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漫步者 | 2006/9/2 10:02:39
评论言论: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时期确立的一种文艺创作方法,后来得到其他国家许多作家的赞同和拥护,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文学现象。
一九三四年八月,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作家协会章程》,其中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作了如下表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一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形成于二十世纪初,即俄国一九O五年革命之后。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品,它的问世,标志着世界文学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十月革命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文学艺术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向发展,相继出现了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法捷耶夫的《毁灭》等优秀作品。二十年代末,苏联的许多作家、理论家曾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创作方法的口号,如“无产阶级现实主义”,“有倾向的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英雄的现实主义”等。
在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四年间,苏联文艺界展开了关于文艺创作方法问题的论争,最后采纳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根据高尔基以及卢那察尔斯基、法捷耶夫等人的解释,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用革命发展的观点,矛盾斗争的观点去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及其趋势。同时还要求坚持列宁的党性原则,肯定社会主义现实,塑造正面的英雄形象,具有崇高的理想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
五十年代以来,苏联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曾作过多次修改与解释。有人主张把“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这一句从定义中删去;有人坚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文学和文艺批评的基本原则;也有人攻击它已成了“公式”、“教条”。到七十年代初,苏联文艺界的认识日趋一致,并作出新的解释,这就是文艺理论家德·马尔科夫提出的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看作是“真实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历史地开放的体系”的观点,即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能只局限于一种表现生活的方式,而应该以广泛的真实性为准则。既可从古典遗产中汲取养料,也可从现代一切艺术流派中借鉴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