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大方风情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转帖]《红绿辉映长征路》之毕节
评论对象: 拓夫 | 2006/10/24 14:11:20
评论言论: 二、 “鸡鸣三省”东方红

  ——访林口镇鸡鸣三省村

  长征路上开过多次重要会议。著名的“遵义会议”之后,有一个被史学家称为“是遵义会议的补充和圆满结束”的“鸡鸣三省”会。1972年6月10日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回忆遵义会议时说:“当时博古再继续领导下去是困难的,再领导就没有人服了。本来理所当然归毛主席领导,没有问题。毛主席说,不对,应当让洛甫做一个时期。毛主席硬是让洛甫做一做看。”“从土城战斗渡了赤水河。我们很快转移到四川、贵州、云南交界的地方,有个庄子名字很特别,叫‘鸡鸣三省’——鸡一叫三省都听到。就在这个地方,洛甫才做了书记,换下博古。”怪不得人说,“鸡鸣三省,博古交权”哩。

  1935年3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根据遵义会议“常委中再进行适当分工”的决定,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等都集中在这里进行政局常委分工,由张闻天接替博古,为党中央总的负责人,从根本上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为中央红军进占云南扎西,召开“扎西会议”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毕节市林口镇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距毕节市63公里。《毕节县志》记载,溯自明代,林口山高箐深,悬崖峭壁,洞穴奇险,位于森林入口处,故有林口之称。从林口镇往北10多公里,有一个偏僻险要的山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或许是因为它险峻静谥,这里雄鸡报晓,三省可闻。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它便有了一个独特的名字:鸡鸣三省村。

  走近“鸡鸣三省”

  初夏的一个上午,记者从毕节出发,驱车穿过延绵起伏、薄雾轻盖的群山,经两个多小时行驶,来到久仰的鸡鸣三省村。目光凝注的前方,耸立着一尊三米来高的纪念碑,肖克将军题写的“鸡鸣三省”四个大字跃入眼帘,历史与现实、光荣与梦想、幸福与苦难,似乎都浓缩在风骨犹劲的笔划中,泛着青钢般的厚重与沉稳。左右两块碑文记灾了199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立碑的缘由和寓意。碑尖上的五星熠熠生辉,昭示着红军的血气与胆略,托举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幸福生活。

  纪念碑座落在临河崖顶的老鹰岩上。在三位陪同者的保护下,我前倾老身靠近崖边俯瞰,笔立千仞,万丈深渊,令人胆寒。谷地发源于林口境内的渭河和顺川、滇交界峡谷一泻而来的广丈河与川、黔交界峡谷的赤水河在这里交汇,水流湍急,惊涛拍岸,奔流不息,俗称三岔河。放眼望去,鸡鸣三省因峡谷而得势,因水聚而得名,碧波荡漾,晶莹剔透。近观如惊雷激波,乱石穿谷;纪念碑的左面(西北)是云南镇雄县的坡头乡,右面(东北)是四川顺永县的水潦乡,纵目远眺,坡陡路险,群山起伏,峭壁如罩,雾露蒸腾。

  深入三河交界的谷底,三条河流,恰似愤怒的孽龙在此恶斗;又如三条狂傲不拘的狂蛟,翻滚在峡谷深渊,最后渭河和广丈河被赤水河吞没。一座气势磅礴,姿态万千的鸡鸣三省大峡谷,颇有三峡风骨地展现在面前,引人入胜,令人遐思。记者看到纪念碑脚下的绝壁上,一条细如羊肠的小道,弯弯曲曲,时隐时现。据说是当年红军临时在石壁上掘出的行军道,虽经几十年风雨,马蹄印痕尚存,至今还演绎着相邻三省群众经济交往的艰辛。河边残存着已故老梢公居住过的土茅屋痕迹;当年红军舂米的三个石臼,任镶在岩壁,无声诉说着1935年2月,中央红军从此渡河进入贵州毕节的悲壮历史。

  九旬老人忆红军

  我们赶到林口镇已是中午时分,早已等候的刘镇长,随即摆开了餐桌,绿色菜肴,谷酒飘香……为抓紧时间,边吃边谈。年轻的镇委书记李涛告知,镇上尚有见过当年红军的老人。说实话,这比谷酒更提精神。

  在镇东的一排连五间的平房里,记者见到了年届九旬的老人陈房栋先生。他正在里屋看电视,听我说明来意后,他和家人搬出小条凳和小椅子,在他的后院接受采访。

  陈老先生中等个子,微胖,穿一身旧蓝色中山服,头戴鸭舌帽,略显文雅,稍有士气,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10岁。他思维清楚,记忆也不错,叙述得有声有色。

  “那是71年前,我当时18岁,正在读私塾。初春的一天,镇上的海神庙前来了许多女兵。我随着众人过去看热闹。只见女兵们身着灰色军服,头戴灰军帽,打着灰布绑腿,穿草鞋,人数够一个排。她们整齐席地坐在庙旁的大树下。其中有三个女兵,据说是邓颖超、贺子珍、蔡畅。在她三人共坐一条板凳时,第二个就坐的邓颖超,发现自已胖身子占位大,忙站起来,笑着对瘦子说,我坐中间你就没法坐了。说着,让瘦个子坐中间,邓自已挂坐个板凳头头。军中惟一有位男士,中等身材,不胖不瘦,头戴博士帽,身披大氅,留着胡子,听人说是周恩来。周坐在不远处由方丈搬来的靠背椅上。

  “当时,国民党在林口刷了些诬蔑红军的标语。周恩来叫来一个女兵,分咐她去宣传一下。女兵分头把群众召集到庙前空地上开会,邓颖超讲话,我也听了,内容是说,不要听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告诉大家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

  陈房栋老人的话有一个有力的印证。

  1980年林口区妇联主任康颖志去到北京参加全国妇联表彰大会,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邓颖超,在接见会议代表时,拉着康的手问:“你是哪里人?”康答:“贵州林口人。”邓大姐略有所思说:“林口,我在林口街上一个庙里住过一宿,庙外有棵大树。”康说:“对对,就是现在的林口小学——原来的海神庙。”她们一下子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相互激动不已。

  李书记告诉记者,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老区人民十分关怀,胡耀邦、***、胡锦涛、温家宝等先后来毕节视察过,胡锦涛同志到过林口镇,就在我们午餐的食堂里吃的饭。曾经在毕节开展过革命活动的王震、萧克、王恩茂等几十名老将军,多次来毕节旧地重游,为当地献计献策,提供援助。他们永远爱着这里的人民和每一寸土地。

  记者离开时,车过当年红军开会的地方,展现在眼前的,是林口镇一个热闹的农贸市场;耳边隐隐可闻读书声。

  打造红色旅游胜地

  “鸡鸣三省”的光耀历史,红军精神催人奋进!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林口镇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就鸡鸣三省这个1300多人口的彝、苗、汉多民族聚居村而言,1994年以来,先后在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和林业部门专项资金支持下,全村发展经果林1000多亩,种植苹果、桃子,李子等经果苗10万余株,现在已果挂枝头。全镇16个村的1万亩退耕还林计划,鸡鸣三省村就占四分之一,绿色盛装铺满了彝村苗寨。

  国家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精神,对“鸡鸣三省”村更是个很大的鼓午。

  “鸡鸣三省”村,一个偏僻的山寨,因长征的一段重要历史而被载入史册,因特殊地名更赋幽默内涵,声名鹊起也好,世人关注也罢,总之,一个红色旅游胜地的基石,就这样天生地造形成。

  70年等待似乎漫长,脱颖而出更显风采。

  鸡鸣三省村距林口镇12公里,当年周恩来接到毛泽东通知从林口去“鸡鸣三省”,骑马要走1—2个小时。据毕节市旅游局长肖家仲介绍,利用世行贷款加自筹资金,共计195万元,用以修一条从林口到鸡鸣三省村的柏油公路,将在2007年起用。与之配套的工程有:

  ——改建成19•35米高的纪念碑,寓意开会时间是1935年。

  ——恢复鸡鸣三省会议旧址。

  ——建一个面积2000平方米的会议纪念馆

  ——完善鸡鸣三省村贵州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上述总投资在1000万元左右,开发成融革命传统教育、天然山水风光、险滩漂流、绝壁探险、峡谷蹦极、民族风情、度假休闲为一体、一日游三省的观光胜地。届时,中外游客到此,不仅可以体验一把“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艰苦卓绝,更能观赏到“鸡鸣三省东方红”的良晨美景。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