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信息资讯区资讯分享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原创]检验员职前培训教材
评论对象: 叶长青 | 2006/9/15 16:29:07
评论言论:

五、质量检验的基本类型:检验活动可分为三类:

1.进货来验(IQC):进货检验是对外购货品的质量验证或质量检验,即对采购的原材料、辅料、外购件、外协件及配套件等入库前的接收检验。进货必须有合格证或其它合法证明,否则不验收。

我司的进料检验中,对原材料无法进行测试,只是进行验证,即查验质保书、合格证明等;对于其它的进料,如外协、外购件等,则采用抽样检查,按照有关的质量要求进行检验,并做好相应记录。

2.过程(工序)检验(IPQC):目的是地加工过程中防止出现大批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工序检验通常分为三种形式:

(1).首件检验:是指对每个生产班次刚开始加工的第一件或加工过程中因换人、换料、换活以及换工装、调整设备等改变工序条件后加工的第一件产品进行检验。首件检验的目的是尽早发现问题,防此系统性质量因素导致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首件未经检验合格,不得继续加工或作业。检验人员必须对首件的错检、漏检所造成的后果负责。首件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检验员将首件样品作好首检标识,为现场使用。当班生产结束后,首件封样需做相关处理,合格的放入合格品,不合格的报废。不得滞留生产现场。

(2).巡回检验:是指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对制造工序进行巡回质量检验。检验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检验频次和抽样数量,对过程产品相关的质量要求进行一一检验,并作好检验记录。对于生产的过程品,要及时进行确认,并做好(或监督作业员做好)相应的质量状态标识。

当巡回检验发现工序质量出现问题时,不能有情面观念,要严格把关。一方面,要和操作工人一起找出工序异常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恢复工序受控状态;另一方面,必须责成相关责任人并一起对上次巡回检后到本次巡回检前所有的加工产品全部进行重检或筛选,以防止不合格品失控流转。

一般质量问题发生的根源都是在制造过程,所以说过程巡检是很重要的检验阶段。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不但要善于发现质量问题,而且还要善于预防质量问题。当发生过程质量不稳定时,要严格监视该过程,并通知相关责任人进行分析处理,以及时纠正已发生的问题,或预防潜在的问题发生。

巡回检验对检验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也是检验人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检验方式。过程产品质量仅仅靠检验员控制是不够的,抽检不能完全保证质量。在某些质量特性方面,还得需要作业员的自检来保证,如产品外观、结构等。所以检验人员在认真履行检验职能的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帮助操作员树立“质量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意识,让其严格控制过程质量,提高过程质量水平。

(3).末件检验:是指当批量加工完成后,检验员对最后一件或几件进行检查验证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下批生产做好生产技术准备,保证下批生产时能有较好的生产技术状态。

检验员对末件进行检验,并做好标识,现成相关责任人(如卸模工或其他人员)将其与模具一道存放到模具存放区域,以便下次生产时进行对比。

3.成品检验(FQC):又称最终检验,是全面检验制成品品质是否满足质量标准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成品检验包括成品入库检验和成品出库检验。有时还包括退回品检验。有的公司,将出货(出库)检验独立出来,叫做OQC。

成品检验可以是全数检验,也可以是抽样检验,应该视产品特点及具体检验情况决定。我司成品检验一般采取抽样检查,顾客有要求时,按顾客要求执行。成品检验时需得按照相关检验标准及抽样方案进行,并做好相应的检验记录。

不管在什么检验阶段,我们执行检验时,都要有标准可依,按规定的检验频次(或抽样方案)和样本量,对标准规定内容进行检验,并做好相应的检验记录。要做到标准、检验、记录相符。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