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原创心情 → 查看评论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帖子评论信息
评论主题: 老彭
评论对象: 竹影 | 2009/6/18 0:11:25
评论言论:

老家的乡场每周星期二赶集,每逢赶集,农民们便背包谷、洋芋、白菜或用竹篮提几个鸡蛋到乡场来卖,换些油盐米茶,抑或给孩子买一件新衣,一双胶鞋。乡场虽小,却承载着全乡群众的各种买卖,很是热闹。那时候就常常见到老彭,始终穿一套不知从哪弄来的军服,一双沾满坭土的高筒解放鞋,戴一顶染满锅烟灰或泥巴而已见不到一丁点绿色的大盘子军官帽,有时肩上还斜挂一支从未装填药子的火药枪,一跛一瘸在赶集的人群中从街头走到街尾,又从街尾走到街头,一脸庄重、严肃的神色。不时还高声吆喝,叫大家不要推挤,文明赶集,自觉维护集市秩序,并告诫大家,谁要打架闹事,他就拿谁是问。后来发生的事使人们相信,老彭不是说大话吓人。

一个年青人从一老太衣兜里掏出两块钱,正欲逃离,被老彭喝住,可那年青人做“咕噜子”并非一朝一夕,岂能束手就擒,于是双方便打将起来,老彭个子瘦小,又瘸着一只腿,哪是“咕噜子”的对手,不得一个回合,大沿帽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比这更严重的,是老彭裤管里掉落的大便。可老彭死不承认,硬说那是刚才打斗时,不曾注意,不知道是哪个狗日的神不知鬼不觉跑到他裤裆里拉一堆屎,还说看来此人武功不在他之下。不管怎样,比起那些围观的麻木的群众,那些站着看老彭打斗的可谓膀大腰圆的小伙子,老彭无疑是应该被赞赏的。

因此事,老彭最终成了山村的名人,老到七八十岁的长者,小到五六岁的孩童,无一不能叫出老彭的名字,老彭的故事成了人们于田间地里,茶前饭后习惯的谈资。

谈得最多的,是有关老彭保护自家女人的事。老彭女人自嫁到老彭家以后,从未独自出个门,种地老彭跟着,赶集老彭跟着,形影不离。原因只有一个,老彭害怕遭“燕耳毛”(山村俗语,指强盗,这里专指勾引别人老婆的男人)毒手。对这一点,老彭做了大量工作。从山里运来拳头般大小的石头,垒砌半人高的院墙,将自己的两间小土屋围了个严严实实,还在墙头种上狗雕刺,老彭认为这样就可以防止“燕耳毛”来袭,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不知道是老彭生活的那个年代的“燕耳毛”太厉害,或是老彭心眼太小,总之这样处理男女之间的事着实太累了,其实男人和女人之间,关键是要懂得相互尊重,相互体贴,相互信任,对于一个洁身自好,忠贞不渝的女人,再如何厉害的“燕耳毛”也是自讨没趣,奈何她不得,男人便大胆放心地为家庭的建设奔波劳苦,不必为自家女人的“安全”多一份牵挂。

或许,在处理夫妻之间的问题上,老彭确实是一个心眼小得让人贻笑大方的人,但人们对老彭在处理亲情、友情方面的评价,公认一个“好”字。

左邻右舍,三亲六戚,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老彭必放下自家的活儿,亲自到场帮忙,完了还送上五毛的人亲钱,不论关系的亲疏,身份的高低贵贱,人亲钱通通五毛。这使生活在拍马谄媚、阿谀奉承盛行的年代的人们无比自惭形秽。现代的人们也许难得去看望一次居住在穷乡僻壤的穷朋友穷亲戚,但他们对“官人”或者有钱有势、声名远播的名人绝对时刻注视着,即使他们心中的“官人”或名人只是触伤了一个脚趾,或者乔迁只是从一楼搬到二楼,甚至从左边一间搬到右边一间,他们也要亲临道喜,并送上不同档次的人亲钱,没有谁送给村民组长的人亲钱与送给一个县领导的一样多,即使他与村民组长是真的铁哥们,也绝对不可能。因为这样的人只有老彭一个。

不知老彭是何年去世的,具说从他去世那年开始,老家乡场便没有人来赶集,到现在仍热闹不起来。


反对方

支持方

反对方人数(0
支持方人数(0

中立方

中立方人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