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主题:
[转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介绍
评论对象: changqing | 2006/9/4 18:09:48
评论言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31军、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解放战争时期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0、第13旅和豫西军区部分部队。
1930年12月,六霍、商南起义的红3师和红2师两个连,以及六霍补充营,合编为红1军第3师第7团,共5000余人。红7团成立后,投入了第1次反"围剿"斗争。
1931年1月,红1军和红15军合编为红4军,红7团改为红4军独立团。2月,独立团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第2师,萧方任师长,王小亭任政委。3月,中央教导第2师和鄂东警卫第2团组成红4军第12师,许继慎任师长,庞永俊任政委。6月,毛正初领导的六安独立团编为红12师第35团。10月,以红12师师部和第34团为基础,另调红10师第28团和红11师第31团改编为红25军第73师,刘英任师长,吴焕先为政委。11月,红25军归红4方面军系列。
1933年7月,以红73师为基础扩编为红4方面军第31军,红4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兼军长。张广才任政治委员。下辖第91、92、93师,近万人。
1935年3月,红31军参加了强渡嘉陵江战役。此后,参加长征。部队屡历险境,往返雪山草地,英勇奋战,胜利到达陕甘苏区。
1937年8月,红31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陈赓任旅长,王新亭任政治委员。下辖第771、772团。9月,进入晋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参加建立以太行地区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并参加了百团大战。在抗日战争中,第386旅转战山西、河北、河南三省,先后战斗850余次,毙伤俘日伪顽军2.5万人,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壮大了我军力量。
抗战胜利后,为粉碎国民党阴谋,第386旅协同友邻部队,胜利进行了上党战役,歼敌7500余人。
1945年10月,第386旅奉命改编为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0旅,下辖第28、29、30团,约7000人。同时,以太岳军区武装一部,改编为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3旅。下辖第37、38、39团。第10旅先后参加了闻夏、同蒲、临浮战役,三战三捷。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第10、第13旅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开创豫西解放区。
1948年3月,第10、13旅转战河南,参加了洛阳、宛西、宛东战役和豫东阻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原的分区防御体系。此后,又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0、第13旅及豫西军区3分区、6分区一部,在河南省黄阁村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4兵团第13军,周希汉任军长,刘有任政治委员,全军共2.9万人。下辖第37师(原第10旅)、第38师(原第13旅)、第39师(原豫西军区部队)。同年4月,第13军参加渡江战役,其第109团荣获兵团"渡江杀敌第一功"锦旗一面。之后,参加粤桂边追歼战、滇南战役。
1950年1月,第13军抽调干部、战士1700余人、骡马1000余匹,组成辎重团,调归第18军,支援进军西藏。尔后,在云南进行剿匪作战,剿灭土匪318股,共5.5万人,保卫了西南边疆。1950年3月,第13军兼滇南卫戍区,归第4兵团建制。1950年6月,第13军警卫团调第15军,并另抽调干部、战士1万余名,组成补训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4年5月部队随第15军回国。
评论对象: changqing | 2006/9/4 18:09:48
评论言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的前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31军、抗战时期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解放战争时期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0、第13旅和豫西军区部分部队。
1930年12月,六霍、商南起义的红3师和红2师两个连,以及六霍补充营,合编为红1军第3师第7团,共5000余人。红7团成立后,投入了第1次反"围剿"斗争。
1931年1月,红1军和红15军合编为红4军,红7团改为红4军独立团。2月,独立团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央教导第2师,萧方任师长,王小亭任政委。3月,中央教导第2师和鄂东警卫第2团组成红4军第12师,许继慎任师长,庞永俊任政委。6月,毛正初领导的六安独立团编为红12师第35团。10月,以红12师师部和第34团为基础,另调红10师第28团和红11师第31团改编为红25军第73师,刘英任师长,吴焕先为政委。11月,红25军归红4方面军系列。
1933年7月,以红73师为基础扩编为红4方面军第31军,红4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兼军长。张广才任政治委员。下辖第91、92、93师,近万人。
1935年3月,红31军参加了强渡嘉陵江战役。此后,参加长征。部队屡历险境,往返雪山草地,英勇奋战,胜利到达陕甘苏区。
1937年8月,红31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陈赓任旅长,王新亭任政治委员。下辖第771、772团。9月,进入晋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参加建立以太行地区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并参加了百团大战。在抗日战争中,第386旅转战山西、河北、河南三省,先后战斗850余次,毙伤俘日伪顽军2.5万人,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壮大了我军力量。
抗战胜利后,为粉碎国民党阴谋,第386旅协同友邻部队,胜利进行了上党战役,歼敌7500余人。
1945年10月,第386旅奉命改编为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0旅,下辖第28、29、30团,约7000人。同时,以太岳军区武装一部,改编为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3旅。下辖第37、38、39团。第10旅先后参加了闻夏、同蒲、临浮战役,三战三捷。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后,第10、第13旅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开创豫西解放区。
1948年3月,第10、13旅转战河南,参加了洛阳、宛西、宛东战役和豫东阻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对中原的分区防御体系。此后,又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淮海战役。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0、第13旅及豫西军区3分区、6分区一部,在河南省黄阁村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4兵团第13军,周希汉任军长,刘有任政治委员,全军共2.9万人。下辖第37师(原第10旅)、第38师(原第13旅)、第39师(原豫西军区部队)。同年4月,第13军参加渡江战役,其第109团荣获兵团"渡江杀敌第一功"锦旗一面。之后,参加粤桂边追歼战、滇南战役。
1950年1月,第13军抽调干部、战士1700余人、骡马1000余匹,组成辎重团,调归第18军,支援进军西藏。尔后,在云南进行剿匪作战,剿灭土匪318股,共5.5万人,保卫了西南边疆。1950年3月,第13军兼滇南卫戍区,归第4兵团建制。1950年6月,第13军警卫团调第15军,并另抽调干部、战士1万余名,组成补训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4年5月部队随第15军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