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主题:
黄茶
评论对象: 醉人 | 2006/9/14 9:57:51
评论言论: 黄茶之一——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上,属于黄茶类针形茶,有“金镶玉”之称。君山茶旧时曾经用过黄翎毛、白毛尖等名,后来因为它的茶芽挺直,面满白毫,形似银针而得名“君山银针”。
君山又名洞庭山,岛上土壤肥沃,土质多为沙质土壤,年平均气温在16 ~ 17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为1340毫米,3月至9月间的相对湿度约为80%,气候非常湿润。每当春夏季节,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竹木丛生,生态环境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
古老的君山产茶历史十分悠久,而作为君山特产的君山银针也是久负盛名。清代江昱在《潇湘听雨录》中记载:“湘中产茶,不一其地。……而洞庭君山之毛尖,当推第一,虽与银城雀舌诸品校,未见高下,但所产不多,不足供四方尔。”清代袁枚在《随圆食单》中记述:“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很少。”《湖南省志》中也记有“君山贡茶自清邕,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知县邀山僧采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呼白毛茶。”据考证,名著《红楼梦》中提到的“老君眉茶”所指的就是君山银针。清代万年谆有诗赞叹:“试把雀泉烹雀事,烹来长似君山色。”
君山银针的采摘标准十分严格。一般于清明前三天左右开始采摘,采摘时讲究“九不采”,即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紫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开口芽不采、冻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瘦弱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采摘君山银针须直接从茶树上拣采肥嫩壮大健康的芽头,为了防止擦伤芽头和茸毛,盛茶篮内还需要衬有白面。芽头要求长25 ~ 30毫米,宽3 ~ 4毫米,蒂长约2毫米,肥硕重实,一个芽头包含三四个已分化却未展开的叶片,通常要制作1千克的君山银针茶需要采约5万个茶芽。
君山银针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需经过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复烘、摊凉、复包、足火等八道工序,历时三四天之久。优质的君山银针在制作时特别注重杀青、包黄与烘焙的过程。杀青讲求动作轻快,既要适度又不能使芽毫脱落。包黄分为初包和复包,它是使君山银针形成黄汤、黄叶风格的重要步骤,需用看牛皮纸包住茶坯,放在密封的箱里发酵,待茶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时即为适度。烘焙时讲求低温多次烘焙,用以充分提高茶香。君山银针的制作工艺虽然比较复杂,但与其他茶类不同的是,它只从色、香、味三个方面工夫,对外形则不作修饰,务心保持它的原状。
根据芽头的肥壮程度,君山银针可以分为特号、一号、二号三个档次。君山银针的贮藏十分讲究,贮藏时将石膏烧熟捣碎,铺在箱底,上面垫上两层牛皮纸,将茶叶用牛皮纸分装成小包,放在铺好的牛皮纸上面,然后封好箱盖。平时只要注意适时更换石膏,银针品质就会经久不变。
君山银针茶的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为黄茶之珍品。它的外形,芽头茁壮、坚实挺直、白毫如属于羽,芽身金黄发亮,内质毫香鲜嫩,汤色杏黄明净,叶底肥厚匀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变其味。
君山银针需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来冲泡,冲泡初始时,可以看到茶叶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县浮在水面,随后茶工具地缓缓降落,竖立于杯底,忽升忽降,蔚为壮观,有“三起三落”之称。最后茶芽竖沉于杯底,好像刀枪林立,又似群笋破土,芽体吸水后,内含的幼叶微微张开,吐一小气泡停在芽尖上,人称“雀舌含珠”。顿时,但见芽光水色,浑然一体,堆绿叠翠,妙趣横生,令人心仪。且不说品尝其香味以饱口福,只消亲眼观赏一番,也是以神清气爽,实在是叹为观止。
评论对象: 醉人 | 2006/9/14 9:57:51
评论言论: 黄茶之一——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产于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上,属于黄茶类针形茶,有“金镶玉”之称。君山茶旧时曾经用过黄翎毛、白毛尖等名,后来因为它的茶芽挺直,面满白毫,形似银针而得名“君山银针”。
君山又名洞庭山,岛上土壤肥沃,土质多为沙质土壤,年平均气温在16 ~ 17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为1340毫米,3月至9月间的相对湿度约为80%,气候非常湿润。每当春夏季节,湖水蒸发,云雾弥漫,岛上竹木丛生,生态环境十分适宜茶树的生长。
古老的君山产茶历史十分悠久,而作为君山特产的君山银针也是久负盛名。清代江昱在《潇湘听雨录》中记载:“湘中产茶,不一其地。……而洞庭君山之毛尖,当推第一,虽与银城雀舌诸品校,未见高下,但所产不多,不足供四方尔。”清代袁枚在《随圆食单》中记述:“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很少。”《湖南省志》中也记有“君山贡茶自清邕,每岁贡十八斤,谷雨前,知县邀山僧采一旗一枪,白毛茸然,俗呼白毛茶。”据考证,名著《红楼梦》中提到的“老君眉茶”所指的就是君山银针。清代万年谆有诗赞叹:“试把雀泉烹雀事,烹来长似君山色。”
君山银针的采摘标准十分严格。一般于清明前三天左右开始采摘,采摘时讲究“九不采”,即雨天不采、露水芽不采、紫色芽不采、空心芽不采、开口芽不采、冻伤芽不采、虫伤芽不采、瘦弱芽不采、过长过短芽不采。采摘君山银针须直接从茶树上拣采肥嫩壮大健康的芽头,为了防止擦伤芽头和茸毛,盛茶篮内还需要衬有白面。芽头要求长25 ~ 30毫米,宽3 ~ 4毫米,蒂长约2毫米,肥硕重实,一个芽头包含三四个已分化却未展开的叶片,通常要制作1千克的君山银针茶需要采约5万个茶芽。
君山银针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需经过杀青、摊凉、初烘、初包、复烘、摊凉、复包、足火等八道工序,历时三四天之久。优质的君山银针在制作时特别注重杀青、包黄与烘焙的过程。杀青讲求动作轻快,既要适度又不能使芽毫脱落。包黄分为初包和复包,它是使君山银针形成黄汤、黄叶风格的重要步骤,需用看牛皮纸包住茶坯,放在密封的箱里发酵,待茶芽色泽金黄、香气浓郁时即为适度。烘焙时讲求低温多次烘焙,用以充分提高茶香。君山银针的制作工艺虽然比较复杂,但与其他茶类不同的是,它只从色、香、味三个方面工夫,对外形则不作修饰,务心保持它的原状。
根据芽头的肥壮程度,君山银针可以分为特号、一号、二号三个档次。君山银针的贮藏十分讲究,贮藏时将石膏烧熟捣碎,铺在箱底,上面垫上两层牛皮纸,将茶叶用牛皮纸分装成小包,放在铺好的牛皮纸上面,然后封好箱盖。平时只要注意适时更换石膏,银针品质就会经久不变。
君山银针茶的风格独特,质量超群,为黄茶之珍品。它的外形,芽头茁壮、坚实挺直、白毫如属于羽,芽身金黄发亮,内质毫香鲜嫩,汤色杏黄明净,叶底肥厚匀亮,滋味甘醇甜爽,久置不变其味。
君山银针需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来冲泡,冲泡初始时,可以看到茶叶芽尖朝上,蒂头下垂而县浮在水面,随后茶工具地缓缓降落,竖立于杯底,忽升忽降,蔚为壮观,有“三起三落”之称。最后茶芽竖沉于杯底,好像刀枪林立,又似群笋破土,芽体吸水后,内含的幼叶微微张开,吐一小气泡停在芽尖上,人称“雀舌含珠”。顿时,但见芽光水色,浑然一体,堆绿叠翠,妙趣横生,令人心仪。且不说品尝其香味以饱口福,只消亲眼观赏一番,也是以神清气爽,实在是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