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信息资讯区资讯分享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部分文学名词术语
评论对象: 漫步者 | 2006/9/2 9:55:31
评论言论:
哲理小说


  哲理小说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强烈的政论性、哲理性和逻辑性而著称。作家在作品中,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不要求对具体环境和生活细节作真实的描绘,而是用书信体、对话录、游记等形式,直接表达对政治、哲学、法律、宗教等问题的看法,宣传作家的哲学理论和政治主张。

  十八世纪法国的哲理小说甚多,如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伏尔泰的《老实人》,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等。其中伏尔泰的《老实人》被认为启蒙主义哲理小说的典范。从艺术上说,这种小说有如下特色:

  其一,虚拟性与真实性相结合的故事情节。哲理小说多数以主人公的漫游经历为线索,采用鱼贯式的层次,大故事串着小故事的方式来组织情节。故事完整,时空观念明晰,其中充满许多似真似假,离奇莫测的虚拟场景。作家并不想使读者都相信笔下情节的真实性,而是力求使读者透过荒诞虚构的场景,洞察出内在的寓意,使若干无稽的笑料,转化为愤世嫉俗的投枪,上升到新的哲理高度。

  其二,以形感人与以理服人相统一的论证方法。作家善于从生活形象中发掘哲理,用艺术形象来体现深刻的寓意,使之做到寓理于形和以形阐理的和谐统一,具有明显的论证性质和启蒙特色。

  其三,以教诲性与典型性见长的人物形象。这类人物造型简洁,行动有节制,寓意明晰,比起人物的个性特征来,其共性更为突出。他们既是丑恶现实的目击者,封建专制统治的受害者,又是哲学谬误的批判者;在情节发展中,他们是纽带;在哲理寓意中,他们是例证;在作者心目中,他们是启蒙精神的化身。

  其四,滑稽夸张与影射讽刺相互交织的艺术风格。有时,作者采用直言讥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有时则反语挖苦,强化题意的批判意义。而在更多的场合,则运用影射讽刺的手法,或托古喻今,或声东击西,或指桑骂槐。无须点破,读者也能领会。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