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大方风情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转帖]《红绿辉映长征路》之毕节
评论对象: 拓夫 | 2006/10/24 14:11:46
评论言论: 三、 长征路上的第一个红色政权

  ——访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委会旧址

  长征路上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旧址在哪里?这是我到毕节市第一个想参观的地方。说来也巧,它就在我所住的地区人大招待所旁边。地址为毕节市百花路19号,大门上方横挂着一块肖克将军题写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黑底金字匾。

  1936年,红二、六军团接中共中央军委“黔(西)、大(方)、毕(节)条件较好”的指示,拟在黔、大、毕开创根据地。2月1日,红军挥戈黔西北,先头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渡乌江口上游的鸭池河,一举拿下黔西北重镇——毕节。红军于2月7日在大定(今大方)县成立了以贺龙为主席、陈希云为代主席、朱长清为副主席的临时革命政权——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革委会),1936年2月17日迁到毕节此地。

  旧遗址,新作用

  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深宅大院,由十几幢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组成,始建于民国初年,系德国基督教徒所建教会房屋。大门坐东向西,临街一栋面阔七间,重檐歇山,灰墙青瓦,高高的围墙斗砖砌筑。踏进大门是天井,前有门楼、厢房、凉亭,青石板铺地,中间是礼拜堂,一块“福音堂”中文匾额,抬头可见。后面是牧师楼,其他建筑布于四周,院内有厢房和长廊相连,花圃与小径贯通,总占地面积1815平方米。1985年全面维修后,将“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和“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政治部旧址”(毕节市中山路34号)两处革命纪念地辟为毕节地区博物馆。现在革委会旧址设有“红军和地下党在毕节地区的革命活动展”和“毕节地区历史文物”两个基本陈列馆。鉴于旧址的历史意义、文化背景和展品的宝贵价值,贵州省政府定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毕节市政府和地、市旅游局定为毕节城区新八景之一和红色旅游主要景点。

  珍贵的史料

  由工作人员小高引领,我走进展览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一幅“红军长征在黔西北”示意图。注足凝神,一条条粗细不等的箭头红线,弯弯曲曲布满图面,准确而生动地勾划出,当年红军转战乌蒙、克敌制胜的机动灵活与磅礴气势,令我眼花缭乱,心潮澎湃!

  红军在毕节地区的革命活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红一方面军的;第二部分是红二、六军团的。我在满屋陈列的图片和实物中留连,一张虽已泛黄、但能辨认的〈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革命委员会布告〉指出:“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是抗日救国政府的中坚支柱,是川滇黔省广大人民群众的临时革命政府。”其战斗任务是“发动、团结、组织全民族一切反日反卖国贼的力量,参加抗日反蒋的革命战争和反封建的土地革命,以求得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布告阐明了红二、六军团来到黔、大、毕的宗旨是“抗日救亡”,施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各级革命政权;组织民众抗日武装力量;取消一切苛捐杂税,改善人民生活。从此,毕节山城沸腾起来,相继成立的“毕节抗日救国会”、“贵州抗日救国军”、“苗民自卫军”、“人民抗日大同盟”等群众革命组织。人民群众为红军筹粮筹款,办医药。妇女们积极组织起来为红军赶制衣服,印刷工人通宵达旦为红军印制宣传品。 “当兵就要当红军,天下工农来欢迎,指挥作战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的歌声响彻大街小巷。先后有5000多名毕节儿女,相继参加红军。

  红军将领办公室

  出展厅右侧,是原来的牧师楼,也是当年红二、六军团首长的住地及办公地。这幢中西合璧的亭楼,四梁八柱,飞檐灰瓦,红漆木栏。上楼右拐东边是六军团政委王震的办公室:一张长方形三屉桌,黑面红边。一把带扶手的直背椅旁,是一张方凳,可以想见当年主人与来客交谈的情形。靠墙的单人木床上,叠放着一床绿色军被。另一侧是不到一人高、双开门的木柜,里面放有一叠或许是当年红军的文件。有个由三根木腿支撑的衣架上,没有挂什么东西。北墙上挂有一幅夹在玻璃框中的王震像片,像框里,前方缀有两颗小扣子的军帽下的“王震”,表情严肃,看上去在40岁左右。王震办公室北侧,是红二军团长贺龙的办公室。西边是红六军团长肖克办公室。南边一间是红二、六军团政委任弼时办公室。北面西侧是红二军团副政委关向应办公室。五个房间的陈设、摆布,大同小异。小高说,这些陈设基本保持了当年原貌,这种单调的相同,恰恰反映了长征的历史真实。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