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大方风情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转帖]白布河纪行
评论对象: 野人 | 2007/1/14 20:15:18
评论言论:   一度名声显赫的金洲,坐落在白布河西岸的百纳大坡山麓。最明显的风景就是一圈圈从山脚一直盘到山顶的石坎。地埂上栽满了漆树。走在山间公路上,犹如走在众多“小长城”之间。——这里是黔西北乃至贵州昔日“农业学大寨”成功的“经典作品”之一。
    我们找到了原金洲大队长——现已年逾花甲的郑吉明。他曾经30多次被省、地、县评为劳模,去过大寨、北京、上海……是金洲的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谈起往昔,他说:“我们当时提的是:想长远,抓当前。意思就是把土整好,把树种起来,以后的年轻人就少淘气(辛劳)。没想到还做出点名堂来,成了学大寨的先进。”他从陈永贵一直谈到毕节弯腰树的陈克俊之后,又说:“那样做实在是有些好处的,比如我们金洲现在就产生了‘四匠’(漆匠、篾匠、石匠和木匠)”。经他介绍,这“四匠”产生的原因确实与当时学大寨搞梯田梯土有关;由于砌石坎时要求将石头打制方整,时间一长,錾石的本领就很过硬,后来2 000多条石坎子砌完,有人“手痒”,就打制石磨、石猪槽之类,于是成了石匠;他们栽的2万多株漆树,如今全部长成,一些人学着割漆、用漆,全村就有了6支漆队,共20多人,有的还发了财,存入信用社的钱不下千元;在种漆树的同时,他们又号召在房前屋后种竹子,致使金洲产生了一个新地名——竹林弯弯;竹子多,篾匠多,箩箩筐筐多,能卖钱;木匠的产生却只是因为当时的金洲名气大,每天都有远道而来的参观者,最多一天达300余人,为安排这些人食宿,他们修了招待所,一切木制的用品均自己学做,因而就有了能打床、柜子乃至雕花画梁的木匠。
    畅谈“四匠”的郑吉明仿佛回到了昔日“想长远,抓当前”的锣鼓和铁锤的交响声中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