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大方风情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转帖]《红绿辉映长征路》之金沙、纳雍、威宁
评论对象: 拓夫 | 2006/10/24 14:06:18
评论言论: 三、 传奇将军罗炳辉

  梯子岩是一座雄伟的山峰,高约500米,横恒于大方县与纳雍县之间 ,裸露的崖面上,有红色、紫色、白色、褐色和黄色的痕迹,形成了一幅巨大的天然壁画。画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又似乎谁也知道,因为它给人以无限的想像空间。就当地群众而言,几乎一致认为画的是梯子岩战斗和罗将军的故事。

  那是70年前的1934年4月15日,《从奴隶到将军》的传奇将领罗炳辉率领担负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任务的“战略轻骑兵”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团,在毕节小坝击败保安团、回师到大方县的猫场宿营时,不料国民党的黔军和当地地主武装尾随而至,突然分三路对红9军团发起围攻。红9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指挥下,处变不惊,沉着应战,依靠梯子岩阻击敌人。为争取及早与滇东主力会师,只夺路、不攻坚,辗转迂回,且战且退,从凌晨到下午2时,经过8个多小时的回旋战,终于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翻过梯子岩,到了纳雍县境。

  红9军进入纳雍化作乡田坝,当地农民听说红军来了,纷纷出来迎接,有的端出高粱粑、煮鸡蛋,有的提着苦辣酒等,上前慰问。有位身材魁梧、头戴红五星军帽、身披大棉袄、腰间插着两支手枪的人,精神抖擞地站在队伍中间,大家认为他是红军中的“大人物”,便围上去问这问那。人群中有一位侠士模样的人也上前与“大人物”攀谈,他便是当地反对国民党苛政的绿林好汉宋选珍,外号人称宋老跛。

  “素闻红军纪律严明,爱护老百姓。宋某愿和弟兄们一起参加红军,干一番事业。”宋老跛开诚布公,坦露心迹。他哪里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红军中大名鼎鼎的罗炳辉将军。

  罗将军听宋老跛说话不俗,看了他一眼,问:“你是哪里人,干什么营生?”

  “在下是个摊摊将,郎岱过茨牛场人,目下拖得有几十条枪、百十号人马,在郎岱由于抗捐抗税,又与土豪作对,获罪了地方保甲,官府对我进行围剿,后又几次前来招安,见我不愿归顺,他们恼羞成怒,调动部队对我追杀。” 宋老跛说:“听说红军在黔北一带作战,想前去投奔,不期在此遇见,愿投在军前效劳,不知贵军肯否收留。”

  罗将军听完宋老跛的话,沉思片刻说:“你愿归附红军,倒是一番好意,只是目前我军尚处在困难境地,暂不能答应你的请求。好在西乡箐深林密,人民勤劳勇敢,你可自谋发展,继续干对老百姓有益的事。到适当时候,革命队伍会来收编你的。”

  宋老跛听罗炳辉一口云南腔,触动了他平时听到的传闻,就靠近一步问:“听说红军中有一位滇地神将,枪法了得,百发百中,久战沙场,赫赫有名,不知长官队伍里可真有此人?”站在一旁的黄火青将军接过话茬,指着罗炳辉对宋说:“那人就是正同你说话的罗将军。”宋老跛一听,大喜过望,在连称“久仰”的同时,想借机探探虚实,便说:“久闻将军枪法如神,今日得遇,实乃万幸!若不见疑,宋某想见识见识。”罗炳辉见这个充满江湖气的绿林头子,对红军确有仰慕之意,但又明显存在怀疑,决定满足对方要求,便颔首应道:“好,请选目标。”宋老跛抱拳拱手后,指向悬崖道:“就请打那棵歪脖子树上的两个疤结吧。”听说罗将军要打靶,村里男女老少都围过来看热闹。大家认真看着那棵树,见其歪脖处确有两个结疤,一左一右,远远望去,像一对小小的鹌鹑蛋,打得准打不准,大伙不免有些担心。罗将军从腰间拔出两枝手枪,左右握定,信手挥枪,只听“叭叭!”两声脆响,正中两个疤结,歪脖树应声折断。

  宋老跛又一次拱手,连称“神枪!神枪!”。围观的群众也不住地叫好。罗炳辉把枪插回腰间后,指着身边年轻的警卫员对宋说:“叫他也给你打两枪吧——请再选个目标。”宋老跛搜索了一会,再次指向悬崖对警卫员说:“请打那两个石尖尖吧。”宋老跛毕竞是绿林出身,耍枪弄刀真有些点子,人们寻着他的指向望去,只见陡峭的崖面上,凸出两块石头,远远看来,恰似一对小小的乳尖。警卫员也不答话,双手托枪,心里念着宋老跛的“石尖尖、石尖尖”,一个箭步冲向前,“砰”的一声,正中左石尖,又“砰”的一声,击中右石尖,两发俱中。在石花飞溅、山谷回音中,宋老跛感动得朝着罗炳辉拜伏在地,连声说:“心服!心服!宋某愿跟随红军。”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罗炳辉将军给了宋老跛一些武器弹药,让他在当地发展地方武装,继续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等侍时机。1936年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纳雍时,某团政治部主任欧阳崇廷在西乡开辟据点,联合了宋老跛,一时革命声威远近闻名。

  红9军团主力在纳雍转战两天一夜,穿越4个区、1个镇、12个乡,行程160公里,最后胜利实现了与滇东中央主力红军会师,北上抗日。

  今天的梯子岩,已建设成一处旅游胜地。记者由纳雍县委宣传部高副部长陪同 ,踏着红军的足迹,从梯子岩北坡向上攀登。脚下的路为山石砌成,宽在1公尺左右,蜿蜒曲折,窄险地段,只能爬行,也许“梯子岩”之名由此而来吧。此道虽险恶,然历史不凡,它是1700年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首开;到20世纪40年代初又经长征中的红军加修,始成现状。因此,越行至险处,越能唤起人们“山头鼓角相闻”“风卷红旗如画”的意境。行至半腰,路旁有一碑,高约1•5米,宽约1米,青石阴刻,除碑头“环振前修”四个大字和“道光年立”四个字较为清楚外,其余碑文已被陈年风雨剥蚀得模糊不清。我从星星点点可辩的文字中,只认出“黔道中”“继续”“难于”7个字。离开此碑一路都在想,这么重要的文物,怎么就没有保护呢。

  登上高高的梯子岩,南面的枪杆岩与我们遥遥相对,两岩之间是开阔的化作坝子,田连阡陌,村寨点点,近闻鸟啼犬吠,远看袅袅炊烟,坡上放养的猪,大得如同小牛。我随手采摘一颗野草梅放在嘴里、,酸甜甜,野味十足。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