请愿签名的有一百多万人,结果遭到国会的拒绝。一八四二年和一八四八年先后举行第二、三次罢工请愿,签名者达三百多人。但由于内部分裂,宪章派右翼出卖工人利益,反对武装起义,最后在反动政府的暴力镇压下失败了。虽然宪章运动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但它在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方面的作用是很大的。这是世界上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在宪章运动的发展过程中,为了配合政治斗争的需要,宪章运动者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在报刊上刊载一些短小精悍、有鼓动力量的诗作和散文、剧本。早期多数是政论文,包括宪章运动创始人的《告民众书》、《劳动状况概述》,诗歌和文艺性的散文产生得较晚;最有成就的是诗歌创作。

  宪章派诗歌有别于当时流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的诗作。民主派诗人往往从人道主义立场出发,描写工人的悲惨生活,但不赞成革命斗争,企图以人性感化手段去开导规劝统治阶级,推行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宪章派诗歌则不同,它不是为了博取统治阶级的怜悯与同情,而是为了宣传反抗、鼓动斗争,为实现自己的革命要求而写下的诗作。这种诗歌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的作者多数是产业工人或手工业者,本身均是英国宪章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宪章派诗歌取材于现实的革命斗争,真实地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思想和感情,号召工人阶级团结战斗,对未来充满胜利的信心。在形式上,广泛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谣体,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风格朴实。

   比较著名的宪章派诗作有:厄内斯特·琼斯的《未来之歌》和《下层人之歌》,威廉·詹姆斯,林顿的《各民族的挽歌》和《保卫罗马》,杰拉尔德·梅西的《红色-共和党人之歌》,等等。

  宪章派诗歌正如宪章运动一样,也有它自身的弱点和局限,但是,它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宪章派诗歌是英国工人阶级的战歌,它给英国文学的发展开拓出新的主题和新的方向;它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又是以后巴黎公社文学的先驱。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