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大方风情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转帖]白布河纪行
评论对象: 野人 | 2007/1/14 20:28:43
评论言论:    这是一座小型钢绳吊桥。长40米,宽2米,一个人走在上面桥身就东摇西摆。然而,这座桥在人们心目中,也许是世界上最好最大的桥了,他们称之为“大桥”。它横跨在往南奔流的倮坯河上,把白布、高店和对岸的珠场、小屯串在了一起,方便了两岸各族人民的往来。
    据说,新中国成立前,倮坯河上也曾建过一座石拱桥。后来,靠渡船谋生的艄公们痛恨石桥端了自己的饭碗,便偷偷把它撬垮,如今就只留下了一个叫“断桥”的地名。河水小的时候,也可以从下游的“小渡”过河,但很危险,原因是只有8个跳礅。这样一来,艄公们的生意当然红火,日子一久,也就产生了一些“行业不正之风”,涨水时节和深夜都是不渡船的,即便渡,要价也相当惊人,留了买路钱,还交过山礼。1977年,大方县粮食局一个叫石崇高的副局长到白布蹲点,因工作关系要经常过河,吃够乘船难的苦头。一个姓赵的农民说:有一天傍晚,石局长从县城回来,艄公死活不肯把船放过去渡他过河,最后终于妥协,叫石局长出五块钱,还要先将钱包着石子甩过河来才渡。石局长火了,转身连夜赶回大方城,要得钱来,决定修一座大桥气死那些渡船的。
    一座吊桥还真被他“气”了出来——两岸人在他的指挥下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将桥建成。完工那天是9月1日,因此就命名为“九·一大桥”。
    从此,石崇高这个名字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
    白布人、高店乡乡长周灵渊说:老百姓过一回桥就念一回石局长,半夜三更都念;老者们带着孙子过桥就说,要记住啊,桥是石局长修的,石局长是个大好人。
    后来,我们在县城的一家面条厂里找到了已退休的石崇高。他说:修那座桥就花了5 000元钱,是县交通局和财政局两家慷的慨。老百姓自己出粮出工,干得既好又快,整个工程中,只砸破过一个人的手指。至于“气”的事,完全是老百姓借题发挥,传得很神,当时建桥的主要目的,是想把白布的公余粮就近运到珠场。
    看来,生气建桥的事完全成了动人的民间传说。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真正为群众办了实事的人,群众将永远铭记。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