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主题:
[转帖]千古人物对联中
评论对象: 拓夫 | 2006/9/4 17:16:11
评论言论:
评论对象: 拓夫 | 2006/9/4 17:16:11
评论言论:
十九、徐锡麟。黄兴挽联:“登百尺楼,看大好河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留一抔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孙中山挽联:“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
二十、宋教仁。在辛亥革命后曾大江南北,奔走呼号,反对袁世凯专制,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发表演说,主张成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使民主宪政射出第一缕晨曦。然而血染宪法,被袁世凯刺杀于上海。孙中山哀挽:“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二十一、黄兴,这位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和孙中山一道创立中国同盟会,回国指挥广州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被任命为战时总司令。功高而名斐,黄兴后来在上海病逝,孙中山挽联:“ 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才不易;试问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湘人杨度写挽联悼念他:“公谊不妨私,平日政见纷驰,肝胆至今称挚友;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 蔡锷挽联:“ 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公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章炳麟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
二十二、蔡锷,中华民国初年军事家。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 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当袁世凯复辟帝制,共和逆转之际,为维护中华民国的成果,在云南通电全国,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打响护国战争,迅速形成全国性反袁高潮,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倒袁后,由于积劳成疾,在日本不治逝世。孙中山致送挽联把他比作东汉的班超和马援:“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二十三、孙中山,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逝世后,天津国民会议促成会追悼大会会场,四壁满悬挽联,其中会场悬挂的三副挽联最为哀恳动人。
“反帝国主义大同盟”挽:“ 先生去矣,非我族类多狞笑;吾辈哀哉,为他压迫尽悲鸣”;
国民党直隶省党部挽:“同居在惨雨愁云世界中,与弱小民族共申哀悼;齐集到青天白日旗帜下,向帝国主义联合进攻”;
“青年会”挽:“剑气归天,星茫堕地;江河涌浪,华夏埋云”。
蔡元培挽联:“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李烈钧挽联:“ 才逾汤武,功盖桓文,九万里震威名,天授如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持节疆场,运筹帷幄,二十年共患难,山颓安仰,上为国痛,下为私哀”。
李大钊的长联最为著名:“广东是现代思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孵育萌兴于斯乡。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日,红血红旌,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陵,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尔家国。吾党适丁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黯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厥成大业慰英灵。”
二十四、袁世凯,一代jiang雄,复辟称帝,不得人心。死后,对联纷仍:
其一“假冒共和虚名,别具肺肠同路易;倘讲君臣大义,有何面目见德宗?”
其二“曹操云勿人负我,宁我负人,惟公能体斯意;桓温谓不能流芳,亦当遗臭,后世自有定评。”
其三“公生则人民死,公死则人民生,死生相关,互为因果;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视听洞彻,不爽毫厘”袁世凯死前最后一句话是“他害了我”,“他”指的是谁?曾为袁世凯策划称帝的“筹安会六君子”之首的杨度,自我多情,觉得指的是自己,便写了一幅引人注目的挽联“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二十五、瞿秋白。鲁迅赠联曰:“人生得一知己足已;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瞿秋白就义后鲁迅挽曰:“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
二十六、李大钊,中共的缔造者,英勇牺牲后,北平青年挽:“为革命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死固无恨;在压迫下生活,在压迫下呻吟,生者何堪”。王麓水挽李大钊曰:“社会历史原空白,你一笔,我一笔,写到悠长无纪极;壮士热血皆鲜红,这几点,那几点,造成全球大光明”。杨铨挽李大钊:“南陈已囚,空教前贤笑后死;北李犹在,哪用我辈哭先生”。这里的南陈、北李指陈独秀、李立三
二十七、鲁迅。蔡元培挽鲁迅“著书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做空头文学!” 陈毅挽鲁迅“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容,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二十八、张自忠。朱德、彭德怀挽联:“ 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打到鸭绿江,建设新中国,责在朝野,团结图存” 吴玉章挽张自忠:“降志图存,岂让汉jiang轻借口;盖棺论定,只须殉国便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