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信息资讯区资讯分享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转帖]《新财富》华商100富人简历
评论对象: 龙慧 | 2006/9/27 22:44:49
评论言论: 食品
  
  
  75 邓文福
  4.5 亿美元
  仁和园酱园有限公司
  男 68 泰国 祖籍:广东开平
  公司总部:泰国 主要行业:食品
  行业地位:泰国主要酱油供应商
  邓文福现任仁和园酱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此外他还热衷于房地产投资,利用酱油厂赚取的利润吸纳了不少土地。
  
  79 蔡衍明
  3.6 亿美元
  旺旺集团
  男 51 中国台湾
  公司总部:中国台湾 主要行业:食品
  行业地位:世界最大的米果厂商
  上市公司:旺旺控股(新加坡)
  商业策略:坚持自有食品品牌,
   注重中国内地市场。
  旺旺集团的前身台湾宜兰食品工业公司,1962年创立时主要从事外销食品罐头代工。70年代末蔡衍明接任董事长,决定从日本引进产品并逐渐发展自己的品牌。后来公司推出“旺旺仙贝”,大获成功。1992年开始,旺旺集团把视野投向市场更广大的中国内地,目前在内地的投资额达5亿美元。
  
  93 吴百福家族
  2.2 亿美元
  日清食品
  男 94 日本
  祖籍:台湾台南
  公司总部:日本
  主要行业:食品
  行业地位:全球最大的速食面生产企业
  上市公司:日清食品(日本)
  吴百福早年在台北经营针织品生意,1933年到日本大阪经商,1948年创立“日清食品”。1958年因成功研制出速食面,“日清”营业额不断攀升,1963年10月上市,吴百福本人更被誉为:“速食面之父”。早在1985年,吴百福就把公司交给次子宏基打理。目前,“日清食品”的分支机构遍及美国、中国、巴西、荷兰、印度和新加坡等地,总资产超过33亿美元。
  
  98 林天宝家族
  2 亿美元
  圣波纳集团
  男 54 印度尼西亚
  祖籍:福建
  公司总部:印度尼西亚
  主要行业:烟草
  行业地位:印度尼西亚历史最悠久的
   丁香烟制造商
  上市公司:圣波纳(印度尼西亚)
  林天宝,圣波纳集团主席。该集团是印度尼西亚历史最悠久的丁香烟制造商,由林天宝的祖父林生地一手创办,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近50家下属公司的庞大产业,被称为世界上最赚钱的香烟生产商之一。上世纪80年代,林天宝与胞弟林天喜一起从父亲林瑞灵手中接管集团,使集团更快地走向现代化、多元化和国际化。
  零售
  
  29 施至成家族
  14 亿美元
  鞋庄企业集团
  男 78 菲律宾 祖籍:福建晋江
  公司总部:菲律宾
  主要行业:零售、房地产
  行业地位:菲律宾零售业之王、
   菲律宾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
  上市公司:鞋庄控股有限公司、
   鞋庄发展有限公司、
   福泽水泥公司(菲律宾)
  施至成1958年在马尼拉创办“鞋庄”,70年代由卖鞋转向百货业。1986年菲律宾结束近20年的军事管制,施至成预感零售业必将兴旺,于是在马尼拉标地建起众多的商城,并使其保持了90%以上的出租率。目前施至成在菲律宾有11家超级购物中心,营业面积达170万平方米。
  
  77 傅显达
  4.2 亿美元
  裕峰集团
  男 59 澳大利亚 祖籍:台湾
  公司总部:澳大利亚 主要行业:零售
  行业地位:拥有澳大利亚最多的购物中心
  傅显达,早年在台湾画戏院海报为生,后来经营快餐和建筑致富。1992年移居澳洲后,傅显达斥资900多万美元,收购布里斯班一个商场,其后平均每年收购两个商场。2001年傅显达以1.2亿美元巨资收购Australia Fair后,2002年又以5400万美元收购了其第十九个商场。
  
  91 陈觉中家族
  2.5 亿美元
  快乐蜂集团
  男 51 菲律宾 祖籍:福建晋江
  公司总部:菲律宾 主要行业:快餐连锁
  行业地位:菲律宾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
  上市公司:快乐蜂(菲律宾)
  陈觉中兄弟1975年借钱开设了一家冰淇淋店,两年内发展到五家分店,由此起家。时值菲律宾经济萧条时期,陈氏兄弟将店铺转为经营汉堡包,从此奠定了其快餐产业的基础。1978年,陈觉中成立快乐蜂食品公司,后藉出售特许经营权,使事业迅速发展,截至2002年,“快乐蜂”在菲律宾已拥有420家连锁快餐店。
  
  矿业、金属和木材
  
  36 黄奕聪家族
  11.1 亿美元
  金光集团
  男 81 印度尼西亚
  祖籍:福建泉州
  公司总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
  主要行业:造纸、金融
  行业地位:世界最大的铜版纸生产商、
   世界纸业十强
  上市公司:永吉纸业、吉伟化工、
   印度尼西亚国际银行(印度尼西亚)
  黄奕聪1960年在雅加达创办金光公司,从事椰干等土特产品进出口。1968年和林绍良共创比摩利油厂,1983年“比摩利”成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食用油企业。1977年,黄奕聪涉足纸业,至90年代,其所属的纸浆、造纸及文具企业成为亚洲最大的纸业集团。黄奕聪1982年收购印度尼西亚国际银行,为金光集团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42 张晓卿
  10 亿美元
  常青集团
  男 69 马来西亚
  祖籍:福建福州 中学
  公司总部:马来西亚
  主要行业:木材、传媒
  行业地位:马来西亚最大伐木商及夹板出口商
  上市公司:全球股份、成功纺织(马来西亚)
  张晓卿出身贫寒,靠半工半读完成中学学业。40岁时开始创业,经营木材生意,1987年前后全球木材价格高涨使其身家暴增,如今常青集团已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胶合板生产与出口商。张晓卿在华人传媒界同样声名显赫。旗下拥有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光明日报》;巴布亚新几内亚《国民日报》;1995年他又重金收购了在香港和北美颇有影响的《明报》集团。
  
  63 黄双安
  6 亿美元
  材源帝集团
  男 68 印度尼西亚 祖籍:福建福州
  公司总部:印度尼西亚
  主要行业:林木业、海洋渔业
  行业地位:印度尼西亚第二大木业集团
  商业策略:产业链上下游一贯发展
  黄双安上世纪60年代初取得印度尼西亚东部伐木专营权,并由此发迹。他坚持产业链协调发展,重视协调森林外围工业,最终令公司成为印度尼西亚第二大木业集团。1979年黄双安开始进军海洋渔业,和森林工业一样,黄双安亦采用“一贯化”的作业方式,从渔船渔具制造维修,到捕捞养殖、鱼虾加工、外销出口等全部包办。
  
  金融
  
  14 蔡万霖家族
  23 亿美元
  霖园集团
  男 80 中国台湾
  籍贯:台湾苗粟井高中
  公司总部:中国台湾
  主要行业:金融、房地产
  行业地位: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
  上市公司:国泰金融控股(台湾)
  商业策略:利用金融资本支撑实业发展。
  蔡氏家族上世纪60年代初崛起于“台北第十信用合作社”,其后抓住台湾开放保险业的契机进入保险、信托领域。到1977年底蔡氏“国泰集团”的总资产已超过王永庆的台塑集团,成为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1979年蔡氏家族的“国泰集团”一分为六,蔡万霖以“国泰人寿保险”为核心组成霖园集团,2002年通过合并世华银行,重登“台湾最大集团”之位。
  
  22 李成伟家族
  17.6 亿美元
  华侨银行集团
  男 78 新加坡
  祖籍:福建南安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公司总部:新加坡
  主要行业:金融、种植
  上市公司:华侨银行、
   大东方人寿控股(新加坡)
  李成伟家族的财富起源于其父李光前。李光前为陈嘉庚长婿,1927年他创办了自己的首家企业—南益橡胶公司,并凭借其在政商界良好的人脉迅速展露头脚,30年代末成为东南亚闻名的“橡胶大王”。1933年李光前创办的华侨银行,如今已成为新加坡第三大金融机构。
  
  37 陈有汉家族
  10.9 亿美元
  盘谷银行、亚洲金融
  男 70 泰国 祖籍:广东潮阳
  英国伦敦雷伦专科学院银行学学士
  公司总部:泰国、中国香港
  主要行业:金融、保险
  行业地位:泰国最大的银行
  上市公司:盘谷银行、亚洲金融(泰国)
  商业策略:注重团队和系统信息化建设。
   陈有汉是盘谷银行创办人陈弼臣的次子,1983年出任盘谷银行总裁,使盘谷银行完成了从家族管理到团队协作的转变。陈有汉非常注重银行业务的计算机信息化建设,盘谷银行是泰国首家实现存款计算机联网的银行。
  
  38 郑少坚家族
  10.7 亿美元
  首都银行集团
  男 71 菲律宾 祖籍:福建永春
  公司总部:菲律宾
  主要行业:金融、保险、证券、汽车、房地产
  行业地位:菲律宾最大的民营银行
  上市公司:首都银行(菲律宾)
  郑少坚,幼年赴菲。1962年在父亲支持下,成立首都银行。30年后,首都银行跃居菲律宾最大的民营银行之位,目前该银行总资产近90亿美元。
  
  44 郑鸿标家族
  9.5 亿美元
  大众银行集团
  男 74 马来西亚 祖籍:广东潮州
  公司总部:马来西亚
  主要行业:金融
  行业地位:马来西亚第二大银行
  上市公司:大众银行(马来西亚)
  商业策略:服务中小储户,坚持诚信起家。
  郑鸿标1966年获得马来西亚政府迄今颁发的最后一张银行牌照,自此这位在银行界打拼多年的职业经理人开始了自主创业。当时的马来西亚公众还没有储蓄习惯,郑鸿标从获取公众信心入手,推出一系列举措,从而培养了大批中小储户,如今大众银行已成为马来西亚第二大银行,并被誉为马来西亚“最佳银行”。
  
  47 辜振甫家族
  8.8 亿美元
  和信集团
  男 87 中国台湾
  籍贯:台湾彰化
  日本东京大学财政
  及工商管理硕士
  公司总部:中国台湾
  主要行业:金融、建材、橡胶、化工
  行业地位:台湾最大的水泥制造企业
  上市公司:中信金控、台水泥(台湾)
  辜振甫20岁时继承家族事业,1952年因捐献土地,获得台湾当局水泥、造纸等四家公司股票补偿,成为工商业巨头。60年代组建中华证券投资公司(1970年改组为中国信托投资公司,1991年更名和信集团),并以此为核心,逐步发展成目前经营范围涵盖金融控股、水泥、橡胶和化工等领域的庞大产业。辜振甫1990年11月以来出任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担当两岸协调沟通重任。
  
  49 蔡万才家族
  8.4 亿美元
  富邦集团
  男 73 中国台湾 籍贯:台湾
  台湾大学法律系
  公司总部:中国台湾 主要行业:金融
  行业地位:台湾最大的民营银行
  上市公司:富邦金融控股(台湾)
  1979年台湾蔡氏家族将“国泰集团”分家,排行老四的蔡万才执掌“国泰产物保险”,并由此建立了富邦金融集团。“富邦”目前在台湾产险市场占有率近两成,集团的主营业务还包括金融、证券、投资、信托等,被称为“最会赚钱”的金融集团。2001年,“富邦”成为台湾第一家金融控股集团,次年并购总资产192亿美元的台北银行,使“富邦金控银行”跻身台湾最大的民营银行之位。
  
  51 李文正家族
  8 亿美元
  力宝集团
  男 75 印度尼西亚
  祖籍:福建莆田
  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政治系
  公司总部: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
  主要行业:金融、保险、房地产
  上市公司:力宝银行、力宝保险、
   力宝地产发展(印度尼西亚)
  李文正,力宝集团主席。1960年他筹资20万美元收购濒临倒闭的基麦克默朗银行20%股权,3年后扭亏为盈,成功进入银行界。目前力宝集团旗下拥有超过100家公司,业务涉及金融、保险、证券、房地产、制造等众多领域。
  
  61 伍步高家族
  6.4 亿美元
  永隆集团
  男 63 中国香港 祖籍:广东顺德
  公司总部:中国香港
  主要行业:金融、保险
  上市公司:永隆银行(香港)
  永隆银行由伍宜孙于1933年创办,伍步高1985年继承家业,成为永隆银行第三任主席。早期“永隆”的作风较为保守,直到1995年才开始发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并逐渐拓展至保险、证券经纪、期货和信用卡等收费服务。2004年1月,永隆银行成为“CEPA”实施后首家获准在中国内地筹建分行的香港银行。
  
  61 连瀛洲家族
  6.4 亿美元
  大华银行集团
  男 98 新加坡
  祖籍:广东潮阳
  公司总部:新加坡
  主要行业:金融、保险、房地产
  行业地位:新加坡最大的银行
  上市公司:大华银行(新加坡)
  连瀛洲10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后辍学到香港的小杂货店当学徒,1919年移居新加坡。1928年他与友人创立华兴公司,经营进出口贸易兼船务代理,事业稳步发展。1949年连瀛洲与数名马来西亚华商成立华联银行,进入金融业,2001年华联银行与大华银行合并,跻身新加坡第一大银行。
  
  71 李国宝家族
  5.2 亿美元
  东亚银行
  男 64 中国香港
  祖籍:广东鹤山
  英国剑桥大学文学硕士
  公司总部 :中国香港 主要行业:金融
  行业地位: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
  上市公司:东亚银行(香港)
  李国宝出身于香港名门望族,其曾祖父李石朋由大米贸易到金融、地产,在香港富甲一方。1918年成立的东亚银行是李氏家族事业的一个里程碑。1981年,李国宝继任总经理,他突破家族经营方式,从外界广聘专才,使“东亚”竞争力日增,逐步成为香港最大的华资银行。目前东亚银行正积极向中国内地拓展,是内地营业网点最多的外资银行。
  
  93 朱炳昱
  2.2 亿美元
  龙邦开发、台湾人寿
  男 中国台湾 台湾大叶大学事业经营研究所
  公司总部:中国台湾 主要行业:金融
  上市公司:龙邦开发、台湾人寿(台湾)
  朱炳昱1988年创立“龙邦开发”,以建筑起步,10年后入主台湾最早成立的保险公司“台湾人寿”,并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型。“台湾人寿”现已连续三年每股盈利居台湾上市金融股第一位。“台湾人寿”正积极进军中国内地市场,2003年9月在北京设立了首家代表处。
  
  投资
  
  11 李秦
  24 亿美元
  AIC Limited
  男 53 加拿大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土木工程
  公司总部:加拿大 主要行业:投资
  行业地位:加拿大最大的私人互惠基金
  李秦1951年出身于牙买加,1977年在加拿大投入互惠基金的推销工作。李秦1986年收购利基投资顾问公司,当时利基公司资产只有80万加元,但目前已发展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私人互惠基金公司。
  
  建筑
  
  80 胡应湘
  3.5 亿美元
  合和实业
  男 66 中国香港 公司总部:中国香港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
  主要行业:基建、房地产、酒店、电力
  上市公司:合和实业、合和高速(香港)
  胡应湘1972年将家族的事业由车队转向地产投资,并于1973年将“合和实业”运作上市。由于他是土木工程专家,“合和”的许多工程都经由他审定,严谨的作风使胡应湘投资兴建的许多项目在市场上都赢得了较好的口碑。最近“合和实业”将其在中国内地的“广深高速公路”等基建项目分拆上市,集资30亿港元。
  
  交通
  
  35 张荣发家族
  11.7 亿美元
  长荣集团
  男 77 中国台湾 籍贯:台湾澎湖
  台北商科学校 公司总部:中国台湾
  主要行业:航运、航空、房地产、钢铁
  行业地位:世界规模最大的远洋航运公司
  上市公司:长荣海运、长荣国际、长荣航空、
   开荣航空、长荣国际储运(台湾)
  张荣发1968年开始自己的远洋海运事业,因先后开辟中东、中美洲航线赢得巨额利润。70年代,他看准“集装箱远洋运输”的发展趋势,加大投入使“长荣”在80年代末就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并领先至今。“长荣”经营范围现在已扩大到航空、房地产、钢铁等领域。目前张长荣正准备将他的事业中心从台湾撤出,从而着眼于市场更广大的中国内地和欧洲地区。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