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叶长青 | 2006/9/9 16:27:52
评论言论:
开展教育科研,已成为大方一中的办学特色,在全省享有盛誉。搞科研,写论文,当学者型教师,是大方一中提高教师素质的“三部曲”。由于学校大力提倡,鼓励,教改实验在大方一中形成了遍地开花之势,很多实验项目,如杨帆自创的高中物理“启动式教学法”,胡际刚在评议教学中自行设计的“五环递进教学程序”,廖淑惠在高中英语课设计的“面、点教学”,彭敏在高中英语课推广的“张思中十六字教学法”,李世林、王兴丽、高尚在英语课推广的“四位一体复习法”,徐言信、李世俊、陈勇在初中数学实施的目标教学,王家勋、藏开淳、萧文先在初中数学进行的“GX”教改实验等,都大面积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由于搞教改,老师们就要钻研科学的教育理论,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这就触动了传统教学的思维和模式,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为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大方一中的很多教改实验使教学成绩得到大面积的提高就是有力的明证。要搞实验,老师们就要看书学习,翻阅有关资料,研究各种方法。取得成绩,就要总结经验,撰写文章。这一切,都能使老师自身得到提高,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树立了教师的自信,激发了教师的热情,使教改实验更加广泛、深入,教学和科研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目前,大方一中教师大部分都发表过文章。著书立说在大方一中已非“天方夜谭”。参加各学科编书出书的教师有10多人,公开发表或在各级评选中获奖的文章有100多篇。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包顺武老师23万字的《中外文学之最》后,贵州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大方一中32万字的教学经验论文选《乌蒙之花》,这是大方一中教育改革步伐的纪录,也是大方一中教育科研的结晶。辛勤的劳动,必然结出丰硕的成果。
大方一中全面推进学校工作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贵州教育》刊登了《大方一中的崛起》,贵州省教育学会录制了电视专题片《大方之鹰在腾飞——记大方一中教育科研成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编辑的《今日贵州》大型画册以《腾飞的大方第一中学》专题介绍大方一中,《贵州工人报》刊登了记者章力撰写的《辛勤耕耘在乌蒙山区——贵州省大方县第一中学教育教学纪实》,《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当代贵州》、《贵州日报》、《贵州政协报》、《贵州工人报》、《当代教育》、《毕节日报》等专题都对大方一中促教学作了专题报道。
大方一中被评为大方县先进单位、文明单位、“九创一评”先进单位、毕节地区“十创一评”先进单位、毕节地区文明单位、毕节地区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毕节地区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学校、贵州省绿化先进单位、贵州省语言文字规范化先进单位、贵州省现代信息技术实验先进学校、贵州省级文明单位、教育部全国远程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目标教学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先进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2002年,大方一中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被贵州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命名为“贵州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学习教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