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对象: 冰角 | 2008/11/23 12:49:46
评论言论:
三
当小分队冲上梯子岩岩口制高点的时候,副队长伍志强才发现队长周为民没有上来,清点一下人员之后,又才发现还有七个队员没有上来。那就是说,周为民和那七个队员都倒在了冲锋的路上了。伍志强安排队员们在制高点上构筑阵地,架设机枪,明确了岗哨,叫其余队员抓紧时间休息,自己就带着卫生员林丽和几个战士下岩去找寻周为民和其他队员。
“队长在这里!”林丽最先发现了躺在地上的周为民,高声招呼,“老伍,周队长在这里!”
伍志强快几步赶过去,见周为民已经牺牲了,只得为他理好军帽和领扣,为他合上了双眼,同林丽一起脱帽默哀片刻,然后取下周为 民身上的驳壳枪和弹夹。——为了打败敌人,让宝贵的枪支弹药继续发挥作用。
倒在石梯上的七个队员中只有一个重伤活下来了,其余的六个也都牺牲了。
伍志强叫战士们拿两个将重伤 的战友半背半抬地弄到阵地上,另外的战士则把阵亡战友的枪支弹药以及败退敌人的枪支弹药都收集起来背回到阵地上去。
他们还抓到了一个受伤的俘虏,询问之下才知道,这批敌人是猫场镇的地主民团,当红军开进猫场镇的时候躲到了镇外,后来接到上峰的命令,先行一步想去占领梯子岩的制高点。而在梯子岩制高点的南面和北面也还有国民党正规军和其他地主民团土匪武装正在迂回爬山,目标也是要占领梯子岩的制高点。
“好悬!”伍志强吐了一下舌头,“如果再晚了一步,或者行动不坚决,全军团就真完了!”
该做的都做了,伍志强将队员们招呼到一块,说:“我们总算占据了梯子岩的制高点了。但是为了这个胜利,我们的周为民队长以及六个战友献出了宝贵的鲜血和生命。现在还不是悼念他们的时候,因为对我们已经踞守的这个地方,敌人也知道它的重要价值,一定会纠集更多的人马来攻占这里。他们很可能会从好几个方向来,可能会有几十倍于我们的兵力优势,所以战斗还刚刚开始,严酷的考验还在后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我们占据了制高点,我们以逸待劳,我们是九军团中精华的精华,我们还有足够的枪支弹药。所以,应该有理由相信,我们二十三个人,一定能够击溃几十倍敌人的进攻!大家有决心没有?”
“有!”队员们放声齐吼,吓得草灌丛中的山雀“扑腾腾”飞了一串。
“有必胜的信心没有?”伍志强再问一句。
“有!”队员们的吼声更大了。
“各就各位!”伍志强下令,“注意监视敌人,一旦打响了就要注意节省弹药,尽量做到每枪都打中一个敌人。”
伍志强再度巡视了阵地一遍,心里觉得满意,坐到一块突出的山石上,一面裹着叶子烟,一面打量着如浪的群山。他的军帽摘放在旁边,露出了已经花白了的头发,黝黑的脸膛上深刻着几道皱纹,乍一看,与其说是一名身负重责的红军军官,不如说是一个忙活了一天刚歇下的老农民。事实上伍志强原先就是江西省兴国县的一个农民,一个种庄稼的能手。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使象伍志强一样的众多贫苦农民分到了土地。他曾经打算好好地种庄稼,和婆娘儿女一起过上和和美美的小日子。但是,蒋介石国民党不容许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存在,对以瑞金为都城的中央苏区发动了一次比一次更大规模的围剿。为了保卫胜利成果,伍志强参加了红军,并且从战士升班长再升排长、副连长。由于他做事稳沉,作战勇敢,在九军团缩编时进入教导大队后,又被选进了应急小分队,并受命为副队长。他已经四十岁了,是小分队的老大哥,队员们没有叫他副队长,都叫他老伍。他与周为民原先不是一个单位的,不太熟,只是来到小分队后才密切共事。不过,从平时的谈吐和处事,他认识到周为民的确是个有本事的好带头人,一定能够带领大家完成好军团首长交给的任何任务,为了共同的荣誉,自己应该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辅助周为民。可是他万万想不到,执行这次任务伊始周为民就倒在了冲锋路上了。他难以接受这个已经发生的事实。不过他在接替主要责任时也很清楚应该怎么办,因为小分队早就作过了思想准备:在执行任务中,一旦队长出列,副队长站出来带队,副队长再出列,一组长再站出来带队,依次就是二组长……总之,小分队有铁的纪律和周密的安排,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从容杀敌。
伍志强裹好了烟卷,塞进了随身带的烟斗里,取火石打火点燃了,美滋滋地咂了几口,站起身子想观察一下,一梭子机枪子弹突然贴着他的头皮穿过。他急忙俯下身子,判明是南面的坡地上射过来的机枪子弹。而队员们也都发现了敌人的进攻方向,也都作好了战斗准备。“是的,不用多讲写什么,”伍志强想,“战士们都知道应该怎么办的。”
敌人的推进很迅速,已经来到百步左右的地方。一个国民党军官模样的人露出了半个身子,用一个喊话筒喊道:“山上的红军弟兄们听好,国军知道你们人数很少,一个冲锋就可以把你们拿下。缴枪投降吧,投降过来……”这时候,伍志强用手点了身边的一个名叫杨虎的战士。那战士扣动了步枪板机,一枪就将那喊话的国民党军官给击毙了。
敌人的回应是密集的射击,象刮风一般的作响。黑压压的一大片敌人就明显地暴露在陡峭的南坡上,边向上爬边开枪射击。红军冷静得象不存在似的。敌人已经进到五十来步的距离时,伍志强喊一声:“打!”小分队的两挺机枪和五支冲锋枪便是一顿猛烈扫射,敌人就象倒草把一样的被打倒了。
然而敌人并没有停止进攻,从倒下的人后面又冲上来一批,其势头似乎比第一波攻击还要猛烈。伍志强再喊声:“步枪!”在小分队的两挺机枪和五支冲锋枪猛烈扫射的同时,用步枪的战士却是冷静地瞄准一枪一个地将敌人撂倒。伍志强一边用手枪打最近的敌人,一边提醒战士们:“瞄准,瞄准,瞄准!”对射中伍志强发现有的队员被打倒了,可是即使在身边的人也不管他,依然专心致志地射击,唯有那身材苗条的卫生员林丽爬上跳下地给负了伤的队员一一包扎。
战斗只进行了十多分钟,可是伍志强觉得象一天那么漫长。他什么都没有想,只是一股劲地叫喊着指挥队员们瞄准开枪射击。
结果,红军凭据着优势地形以优势火力打得敌人再也攻不上来了。可是伍志强感觉到敌人并没有退走,而是埋头躲着,在等着一个什么机会。
伍志强的感觉很快就得到了证实,北面更陡峭的坡面上又有一大片敌人爬了上来,一边爬一边打枪一边呐喊:“冲啊!冲啊——”
“第二小组过来!”伍志强命令道。便有八个队员转过了身子面向北坡,有一挺机枪、三支冲锋枪和四支步枪。伍志强对大家摆手示意不要轻举妄动,直到敌人也来到了五十来步远的时候,才一声令下:“打”机枪和冲锋枪的扫射加上步枪的瞄准点射又给北坡攻上来的敌人织成了一道死亡之墙。但是敌人也没有就此后退,隐蔽着与红军对射。而南坡的敌人分明知道北坡的敌人也在进攻,也配合着开始了新一波的攻击。红军小分队两面受敌,还有了减员,但是大家都豁出去了,什么都不再想,一如既往地射击,射击,依然将两面的敌人挡在了五十步内外。
突然,一发迫击炮弹落在第二组机枪手张从富的身上爆炸了。乘机枪哑了的片刻,北坡的敌人一下了冒出了十多个,边跑边气势凶凶的叫喊:“冲啊!冲啊!”伍志强从牺牲了的张从富身边拾起机枪,站起身子,扣住扳机不放,弹雨直往敌人身上倾泻,又把那些敌人给打倒了。这时候又一发迫击炮弹落了下来,弹片击中了伍志强的手臂,血流如注。他将倒未倒之际,连声叫喊:“扔!快扔!”队员们是早就受了安排的,听了命令,一齐扔出了事先就打开了盖的手榴弹,猛烈的爆炸使敌人再也支持不下去,接二连三地滚下了斜坡。
与此同时,第一组的队员们也扔出了手榴弹,也把从南坡进攻的敌人给击退了。
战场又恢复了暂时的平静。伍志强让林丽为他包扎了伤口,才来清点自己的队员。结果,全队只剩下了包括轻伤员在内可以继续参加战斗的队员12人,不能够作战的重伤员3人,其余的15人包括队长周为民在内都为了全军团的安危牺牲在这个制高点了。
“队长,有情况!”一个年轻战士紧几步跑来报告,“南坡和北坡都增加了很多敌人!”
伍志强听了,顾不得此时正被伤臂折磨的痛苦,随那名战士登高往两面张望,果然是两边都有敌军增援,而且很快就会对他们坚守的这个制高点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毫无疑问,自己的这12个人是很难抵御住的;自己死不足惜,可怕的是丢掉了这个制高点也就丢掉了整个军团的生命!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结局,怎么办呢?伍志强对那个战士说:“杨虎,你赶快从梯子岩下去,找到我们栓在底下的马,快马加鞭去向军团首长报告这里的危急情况,请首长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增援!”
“是!”那名叫杨虎的战士转身下了岩。
“同志们!我们的最后时刻恐怕就要到了。”伍志强对围在自己身边的10名还可以战斗的队员说:“我已经派杨虎去请求军团首长增援了。援军很快就会赶来,如果敌人在援军赶来之前发动进攻,我们也要坚决勇敢地与敌拼杀,哪怕是打剩下最后的一个人,也绝不允许阵地的丢失!大家有决心没有?”
“有!”众人异口同声吼道。
“那就都做好准备吧。”
所谓准备,就是简单地构筑工事,收集可能收集得到的弹药,将手榴弹都拧开盖子排在阵地前沿,为了防备最危难时刻的出现,还收集了许多可以扔出砸人的石块。
“老伍,靳天才请你去他那里一下。”卫生员林丽为伍志强的伤臂作了再处理后说。
靳天才是个新战士,刚才激烈战斗中几乎牺牲的重伤员。对他的请求自然要满足,伍志强便随林丽去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