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拓夫 | 2006/11/3 17:33:23
评论言论:
(转贴)故乡的洋芋
从小在贵州大方长大。久居在大方的人们,不论男女老少,都有着山里人的厚道。在大山的养育下,故乡人的骨子里都透着耿直与本分。而故乡人总爱用“洋芋”来称呼老实人,似乎这个词语最能够给老实巴交的人一个恰当的定位。
洋芋养活了山里人,山里人对它有着一种难以述说的感激之情。而我们大方人对洋芋的钟爱实在有些惊人。大方农民的饭桌上一年四季都离不开洋芋,炒、炖、煮、焖、炸、蒸,配鸡肉、猪蹄、青菜,都行。在农村,每到农历四月间,地里的洋芋长到水灵灵、胖乎乎的时候,就被刨出来,用竹篾片轻轻刮去新洋芋的薄皮,然后和着大蒜、辣椒、香料在油锅里一锅焖了。二十分钟,油焖洋芋的浓浓香味就弥漫开去,隔着半个村子都能闻到。
洋芋放久了会缩水、发芽,于是就在夏天的六、七月份,选出个大、形状均匀的洋芋,去皮后切成薄片。再煮一锅加了盐、山萘、八角、花椒、茴香的汤,把洋芋片放在汤汁里面煮到七分熟,然后捞出来在塑料布上摊开,利用太阳的温度晒干水分,就成了洋芋皮。等到秋冬时节,把洋芋皮放到菜油里一炸,金黄色的、微卷的、香味扑鼻的炸洋芋皮便是待客的好菜。咬一口,香脆无比,那味道绝对比什么可比克之类的薯片薯条强很多。
大方人吃洋芋的吃法有千种花样、万般变化。不过我最钟情的还是烤着吃和炸着吃。
故乡的农民多用柴禾,于是便可以向还没有化完的炭火堆里扔上几个洋芋。三十来分钟后,洋芋就被烤熟。我们这群小孩早就弄好了“蘸碟”(加了花椒面、盐、味精的辣椒面,作蘸料用),只等着把洋芋从火堆里扒出来,就迫不及待地抢过一个过来,吹去炭灰,剥去皮,金黄色的洋芋让人垂涎三尺。蘸着辣椒面咬一口,又烫又辣,吃了还想吃,总是吃不够。儿时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放假去农村的大伯家,那时我们几个孩子经常为争抢烤洋芋而打架,为此不知被大伯责骂过多少回。后来二堂哥用了一个“吹灰点心”来称呼它,如今想来不禁为他的这个创意叫绝。
到我上小学时,路边就出现了油炸洋芋摊。去掉皮的洋芋用菜油炸熟,然后全身裹满辣椒面,一毛钱一个,那滋味与烤洋芋完全不同,却是一样的美味无比。小学时每天的零花钱是三毛,尽管很想把钱存起来买一个变形金刚,但炸洋芋的滋味实在太诱人,变形金刚终究敌它不过,零花钱大都用来买炸洋芋吃了。每到下课后,一大群小孩总是争先恐后地奔向学校大门边的洋芋摊,因为如果去晚了,个大的早就已经被其他人挑走。下课后总会有一群小孩围着炸洋芋摊,一人手里拿一根竹签,在油锅里来回捣腾,就为选一个自己认为是最大的。如今在故乡,小洋芋摊已经被烙烤屋所取代,一毛钱一个的炸洋芋在烙烤屋已经卖到了三毛。今年寒假回家,侄儿侄女们缠着我带他们去烙烤屋吃炸洋芋。看见几个小孩争抢着,我又想起了小时候。看来,大方人爱吃洋芋是祖祖辈辈都不会改变的了。
故乡山多人穷,古有“地无三分平、人无三分银”之说。用家乡老人的话说就是,洋芋这东西命贱,咱山里人穷,命也不值钱,所以洋芋最能养山里人了。故乡多是沙地,好庄稼不认咱的“瘦土”,只有洋芋不嫌弃咱,在咱的沙地上生根、发芽、结果,把故乡人养活。父亲那一辈人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每每忆及往事,父亲总在感慨。那时吃的多是洋芋:把洋芋切碎,和野菜煮成一锅糊糊,虽缺油少味,却是能填饱肚子的好东西。现在条件好了,父亲还是偶尔亲自下厨做一顿洋芋糊糊,尽管有了油盐香料,他却说味道不如以前,总感觉少了些什么。
老辈人都说,山里人吃的是洋芋,生来就是洋芋命。我是山里吃着洋芋长大的娃,我想,我也是一个洋芋,就和我的乡亲们一样。
(作者此文已较为详尽的介绍了洋芋,鸣谢本文作者!转自大方网友论坛 作者: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