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爱大方论坛  (http://idafang.com/index.asp)
--  大方风情  (http://idafang.com/list.asp?boardid=5)
----  李松残疾打工者精神伟丈夫(转)  (http://idafang.com/dispbbs.asp?boardid=5&id=2026)

--  作者:大方
--  发布时间:2006/10/5 13:29:21
--  李松残疾打工者精神伟丈夫(转)

李松残疾打工者精神伟丈夫

转自 2005-4-4 10:00:50 毕节日报网站

●和6年前舍己救人的“大河英雄”雷思奎遥相呼应

●与作壁上观的几十位“冷血”形成鲜明对比

●让对打工者抱有成见的部分“城市人”刮目相看

●为构建和谐社会留下了光辉的榜样

1998年8月8日,在云南省安宁市打工的毕节市大河乡青年雷思奎为救落水儿童,献出了他年仅20周岁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大河壮歌”。

六年半以后的2005年3月2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一砖场打工的大方县绿塘乡残疾青年李松,为救落水工友,也献出了自己年仅28周岁的生命。

李松和雷思奎,两个英雄出生于不同的家乡,在不同的地方打工,牺牲时的年龄也不一样,但我区在较短时间内连续涌现两位舍己救人的农民工英雄,已足够昭示世人,打工者,他们在经济上虽暂时贫困,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精神“富翁”,精神伟丈夫。

救落水工友,李松海口壮烈牺牲

3月23日傍晚7时许,海南省海口市灵山镇桂林洋砖厂。 劳累了一天,刚钻进工棚休息不大一会的李松等人突然听到砖厂女工刘某声嘶力竭的呼救声:“我丈夫张华跳进水塘里了,救命呀———” 李松和十多名工人飞跑到水塘边,见到张华正在水中挣扎,不会游泳的李松连想都没有想,衣服鞋袜都没有脱,就跳进水塘营救张华。被水呛得晕头转向的张华一把紧紧抓住李松,使得李松的施救行动变得十分被动。抓来扯去,最终,机智的李松抓牢了张华的一只手,掌握了施救主动权,将张华推到了岸边的浅水区。岸上的人们见到,李松此时却滑入了深水区,在水里挣扎着渐渐沉入水底。与李松一起来此打工的侄子李凯闻讯赶来,跳进水里救李松。呛了几口水后,同样不谙水性的李凯只得离水上岸,跑回砖厂呼救。而岸上越来越多的围观者或者说自己不会游泳,或者漠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几十个人就这样“见证”了年仅28岁的李松的生命消失在浑浊的水塘里。历经两天两夜的水下搜寻,3月25日上午10时许,工友们才从水塘底下打捞起了李松那冰凉的尸体。

如果不是岸上人的冷漠…… 据张华之妻刘某称,张华因家中兄弟不睦等原因,长久以来感到十分烦闷。23日傍晚,张华与人喝酒回工棚的路上,神情恍忽,往水塘方向走去。刘某担心丈夫出事,悄悄跟在张华后面,没想丈夫来到水塘边后,竟然跳进了水中。

张华则说,他当时稀里糊涂的,不知怎么会跳进了水塘里,等他清醒过来时,他已躺在了医院病床上,李松已为救他而永远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的命是他的命换来的,我太愚蠢,我好后悔,我不跳水,哪有今天的悲剧”。张华痛哭流涕地说,是自己害了工友李松,他这一生都将为李松的死去而感到不安。 在接受当地《南国都市报》记者采访时,砖厂保安冯国华说,他会游泳的,并且全天都呆在砖厂,如果当时有几个人到厂里呼救,他会听见的,他若能及时赶来,李松应该有救。“再说,即使来不及呼救,给李松扔条绳索,递过去一根竹杆、木棍,李松也许就有救了。我真不明白,岸上那几十个人是怎么想的,他们怎么可以看着一条生命、看着自己的工友命丧水下而无动于衷?

英雄的苦命令人唏嘘

3月29日上午10时许,记者与准备到绿塘乡看望、慰问李松亲人的大方县委宣传部部长潘智等人行进在泥泞坎坷,雾霭沉沉的山乡公路上。 途中,记者对潘智等人说,当年的“大河英雄”雷思奎家的房屋,房顶是年久失修的旧瓦,房身则是有裂缝的石墙…… 谁知,李松的苦命和家庭的贫寒,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令人心酸,令人揪心。

李松的“家”,坐落在绿塘乡高潮村长岩组。远远地看见那幢破旧的木质结构房子,人们都吃了一惊:房顶“人”字头上,前后残存着两米来宽的茅草,其余四米来宽的房顶和房檐,全是破烂不堪的油毛毡盖着。进到屋内,大家的心更加酸楚。房顶的破洞足有几个平方米之大,站在屋内便可“得见天日”。由于连日阴雨,房顶上的水不停地滴进屋里,把地面都滴起了几个小水坑。除了左边两间厢房有间把床,笼把火算是“家什”外,中间堂屋和右边两间厢房,则空无一物。李松的一位亲戚指着右厢房里间一角落说,李松打工前就支张简易床睡在这里。 李松的家里实在没有落座的东西,大家只好转移到李松的弟弟李文勇家中。李松的亲戚朋友和村民们七嘴八舌地介绍着李松短暂而又异常苦命的一生。

李松的生身父亲叫李佑方,上个世纪60年代初在云南服兵役,在军队呆了八年才退伍回到地方。70年代的一天,在为公社制造打冰雹的火箭炮时发生意外留下了后遗症,于1988年去逝。那一年,生下来右脚脚趾并住一块成“骈趾”、天生残疾并有残疾证的李松才11岁多。生活的艰辛迫使李松的母亲带着三个儿女改嫁给了李佑方的堂弟李友香。现年已68岁的李友香双脚弯曲不能站直,身患残疾的他干不了重活,仅靠在家买点竹子,编撮箕、竹箩等变卖,勉强维持生计。五年前,李松的母亲丢下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悄然外出,使得李友香老人愈加不堪重负。

得知儿子李松的噩耗后,李友香老人身上只有几元钱,四处举债,东拼西凑借到3000元钱后,李松的弟弟李文勇才算踏上了前往海口“接丧”的路途。

李松的人生信条:与人方便 自己方便 “我虽然是他的‘后老爹’,但李松却对我十分孝顺,有件好衣服让给我穿,有口好吃的留给我吃。”李友香老人边抹泪边说,早在十年前,李松就时断时续地到纳雍、赫章等地打工挣钱,贴补家用。三年前,听说海南挣钱多些,他就带着侄儿去了那里。“我的‘寿木’,都是他用打工钱为我准备的。”李友香对见义勇为牺牲的儿子,倍加怀想。

说起李松的好处,乡亲们越加怀念李松了。绿塘乡为全省百个重点扶持的贫困乡镇之一,但人穷志不穷,纯朴善良,继承了不少传统美德的高峰村人都具有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李松,虽然只读过一年书,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却深明大义,深得“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要旨。

李松的堂兄李红荣说,数年前修建长岩小学操场时,李松二话不说,献出了自己几百平方米的承包地。村里无论是有关水、电、教育等公益事务,出不了钱的李松,从来不吝啬自己的力气,挖土方、背石头,架线埋管,他只要在家,从不“梭脚”。

一位膝部患骨癌的乡亲,李松不仅背出背进护送这位患者就医、晒太阳,还帮患者倒屎倒尿,直到这位患者去逝。 李红荣则说,几年前他曾卧病两年,两年中,背粪种地,锄草收割,李松都帮他干过。 另一位姓聂的残疾人也说,只要李松在家,背粪、栽洋芋、挖地等农活,李松对他的求助总是有求必应。

自己本身身处穷困之中,却穷且益坚,以扶危救困、帮助贫弱为己任,正因为一贯如此,乡亲们送了一腔古道热肠的李松一个褒扬性的称呼:大侠客。

海口:为李松义举感动 经《南国都市》报道,贵州残疾打工者李松为救跳水工友而牺牲的壮举感动了海口市千千万万的人们。

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市委书记王为璐为李松的壮举作出批示:读了这篇报道,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深深地为这位普通民工可歌可泣的崇高精神所感动,请市委宣传部立即组织去桂林洋砖厂做一番调查,以便更好宣传、介绍李松的壮举,号召全市人民学习李松可贵的品质,为建设和谐海口做出努力。与此同时,王为璐还请有关人员将1000元现金转交给李松的弟妹。

27日上午,海口市委常委、秘书长裴成敏与海口民政部门到砖厂看望、慰问李松亲人。共青团海口市委决定授予李松“见义勇为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当天下午,当地团市委书记宁虹等将1000元钱送到了李文勇手里。宁虹说,“五四”前后,将对全市团员青年进行一次教育,号召大家向李松学习,同时将向贵州团省委和海南团省委报告李松的英雄事迹。当天下午,砖厂工友自发向李松亲人捐款,砖厂老板何明爱知道李松家前来办丧事的钱都是借来的,便当场捐6000元钱给李松的亲人。

28日,在李松遗体告别仪式上,海口市委副书记张松林说,李松为海口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他虽为残疾人,但他的心灵是健康的,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张松林也向李松的亲属捐了500元钱。当天下午,李文勇到海口民政局领取了4000元救助金和车旅费,海口总工会,美兰区工会和海口特困职工帮助中心等看望李松亲人并将5000元捐款给了李文勇。

知道李松舍己救人的义举,和他的亲人面临的巨大经济困难后,29日,海口海台实验学校为李文勇落实了工作岗位,准备接收其为学校职工。

30日一早,李文勇与当地记者准备打车去殡仪馆领取李松骨灰盒,准备将它护送回大方。出租车司机听说去殡仪馆,十分忌讳,表示不去。一听说是去接贵州英雄民工李松的骨灰后,态度立即转变,不仅将李文勇送到了目的地,还免收了出租车费。

毕节:倡议向李松学习 在李松的家乡大方县,一个学习李松,帮助他的亲人从丧亲之痛和贫困交加中走出来的活动,已经开展起来。

在大方县委书记沈晓春,县长李玉平的关注和指示下,29日一早,在县委委员、县委宣传部部长潘智的带领下,大方团县委、大方县民政局等代表县委、县政府来到高峰村李松家中,看望慰问了李松的继父李友香等亲人,给他们送来了大米,食油、棉被、衣服和600元救济金。民政局几位领导看到李友香破烂不堪的房子之后,表示将争取款项为李友香修补房屋。

潘智说,作为一个打工者、残疾人,李松以自己的英雄壮举感动了海南,感动了海口,这说明李松等外出务工者虽然贫穷,但他们的精神品质却十分优秀。大方将不仅号召大家学习李松的优良品质,还将借李松宣传大方,引导更多的人们学习李松身残志坚,经济贫困、精神“富裕”的品德。

绿塘乡的干部职工、教师等已向李松的亲人捐款近2000元。乡党委书记谢明星说,绿塘乡已召开过会议,号召人们,尤其是在外的1590多位打工者结合徐本禹先进事迹,向李松学习。乡领导表示,将继续关注并支持李松的亲人改变贫困现状。

3月30日,团省委、省残联分别追授李松“杰出进城务工青年”、“见义勇为杰出残疾人”荣誉称号,并分别各给予李松亲人2000元慰问补助金。团省委、省残联还号召全省团员、青年,以及残疾人工作者向李松学习。

3月31日,李文勇等将李松的遗骨接回了家乡。在多家媒体的关注之下,在家乡亲友的无比怀念之中,在绵绵阴雨之下,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长岩小学操场,1500多人为李松举行了骨灰告别仪式。

4月1日,毕节团地委在《毕节日报》发出了《关于向李松学习的倡议书》,号召全区团员青年学习李松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崇高品德。

采访后记报道写完了,但觉得还有话想说,不吐不快。农民工,城市脏乱差的制造者;农民工,相声小品里的“二百五”;农民工,城市人离不开而又瞧不起的底层人士……不少城市人,已非一日,就以上述目光去看待农民工。其实,我们所居住、生活的城市,哪一条街道,哪一幢房屋,哪一株花草树木,都浸透着农民工的汗水,甚至是血泪。没有农民工,就没有城市的现代化;没有农民工,就没有城市人今天的舒适生活。千千万万个雷思奎、李松,他们的缺点和不足,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讲究的条件,是因为他们太苦太累了。

其实,上溯几十年,我们的先辈,谁不是农民?反躬自省,作为城市人,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精神境界比得上农民工吗?面临别人需要你冒险救助之时,你能像雷思奎和李松那样义无反顾吗?多想想雷思奎和李松等农民工的艰辛和不易,多想想农民工为我们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少一些偏狭和苛求,那么,城市与乡村,农民工和城市人才能相互理解,互利互惠,共建和谐社会。这,才是现代化社会,现代文明的需要,也是物质和精神文明所追求的境界。

(毕节日报:李元龙)(如有版权要求,请通知,将立即删除!)

[此贴子已经被叶长青于2006-10-5 13:43:43编辑过]

--  作者:叶长青
--  发布时间:2006/10/5 13:47:01
--  

第一次拜读李元龙的新闻报道。

人都走了,来了那么多的光环又有什么用?在生前相关部门多多关注一下民计民生,我们的英雄也许就不会那么贫困,不会被迫打工,也就不会走那么早了。


--  作者:醉人
--  发布时间:2006/10/5 16:03:37
--  

(转载)挥泪送英雄 李松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昨举行(组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李松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有关单位负责人将捐助款交给李松的弟弟李文勇 记者 李小岗 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海口山高小学昨日组织学生学习李松同志先进事迹 记者 李小岗 摄

残疾民工救人壮举感动市委书记 号召向李松学习

海口残疾青年舍身救人 岸上众人袖手旁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海口山高小学师生得知李松先进事迹和家庭困难后踊跃捐款 记者 李小岗 摄

李松遗体告别仪式在海口举行

市委副书记张松林等参加仪式并慰问英雄家属

    3月28日上午,救人英雄李松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海口殡仪馆举行,海口市委副书记张松林代表海口市委参加仪式,并慰问了李松同志的家属。

    张松林在慰问李松家人时说,李松是个好民工、好青年,他的英雄事迹感人至深。作为一名外地民工,他为海口的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虽然身体残疾,但他的心灵是健康的,在别人需要的时候能挺身而出,他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不光值得广大青年人学习,更值得我们的党员干部学习。张松林说,和谐社会不是喊出来的,不是叫出来的,而是建设出来的,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更多像李松这样的优秀青年。 张松林还以个人名义向李松的家人捐了款,并转达海口市委对李松家人的问候。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仪式的还有共青团海口市委的领导、李松家人和他生前的工友及自发赶到的市民。

李松弟弟:不要求帮助,只带哥哥骨灰回家

共青团海口市委组织团员青年座谈学习李松

    3月28日上午,共青团海口市委组织各界团员青年座谈,学习舍己救人杰出青年李松同志先进事迹。

    团市委书记宁虹雯在座谈中说,当她询问李松的弟弟李文勇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时,李文勇只提出要带他哥哥的骨灰坐火车回去,就再也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她认为也只有这样的家庭,才能造就这样的人。

    团干部梁东喜认为,对李松家人的关注也是对他这种精神的弘扬,让更多的人看到做好人做好事会得到社会的认可。朴实的李松家人觉得这是做人的本分,他们并没有感到多么高尚。

    龙华区团委书记吴翔说,了解李松的先进事迹后进行了反思,如果自己是李松本人,在遇到这种情况时是不是奋不顾身去救人?如果我们是李松工友中的一员,是不是也像他们那样采取漠视的态度?我的回答是做一个人没有理由见死不救。

各界关爱涌向李松家属

    3月28日下午,李松的弟弟李文勇从海口市民政局救助工作站领到了4000元钱。这是海口市民政局为英雄李松家人解决困难做出的实际行动,民政局为李松家人提供了2000元的求助金和家人来琼办丧来回所需的2000元车旅费,并为其减免了李松遗体火化的殡葬费。

    海口市救助站站长李庆学将救助金交到李松家人手里说,李松作为一名外地来琼务工人员,在海口做出了这样感天动地的事,其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海口民政部门力所能及地为英雄家人做些工作,这是我们对英雄的怀念和对其家人的安抚,同时也表示海口市政府对外来工的关爱。

    下午4点半钟左右,海口市总工会、美兰区总工会、海口市特困职工帮扶中心两级工会三家单位的负责人来到李松家属休息的地方,看望英雄家人,并将5000元捐款送到李松的弟弟李文勇手上。

    海口市总工会主席祁昀说,建设和谐海口需要广大外来务工者同本地市民一起,在关键时刻多为别人着想,少计较个人得失,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美好。

多家媒体关注李松事迹

    贵州残疾青年李松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报道后,李松的救人壮举在琼岛内外广为传颂,引起多家媒体的关注,纷纷派出记者深入事发地进行采访。

    该报3月26日以《残疾青年舍身救工友,岸上众人袖手做看客》为题,对李松的英雄事迹进行了报道。稿件一出,各大网站纷纷做全文转载,网友争相发表评论,在对李松表示敬仰的同时,谴责站在岸边当看客的麻木不仁者。连日来,本岛海南电视台、海口电视台、海口晚报及李松出生地贵州都市报等媒体,分别派出记者到英雄救人的地方和英雄成长的地方,采访李松的英雄壮举和追寻英雄的成长足迹。

李松在家乡是个热心人

贵州都市报记者踏访李松家乡,亲友邻居评价,他是个孝顺仗义的好人

    3月26日,记者驱车赶到李松的家乡大方县绿塘乡,在大山深处找到了李松的家。李松的弟弟等3位亲属已到达海南,留在家里的继父和其他亲戚认为,李松是为了救人而离去的,他们为李松感到自豪。

    乡领导:李松是榜样

    大方县绿塘乡是贵州省100个重点扶持的贫困乡镇之一,乡里35岁以下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

    乡党委书记谢明星在看到《贵州都市报》的报道后,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李松见义勇为舍身救人的感人事迹是全乡学习的榜样,乡党委和政府将组织相关单位和学校对其事迹进行宣传和学习,同时将对其家属给予全力帮助,以实际行动告慰李松见义勇为的行为。

    乡政法委书记王恩富代表党委和政府随后来到李松家进行慰问。

    继父:他是个孝顺儿

    3月26日晚上8点,记者赶到李松家。他家住的是破烂的木板房。推门进屋,屋里一片漆黑,只有里屋透出一丝微弱的灯光,一位老人正坐在床边编竹篓。见有人来,老人拖着残疾的腿站了起来。老人名叫李友香,今年68岁,是李松的继父。说起李松的罹难,老人眼眶渐渐发红:“这娃娃是为了救人才死的,走得太早了。”

    老人介绍说,李松的亲生父亲李友方是他的堂兄,十多年前去世,李松的母亲带着李松和年幼的兄弟姊妹改嫁给他。几年前,李松的母亲又丢下两个儿子和3个女儿走了。“家里穷,李松10年前就到纳雍、赫章等地打工,前年听说到海南打工挣钱多,他就带着侄儿和其他人去了海南,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听到噩耗,家里四处举债,东拼西凑借了3000多元钱前往海南。

    邻居:这娃娃命太苦

    李松的几位邻居告诉记者,李松不仅孝顺,而且脾气特别好,对别人的求助是有求必应。

    31岁的王庞不仅是李松的邻居,也是和李松从小长到大的朋友。2002年他家修房子,人手不够,他上山找到正在做农活的李松。李松马上丢下工具,和他赶到宅基地,一直帮忙一个月,而一文不收。

    另一位邻居说得很伤感:“这娃娃命太苦,他走的那天我还和他打招呼,他笑着说他到海南找了大钱就回来,没想到这竟是最后一面。”

    李松的弟弟已于3月26日晚7点抵达海口。 (贵州都市报记者 赵车 张斌)(作者:吴懿斌 修芳)


(编辑: 郑羽伶 )


--  作者:蒙贵莎
--  发布时间:2006/10/6 3:03:31
--  
很多时候都看到是贵州人在外的负面报道,看了这个报道却很不是滋味,为什么那么多人出去打工,为什么负面报道那么多,再看看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一个村民在村办企业的收入比城市很多人都高,不想说那是被逼出来的,但家乡的经济怎么才能发展起来?物质、精神的提高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做到。
--  作者:大地飞鹰
--  发布时间:2006/10/8 15:20:21
--  
感人!!!
--  作者:漫步者
--  发布时间:2006/10/8 16:36:02
--  
大方需要这样的英雄,便更需要创业(经济英雄)创作(文化英雄)的英雄!
--  作者:smoklee
--  发布时间:2006/10/9 19:40:56
--  

好老的事了

向英雄敬礼


--  作者:叶长青
--  发布时间:2006/10/10 8:25:02
--  
支持发这样的老贴,宣传宣传我们大方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