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大方风情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转帖]大方三塔与九十九口井
评论对象: 乌托邦 | 2007/10/17 16:34:19
评论言论:

大方三塔与九十九口井     

 

任贵明

大方县城周围有三塔,东联璧,西扶风,南奎峰。三塔鼎足而立,始于明,盛于清,存于今。

奎峰塔位于城南玉文山,为七级六菱形石塔,修长挺拔,该塔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元年大定知府李曜重建,乾隆四十一年,知府姚学瑛又重修,保存至今,塔体基本完好。扶风塔位于城西牛头坡,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为圆锥形,民国七年坍毁;民国十一年,黔军第三旅旅长易筱南驻节大方时重建,塔体为三级四菱形,故显质朴而厚重。联璧塔位于城东万松山,清嘉庆二十三年,大定知府普恩重建;1978年,地县广播部门在万松山建电视差转台,把塔基加固,重修石塔,并在石塔上再建铁塔,发射电视信号,形成中西合璧,古今共存的石铁混合塔;普恩在联璧塔序铭中说:“风水家言,三塔皆居吉秀之地,大有裨于文风,理或然欤!

而九十九口井的自然优势,使得大方县城虽“雄踞半山”而无缺水之虞。井之多,使大方山城有“乌蒙井城”之誉;井之奇,引得宾客探幽访胜。

举其要者,一如官水井,此井位于小北门外,相传为明代水西宣慰所修,故为官水井。井上方“龙门”二字尚清晰可见,两旁对联“源静恩泽普,清流德厚长”尚能依稀辨出;出水的“龙头”大而雄,大有俯视诸井的意味;二如斗姥阁,斗姥阁有三井,斗姥阁井、岩脚井、小龙水井,斗姥阁已毁,据说小龙水井水自龙口中喷出,冲动下面的石球,铿锵作响,两边石柱上还刻有清代书法名家何绍基所书“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足见当年此井竹影婆娑,流水淙淙的迷人风韵。

当年盛极一时的九十九口井,因世事沧桑,已折损过半,据说只有四十八口了。然而井文化之绚丽多姿,仍然耐人寻味。单就水质而言,依据其所含矿物质的不同,就有“大水”和“小水”之分,“大水”可用来推豆腐、烤酒、泡茶或直接饮用;“小水”就只能用来熬糖、洗衣洗菜了。令人叫绝的是双水井,二水共一池,左涩右甜,仅在上端隔一百梁,集“大水”“小水”于一身,竟然两不相犯,泾渭分明。

九十九口井在《大定县志》有详细记载,并说明各自的用途,大方的井,在历史上曾引发诗人墨客的雅兴,清殷樊德称龙水井“喷玉乍添芹藻雨,流香还送稻粳风”;清大定知府李祖章称小龙水井“曲槛方塘一镜开,清泉汩汩沁心来”;晚清才女周婉如游斗姥阁时亦留下“石暗泉声冷,苔深草色腴”的佳句。

九十九口井,透过晃晃悠悠的井水及岁月,你还看到了什么?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