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大方 | 2006/11/15 15:46:37
评论言论: 二、作用及意义
“输出一个人,脱贫一家子”、“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农民收入高增长,劳务输出功劳大 ”……这些普通的话语,说明了发展劳务输出是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说明了妥善安置和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确保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关键,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拓宽了路子,增收了票子,建起了房子
我县由于自然条件差,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许多乡镇交通不便,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就业门路狭窄,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相对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技术的改进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农村劳动力资源富裕,许多农村青壮年农民为了拓宽增收致富门路,纷纷走出家门务工,在外地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运输、修理、建筑、经商等行业,不仅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学到1-2门技术,积累一定的市场经济知识,促进了山区劳动力技能的提高和农村科技兴农的进步,加快了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去年我县劳务输出9万左右人,收入达3亿多元。六龙镇2004年劳务输出劳动力2223人,年收入700余万元,仅此一项全乡年人均增收250元以上。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改善了居住环境,近年来,我县许多农村新建的砖瓦房屋有80%以上是外出务工找钱回来修建的,并购置了新家具。有的农户还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发展步伐。如马场镇沙田村一组农民青年陈志新从1993年起,外出到上海打工,年收入2万多元,改变了过去“种粮为吃、用钱无路”的现状,回到家乡后,用打工挣来的3万多元存款,建起了一幢近200平方米的楼房,成为该村最为漂亮的楼房之一。
(二)更新了脑子,办起了场子,走进了村班子
对于外出务工的农民来说,劳务输出并不仅仅只是意味着收入多,见效快,更为重要的是农民工外出到城市打工如同进一所大学校,受到开放地区新生事物的洗礼,改变了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使他们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提高了素质,增强了才干,增长了见识,更新了观念。市场经济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得到了改变,许多外出务工人员在务工的过程中既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接受了一些市场经济观念,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有了一些了解,又通过诚实的劳动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资金。回到家乡后或发展种植、养殖,或发展服务、加工,着力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涌现出一批“外出务工挣票子,异地学习换脑子,返乡创业办厂子”的农民企业主,成了致富能手、农技专家、企业家等 。如大方镇对江村的雷鹏顺,通过打工学习汽车修理技术后,回乡开门面、带徒弟,现在已招收学徒20多人,连锁店7个,积累资金近百万,年盈利达数十万元。鼎新乡丰景村青年农民何正林在江浙务工回乡后,承包本村苦蒜坡荒山500亩,利用打工学来的技术,办起了黑山羊养殖场和林下养鸡示范基地,目前,黑山羊存栏200多只,生态鸡6000多只,年纯收入达4万元以上,带动了周边农民自发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谋发展。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思想活跃,有发展经济的路子和实体,在群众中有说服力和威信,具有“双带”能力,乡镇党委把这群人纳入“双向培养”对象,条件成熟的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使部分外出务工过的人员走上了村两委班子岗位,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据统计,近三年以来回乡的农民工中,担任村干部的有76 人。
(三)多种了树子,娶回了妻子,优生了孩子
我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工程以来,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剩。为解决退耕后增加致富门路,这些年富力强的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同时,退耕还林也改善了生态环境。2004年全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面积6.8万亩,涉及16个乡镇,使曾经荒芜的山坡变成了一个个绿色银行。依托退耕还林项目,建立速生坑木林基地10万亩,漆树基地5万亩,花椒1万亩,切实解决了退耕还林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
通过外出务工,许多青年还从外地娶回了妻子,也将一些先进思想观念带到了乡村,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地群众观念的改变,增强了群众的优生优育、晚婚晚育,有效地避免了近亲结婚。如八堡、兴隆两个乡的“六寨苗”,以前只在六个寨子通婚,基本上都是近亲结婚,在智商和生理发育上都不同程度受到不良影响。部分年轻人通过外出务工,思想观念和意识发生了转变,打破了传统封闭狭窄的通婚习惯,促进了优生优育。另外,外出务工人员从自身经历上感受到现在用工企业对务工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初中及无技术的无人要,深深懂得没有知识文化的苦处,知道没有文化只能为别人干苦活,卖苦力,且待遇低。加上现在子女上学教育费用的提高,大多认识到“儿多母苦家贫穷”的道理。意识到:“孩子多了,不仅生活困难,而且无法保证孩子的教育问题”,多数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认为“只生一个好”,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孩子的教育培养,再苦再累都要拼命供子女读书上学,即使不能考上大学,都要想方设法让子女学一门手艺,找一条好的出路。2004年以来,全县居住在农村的有231户办理了独生子女证,90%以上都是外出务工返乡青年。
(四)减少了浪子,挽回了面子,树立了样子
由于我县人多地少,经济发展缓慢,有的地方无矿产资源,就业门路狭窄,许多年轻人不愿守着微薄的土地过日子,也不知道该干什么,整天东游西逛,无所事事。有的年轻人甚至偷鸡摸狗,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近年来,工业化进程加快,使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达的工业城市,对各型劳动力的需求加大,给这些年轻人带来了希望,纷纷走出家门,投入到打工的大潮中去,加速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转移,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由于受外界先进文化的熏陶,法制意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认真从事自己的职业,回家后,自身的理念在无形之中影响了其家人、亲戚和朋友,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涌现出了务工人员先进分子,他们在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大力支持家乡公益事业。据统计,通过外出务工为家乡事业作出贡献的有137人。如果瓦乡龙里村青年李军外出经商,致富后不忘支持家乡建设,出资1万元维修了格里河大桥的护栏,出资5万元帮助维修一所村级小学。绿塘乡高潮村残疾青年李松在海南省海口市灵山镇桂林洋砖厂打工期间,为救落水的工友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以残疾之躯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他的行为感动了海口市,共青团海口市委组织各界团员青年座谈学习舍己救人杰出青年李松的先进事迹,被海口市追认为“海口市务工杰出青年”,其精神给海口的广大人民群众和在外务工的人员树立了良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