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爱大方论坛 (http://idafang.com/index.asp) -- 大方风情 (http://idafang.com/list.asp?boardid=5) ---- [建议]大家来讨论下大方办法事中的祭文 (http://idafang.com/dispbbs.asp?boardid=5&id=13570) |
||||||||||||
-- 作者:叶长青 -- 发布时间:2008/11/6 13:47:07 -- [建议]大家来讨论下大方办法事中的祭文 法事中,“正”(不知是否这个字,指抬上山的前一天)的那天有人家会来“下祭”,送花圈、灯笼等物什。 本家孝子或外来“下祭”可能会写有祭文,祭文格式很有讲究,长短句并用,押韵,叙述逝者平生事迹,抒发亲人朋友们缅怀之情。 祭文都是要拿来在灵堂前读的,那得有专门的老师(非指学校教师)来读,读音亦带有韵律。声音悲切,甚而字字动人。祭文写得好,或读得好的,当场人无不泪下,逝者亲友更是悲恸有加! 看以前有讨论关于孝歌、散花、散天一等的贴子,但还没得及祭文,故而另开本贴,以供对祭文感兴趣和有了解的朋友们探讨和交流。 欢迎大家积极参加发言! |
||||||||||||
-- 作者:小隐 -- 发布时间:2008/11/6 17:24:09 -- 县城的祭文以歌功颂德为主,乡下的祭文以诉苦为主; 县城的让亲友了解其好人好事,乡下的让亲友了解其所受的苦; 乡下的祭文听了流泪,县城的祭文听了想吐! |
||||||||||||
-- 作者:叶长青 -- 发布时间:2008/11/6 18:26:04 -- 以下是引用小隐在2008-11-6 17:24:09的发言:
哈哈,小隐这几句话很押韵。在家呆时间长,城里乡下的区别都分得很清楚。 我也觉得当时的环境,诉苦的祭文很适合,也更有感染力。 |
||||||||||||
-- 作者:遗失的美好 -- 发布时间:2008/11/10 11:52:08 -- 现在好像没有祭文了啊,办全场法式的也没看到有人念祭文,是前些年吧,特别是当官的,过世以后都有人会念,还贴出来,说这个人生前如何如何厉害,做了多少好事,死了真是可惜,是单位的巨大损失什么的。以前没感觉,现在想想的确有点想吐,哈哈~! |
||||||||||||
-- 作者:风一样的男子 -- 发布时间:2008/11/29 15:32:31 -- 老几位别讨论这些咯! 等到咱们那时候就是一把火烧了!还祭什么东东文哦. |
||||||||||||
-- 作者:拓夫 -- 发布时间:2008/11/29 20:21:49 -- 参与讨论的人不多嘛。 ![]() |
||||||||||||
-- 作者:风一样的男子 -- 发布时间:2008/11/30 10:21:08 -- 不知道大家最近在干什么?论坛里老是没人. |
||||||||||||
-- 作者:拓夫 -- 发布时间:2008/11/30 14:46:37 -- 人们都弯几脑壳、钻头觅缝嘞研究祭文克老…… ![]() |
||||||||||||
-- 作者:贾正金 -- 发布时间:2008/11/30 22:49:12 -- 这个,觉得彩头不好,估计没什么人来讨论。 |
||||||||||||
-- 作者:叶长青 -- 发布时间:2008/12/9 16:13:34 -- 有哪位有不得祭文作品,有的话,请与大家分享分享。 如有读祭文的视频或录音那就更好不过了。 |
||||||||||||
-- 作者:iaai333 -- 发布时间:2008/12/9 18:52:11 -- 我不与时俱进吗?感觉在这方面还是老班子些有才!现在祭文一是少;二是听到的,想保留的冲动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