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拓夫 | 2006/10/18 15:28:04
评论言论:
(转贴)『大定发动机制造厂兴衰之始末』
一.大定厂的成立
1936年10月31日是蒋委员长的五十大寿,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策动下,海内外各界机关团体纷纷发起”献机祝寿”运动.在各界的热烈响应之下,这个运动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筹到大笔资金.国府使用这笔资金采购了不少现成的飞机,并建立了一个航空工业最重要的工厂-发动机厂.
长久以来中国一直没有量产飞机发动机的能力,以致即使号称为本国自制的飞机,也必需使用自国外直接采购进口的发动机.因为技术与研究工作的局限,对这些发动机不尽无法仿制,甚至连大修都会出现问题,使大量的军机因为发动机问题而不能起飞,乃至报废拆零.这形成了航空事业投资上的极大浪费.航委会深知,唯一治本之道,就是建立能自行制造发动机的工业基础.直到1939年之前,航委会与美国合办的杭州制造厂建立了一个能够组装发动机并试车的装配厂,并具备基础维修的能力,但是仍远不敷所需.只要发动机一天无法自制,中国的航空工业就一天无法自主.1939年中国沿海的运输管道多半被日军封锁,以致外军械愈形困难,在艰困的环境下,航委会决心不计代价,完成自制发动机的宏伟规画.
1939年12月1日,航委会派曾在美国学习航空工程的李柏龄先生在昆明成立筹备处,并投资344万美元.这笔巨款即由”献机祝寿”款项拨出.
因为中国缺乏相当的专业研发人员,所以李柏龄亲自到美国网罗在美航空工业任职的中国留学生,在爱国热忱驱使下,包括李耀滋,钱学渠,张汝梅,梁守颖,程嘉厚,胡旭光,沉运干等7位航空工程专家放弃了在美国的工作,为祖国的航空工业尽力.
这批专家中最著名者为李耀滋先生,李耀滋为我国著名的流体力学专家,毕业于中央大学机械特别班(后改称航空工程系),并于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1947年应聘赴美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后获选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1980年代任为全美华人协会主席,并曾代表在美华人欢迎邓小平访美.
为了使发动机工业能以最快速度上轨道,李柏龄跳过研究阶段,直接向美国的莱特(Wright)公司购买CynLone G105型发动机的专利权.在与莱特公司签约之后,李柏龄与预定返国服务的人员考查了该公司的生产流程与检核发动机设计与测试数据,并向各厂家订购了一批机床与仪器.在合约中李柏龄并与莱特公司协议每年可派25名技术人员到该厂实习,日后大定厂每年派出的技术人员除专业学习之外,并依发动机各零组件的制造作有系统的考查学习,使大定厂能依莱特公司的生产模式进行生产规画.
G105发动机推力有1050磅,但缺乏较详细的数据.笔者怀疑这款发动机应该就类似于当年普遍使用在C-47的Wright Cyclone R-1820,这款发动机是9个汽缸(cylinder)的星状空冷型(radial air-cooled engines),推力可远到1099磅(1,475匹马力).仿作这种普及而耐用的发动机是自行生产发动机的快捷方式.
李柏龄一行返国之后,于1941年1月1日正式成立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简称大定发动机制造厂.该厂对外称称作”云发贸易公司”,但航空界一般内部习称为航发厂.该厂直接隶属于航委会第四署.1946年改称空军第一发动机制造厂,直隶于空军总部航空工业局.该厂的建厂目标为年产G105型发动机300具,即莱特厂年产量的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