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站务区珍贵资料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中国各省份名字的由来
评论对象: changqing | 2006/9/4 17:43:43
评论言论: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属吐蕃;元其土地属宣政院管辖;明属朵甘都司等;清初为卫藏地,后分设西宁办事大臣,又称青海办事大臣,为青海得名的开始;民国初设青海办事长官,后属甘边宁海镇守使,之后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变。

青海简介

    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简称青。 西北邻新疆,北和东接甘肃,东南紧靠四川,南和西南毗连西藏。 人口474万,面积居全国第4位。有37个少数民族,约占全省人口40.2%。其中以藏族居多,次为回、土、蒙古、撒拉、满等民族。全省辖1地区,6自治州,1地级市,2县级市,30县,7自治县。省会西宁市。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深居内陆腹地。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省境土地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地势高耸,高差悬殊,形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地区差异和垂直差异均甚显著,自然资源丰富。
  
     青海由于地处高原,深居内陆,远 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性气流及青藏高原气团影响,形成寒冷而干燥的气候特征。全省年均气温为-5.0~8.6℃,-18.2 ~-7.0,7月5~21℃。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积温低。冬季寒冷而漫长(半年以上),夏季凉爽而短促。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别大,垂直变化显著。多大风、沙暴、冰雪。 日照长达3000小时以上,盆地北部和南部边缘为新垦区和小麦高产区。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海拔高,气温低,不宜农耕,但降水多,草原面积大,为省内主要牧区,局部山地有森林和灌木林。
  
     青海自然资源虽极丰富,畜牧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但因人口稀少,交通闭塞,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原有经济基础薄弱。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省工、农(牧)业和交通运输业均有很大发展。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较,则仍属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地区。境内盐类、有色金属、石油等矿产资源和水力资源、草场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均甚丰富。
  
     旅游资源也相当丰富,有“百鸟的王国”的青海湖鸟岛,“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自然保护区, 藏传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尔寺,伊斯兰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东关大寺,阿尼玛卿大雪山等,是登山、旅游的好去处。“海藏咽喉”的日月山和全国 最大的人工水库龙羊峡、都兰国际狩猎场、坎布拉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