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信息资讯区资讯分享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林彪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而且是国家悲剧[转帖]
评论对象: 大方 | 2006/10/14 10:51:39
评论言论:

转关于林彪的另一篇文章

从林彪身上我们能看出多少?

不少论坛上一大主要话题是林彪,不少人把林彪与粟裕、刘伯承等对立起来,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铁杆拥林者有之,铁杆反林者有之,中立者有之;态度客观者有之,讨论问题者有之,出言贬损者有之,开口恶骂者亦有之!我建议大家停止咒骂攻击,认真讨论研究问题,客观叙述事实、持心公正地讨论,好自为之。

只要认真讨论而不是咒骂,我对任何人持何种观点都无意见。当然我要针对我认为不对、不正确、不全面的论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也决不期望他人都如此认为,一是我的观点不可能就那么正确全面,肯定有局限性或错误成分,二是他人的观点也一定有其形成的客观背景和道理。别的不说,仅从经历和家庭角度讲,四野出身的人及其后代很少有持反林彪观点的,与三野有历史渊源者贬斥粟裕的恐怕也鲜见,刘伯承部下及其后人也一定多以二野为荣,等等;此外有时思考者的思维方式、习惯、角度甚至性格、脾气都会影响甚至决定其对某人的看法----不
然为什么有时候你喜欢谁憎恶谁不需要太多理由,一眼上去或一句话说过就足够了!这些都十分正常,关键在于思考观察者是否对你不喜欢的人和事也持有客观态度和“平常心”,以及设身处地的理解。我同意陈路兄关于如何看待林彪的意见。这方面堪为楷模的是黄克诚大将,但可惜党内军内这么多年也只出了一个能象他这样对事不对人并直言之、且对自己做过的错事时有反省的人物。他的事大家都知道,不多说了,我比较佩服他的是他在回忆红军时代中央苏区肃反清查AB团运动时说过的一句话:“如果细算历史旧账,仅此一笔,黄克诚项上的这一颗人头就是不足以抵偿的!”并对他自己在清查AB团运动中的作用感到五内俱焚。我不知道他在杀AB团一事中负有多大责任,杀过多少人,也许老来一句后悔自责的话对于那些无辜冤魂来说是太轻飘飘的了,可是除了他,还有另外任何一个人反省过此事,说过类似的话吗?

话说远了,回到正题上来。我想提醒一句的是:要深入客观地讨论林彪,请把作为军事家的林彪和作为政治家的林彪区别开来----不要因为林彪的政治行为去否定他的军事业绩,也不要
因为林彪的军事业绩就肯定他后来的一切。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也许有人说,无论军事还是政治,事都是他一个人做出来的,为人是有连续性的,你怎么可能区分开“军事林彪”和“政治林彪”呢?此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全对,人是可以转变的,而这种转变可能是主动的也可能是被动的,或兼而有之……我由此想到好多往事,让我试着叙述分析“军事林彪”和“政治林彪”的表现, 大家一起来分析讨论吧。

对于林彪的军事才能和战功,我不想参加讨论,也不想把林彪与刘伯承、粟裕等人做简单类比。林彪可圈可点的是他后来的政治行为。1955年全军授衔,林彪赫然排在元帅第三位,足以说明他的军功,无须争论。要知道当年授衔是一件何等不易的工作,定下授衔名单已经费了好大力气,获同级军衔的人的排名顺序更是大有学问,一再反复斟酌。据我所知,除了党内军内的资格和历任职务等等,每级军衔获得者还要列出所指挥的战斗、战役,列出胜仗次数和败仗次数。当然最后军衔评定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如政治元帅、政治大将、政治上将均有且不在少数,政治中将和少将就更多一些,但是作战次数和胜负次数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硬指标。哪位仁兄了解内情,希望贴一篇专题报告,现在网上有关授衔的文章很少,涉及内情也不深。

元帅排名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朱德位居第一,无需讨论和争论,彭德怀第二,亦无话说,林彪位于第三,除了军事业绩把他推上此位,别的无可解释。论资格,他仅仅是黄埔第四期学生,聂荣臻、叶剑英是他的老师,徐向前属黄埔一期是他的学长;南昌起义时林彪是排长,而刘伯承、贺龙分别是参谋团团长和军长、起义总指挥,陈毅在南昌起义部队和红四军中则当过林彪的直接上级;林也就比罗荣桓的资历强点。然而,林彪把他的教官、上级通通越了过去,凭什么?只有凭硬碰硬的战功,单凭毛泽东欣赏他是绝对不行的,要知道那时毛泽东还没有成神,也不那么一言堂,此外也得全军上下心服才行。不知各位弟兄听到过没有,我是从未听说有人对林彪的元帅排名位置公开表示过不满或疑问(私下里的不服气和争论大概是免不了的),另外四野的战绩也为全军所称道,尽管有时还有些不大不小的争论。刘伯承元帅排名元帅第四位,同样是由于赫赫战功,但刘帅没有说过一句对林彪有意见的话,而且还称赞过四野的好几个战例,如丁盛率四野8纵135师对白崇禧集团作战时的的“腰斩七军”。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