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爱大方论坛  (http://idafang.com/index.asp)
--  大方风情  (http://idafang.com/list.asp?boardid=5)
----  [转帖]穿青人,一个神秘未识别民族的前世今生  (http://idafang.com/dispbbs.asp?boardid=5&id=799)

--  作者:醉人
--  发布时间:2006/9/14 10:24:34
--  [转帖]穿青人,一个神秘未识别民族的前世今生

就读民族院校,经常会有熟悉或陌生的人问我:“你是什么民族的?”对于这个问题,我通常都用一句话敷衍过去:哦,我没有民族成分。别人通常还会问:“没有民族成分?没有民族成分也是一种民族吗?”是的,我没有国家认定的确切民族成分,我是穿青人,在我们的身份证和户口簿上就是这样登记的。至于说我为什么没有确切的民族成分,这是一个很无奈也很难用一句话解释清楚的问题。

关于穿青人,相关资料是这样介绍的:穿青人是贵州独有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西部的毕节、安顺、六盘水市、黔西南、黔南五个地、州、市所属二十多个县,人数约六十七万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据史志记载,穿青人的族称早期叫“土人”,又叫“里民子”,后期叫“穿青”。所以称为“土人”,是因为他们“居土日久”,是贵州的土著民族,这是以居住的历史状况来称呼的;所以称为“里民子”,是因为他们先民与早期“里人”(亦泛称“僚”)有关,这是就其历史源流来称呼的;所以称为“穿青”,是从“衣尚青”而得名,这是以其服色特点来称呼的。这几种称呼先是他称,进而“穿青”一名被穿青人接受了,成了他们的自称。这个名称最早见于乾隆《威宁州志》,继后是光绪《平选州续志)和民国《大定县志》、《镇宁县志》、《平坝县志》。《平远州续志)和《大定县志》是在记述同治初年农民起义时提到的,《镇宁县志》则把“穿青”作为该县的第四种民族载入史册。此外,清康熙三年吴三桂平水西之后流传于民间的木刻唱本《水西传》也记有“穿青”,把他与水西境内的彝、苗、仡佬、龙、蔡、羿、白、仲家等八个民族并列,统称“九种夷蛮”。由此可知“穿青”这个名称,至迟在清初就有了。

至于穿青人的族源由来,学术界向来有好多种说法:有主张土著说的,认为穿青人和历史上的僚人一样,是发源于贵州的原生民族,这种观点以贵州部分民族研究专家为代表,现在穿青人内部的一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士也持该观点;还有以著名民族识别专家宋蜀华先生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穿青人是汉族的一支,是明朝朱元璋派傅有德、沐英征讨云南时从江西,江苏等省随军迁移到贵州的。战争结束后,大军就地垦戍,这部分随军汉人(包括军人和他们的家属)留居当地,和当地土著通婚融合,天长日久就成了今天的穿青人。

笔者所在村子及附近村寨的穿青人祖籍都为江西,证实这种说法是有一定可信度的。至于这两种说法谁是谁非,尚待时间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来证明。

如果说我们穿青人的确是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而成的,这的确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即穿青人的形成过程是汉族的少数民族化过程,这和今天的少数民族汉化刚好形成鲜明对比。究其根源,大概因为土著民族是当时当地的主导,在生产资料和人数上都占有优势地位,人数少、占有少量生产资料的汉族被其同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穿青人的民俗富有特色其中尤以婚姻、丧葬习俗和为甚,下面分别给予介绍。


--  作者:醉人
--  发布时间:2006/9/14 10:24:48
--  
一、婚姻:

穿青人的婚俗从说亲到结婚后的回门,规矩繁多,民间通常有十八礼数之说。如姑表联亲、背鸡认亲、以鹅押礼、打亲闹亲、砍亲路和照亲路、草鞋陪嫁、披露水衣和戴雨帽、赶亲、讨奶母钱和送梳头油、新娘站花、挑水试新娘、井边回门等。笔者所在的村,结婚是寨中最隆重的事情,从最初的提亲到确定婚期,要历时数年之久。到了婚礼举行的时候,从筹备到成亲,时间跨度需要月余,这是一个冗繁复杂的过程:

1、接亲中的“点礼”,即清点接新娘子时婆家送去的衣、帽、鞋袜等礼物。在男方家选定结婚吉日的头天下午,要请数十位青年男女,抬着花轿,吹起唢呐,扛起彩旗,敲锣打鼓到亲家去接新娘。在收礼前,要由主接亲 ( 亲客 ) 二人在亲家焚起香案的堂屋内举行“三拜见”礼节。即对着亲家天地菩萨拜三拜,每一拜都要说些对亲家祖宗、父母、族内兄弟姐妹的恭维话。 跨进大门一拜,“亲家门中,祖德宗功,不才等举手拜见”。再拜,“亲家高堂,椿茂萱芳,不才等举手拜见”。三拜:“亲家棠棣,伯仲叔季,不才等举手拜见”。
 
三拜已毕,请亲家收礼。亲家委托的收礼人打开礼物细看,少不了要提缺这缺那与接亲客发生争执。接亲客持让步态度,承认婚后补上,要求亲家谅解。在争执不休时,亲家中德高望重的老辈从中说:“算了 ! 争不争反正都是他家的人。”这样,点礼结束。
  
2、“圆房”。结婚吉日的当天上午,去接亲的一帮人用花轿把新娘子抬到距新郎家 10 余米处放在地上,圆房立即开始。圆房首先是回车马。由新郎抱着一支大雄鸡,对准内坐新娘的花轿,由阴阳先生指挥做法事后即宰杀雄鸡,吩咐参与接亲的东西南北中五路车马大神各回原位;其次拜天地。女送亲客扶着新娘子跨进新郎家的堂屋门坎后暗示双脚跪在草席上,此时新郎按照阴阳先生的“一拜天长地二拜地久天长、三拜荣华富贵、四拜儿孙满堂”进行四拜;再入洞房。

拜天地结束,仍由女送亲客扶着新娘子,随着新郎进入洞房,并在阴阳先生的指导下进行活动。进入洞房后,开始做“法事洒帐”。阴阳先生边用净水洒边念:“一洒荣华富贵,二洒金玉满堂,三洒子孙兴旺,四洒五谷存仓。……洒帐已毕,万事大吉。地久天长,新人坐床。旁人请出,加官进禄。婚姻合合,万事其昌”。至此圆房结束。  婚礼一般为三天。即第一天敬亲,第二天正酒,第三天打发客人回家。家境好的富户还办四天,即第三天留客,第四天才打发客人还家。

如果你有机会到穿青人聚居区,一定可以看见很多女孩子的左手留着长长的指甲,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穿青人的女孩子,都要把自己的指甲掐进喜欢的人的手心里,让他的鲜血留在自己的指甲上。如果你在穿青人聚居区被一个女孩子用指甲划伤了手,呵呵,那么我想我应该恭喜你了。


--  作者:醉人
--  发布时间:2006/9/14 10:24:59
--  
二、丧葬

穿青人的丧葬也有一套富有特色的程序:穿青人的老人过世,有草鞋荐亡、竹棍报丧、买水浴尸、垫鸡鸣枕、火把送葬、鹊窝掩井、拔牙等七种习俗。就拿其中的买水浴尸为例,即老人逝世后,由孝子带上香、纸和金属币到井边或河边买水。到时边烧香、纸边哭死者,然后将金属币投于井中或河中,再从井里或河里取一桶水带回家,先舀一碗放在神龛上,余用给死者洗身,孝子还要喝一点洗尸水。晚上孝女孝媳用柳条蘸神龛上的水洒放死者,边洒边哭嘱死者:“要喝阳间清凉水,不喝阴间迷魂汤”。

以上这些可不是存在于民族志中的记载,而是现在的穿青人实实在在的生活,笔者的家乡,这样的婚礼和丧葬时常都在上演。


--  作者:醉人
--  发布时间:2006/9/14 10:25:12
--  
三、穿青人的服饰特色
  
从前穿青人别于汉族的标志是妇女不缠足,喜穿细耳草鞋或反云勾鼻花鞋,脚扎青色绑带,穿三节衣,两节袖的滚花边大袖衣,拴腰带,戴大勾耳环,梳三把头。所谓三节衣,两节袖的花衣服。即衣身用青蓝二色的布接连拼揍而成,上节青色至腰。下节蓝色至小腿。衣脚用寸许宽的白布镶边,衣襟镶寸许宽的云勾花边;衣袖的主袖之外套两层活动套袖,一层比一层短,袖口大,外面套肩袖口更大,形如古代武士的护肩甲。每一层袖口均绣有云勾花边,看去如三节连成;衣袖是活动的,有二三层,穿时钉上,翻二留一或全翻于肩上,故有反托肩或外托肩之称。
 
穿青人姑娘的服饰与穿青妇女的服饰不同之处是:不用青蓝二色连接,用全青色或全蓝色,白布镶边,云勾花边镶衣襟,白布或云勾花边镶袖口,衣袖不上套袖。   上述服饰,由于旧社会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强令改装,是以解放后穿青人服饰在大部分地区与汉族已无大区别。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我的民族——穿青人的来历和文化特色,作为一个拥有数十万人口、聚居于边远地区的待识别民族,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习俗,我们有着传承千年的民族历史,在和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我们穿青人一直固守着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我们因为自己是穿青人而自豪。这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必将伴随着穿青人的历史而永久存在下去。这种情结,也是穿青人之所以成为穿青人的缘由,是我们立足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缘由。


--  作者:醉人
--  发布时间:2006/9/14 10:27:11
--  

本贴转自贵州博士论坛

标题:穿青人,一个神秘未识别民族的前世今生

作者:还不是博士 时间:2006-7-2 15:41:48  


--  作者:漫步者
--  发布时间:2006/9/14 12:26:13
--  
算是对穿青族有了一些多的了解。
--  作者:shadanp
--  发布时间:2006/9/15 17:00:26
--  

顶一个, 虽然我是假的穿青, 但身份证上的是穿青人家看到都很惊讶,问我是什么族,也没办法回答


--  作者:叶长青
--  发布时间:2006/9/15 17:04:00
--  
呵呵,不管是真是假,你也算是社区第一个穿青人。
--  作者:看客
--  发布时间:2006/9/15 17:13:06
--  

路过……


--  作者:雨聍泠
--  发布时间:2006/9/17 22:26:26
--  

呵呵

有意思。我同学里有个穿青的。一直没弄明白。今天才算清楚点点了


--  作者:大方
--  发布时间:2006/9/27 12:34:55
--  

没有上国家规定的56个民族之中,但一直在贵州当地正式使用,是比较奇怪。

我也认识一些穿青人,几乎与汉族不得差异。


--  作者:叶长青
--  发布时间:2006/9/28 12:47:40
--  
以下是引用怀念<笑忘书>在2006-9-28 9:00:33的发言:

偶小学时听同学说父母为了她升学加分

把民族改成穿青族

现在想想

明白一点了

好像少数民族加分滴分值也有所不同

仡佬族加滴最多

据说仡佬族人最少,所以也就加得最多,说是加好几十分吧?


--  作者:大地飞鹰
--  发布时间:2006/10/3 18:02:25
--  

感谢楼主,好东西拜读了.


--  作者:叶长青
--  发布时间:2006/10/5 8:16:26
--  
以下是引用夜郎可乐在2006-10-1 19:58:05的发言:

我县穿青人,主要要猫场,坡脚,马场一带多,但最多的是织金一带

穿青人的博士李从国,居北京,从事经济研究和事务,织金人

纳雍有诗人陈绍陟,穿青人,现居贵阳,华西医科大学毕业

贵州省财政厅厅长李隆昌,硕士生,穿青人,织金人,

现大方县常务副县长张翰时,贵州大学毕业,织金人,穿青人


感谢夜郎可乐带来这么好的信息!


--  作者:大地飞鹰
--  发布时间:2006/10/5 10:54:19
--  
好多风俗好象和我们差不多.
--  作者:醉人
--  发布时间:2006/10/6 14:49:02
--  
应该完全汉化了吧。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区别。
--  作者:贻笑大方
--  发布时间:2006/10/7 16:09:15
--  

下面是一个穿青人的一些资料

哲学家尼采说,医生同时扮演着哲学家、侦探、律师、教师、牧师、诗人和艺术家的角色。
                                     ——题记

      。

名医陈绍陟
      常听人说,贵阳市老东门有家很出名的牙科诊所,其实那就是陈绍陟创立于1993年的华西口腔专科。陈绍陟现在扮演得更多的角色是一名牙科医生。1984年从华西医科大学毕业后,20多年的磨砺已经让陈绍陟成为名声广布的牙科名医。“我不能辱没师门啊!”提到“华西”二字,陈绍陟便神情肃然,华西的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身上。“医风谨严德为本”是华西医科大学口腔系七九级全体同学给他的赠词,他把这种精神作风贯穿到了二十余年的悬壶济世的生涯中。小小的诊所,源源不断的患者,正是陈绍陟和华西口腔专科清誉广布的回报,才有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患者慕名前来。有一位省政府办公厅的领导,在诊所排队换药,竟等了4个小时,他对陈绍陟说:“不卑不亢,医德服人,这是我心甘情愿等这么久的原因。”因此陈绍陟回忆说,那些年自己的午饭基本都在下午三点以后抢空隙吃。在陈绍陟眼中,华西的清誉和数万名病人的忠诚是别人无可企及的财富。
      陈绍陟是中国卫生部前副部长曹泽毅教授青睐的学生,曹部长到访贵州时,托人寻找毕业回黔的陈绍陟。那时的陈绍陟是刚刚从体制内转轨出来的个体医生,他星夜探访自己的老师,促膝长谈后,德高望重的医学权威不由得感叹,自己的得意门生走的是一条艰辛但充满着希望的道路。曹部长希望陈绍陟能成为中国个体医疗改革的典范。老师的赠词“宏扬华西医学精神,提高大众生命素质”依然高悬于书房,举目而见的鞭策促使陈绍陟永远践行着“希波克拉底誓言”。

诗人的回归
      陈绍陟少年成名,名动中国诗坛。上世纪80年代被誉为贵州诗坛“金童”的陈绍陟,著作连续发表于《星星》、《诗刊》、《中国》、《开拓》等数十家刊物。1988年出版诗集《生命的痛处》更是把贵州诗歌推向全国诗界的前沿。作为参加了全国一流诗人聚会盛宴——青春诗会的贵州诗人,陈绍陟是当之无愧的贵州主流诗歌的代表人物。
      陈绍陟来自黔西北,他熟悉高原的山风,深谙山民们的表情和性格,甚至通晓高翔于山峰之上的鹰的语言。他一开始就把目光投注于民族的起源,试图破译民族的精神密码。他的诗歌充满着一种溶于字句中的血性,一种凭籍生命本能把握情感的能力,一种冲击力极强的诗歌本色。
      陈绍陟的诗让人感悟到实实在在的、活泼灵动的生命存在,进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美学享受。他的诗歌意象繁复,境界迭出。读陈绍陟的诗不轻松,一种沉甸甸地对故土和人民的爱力透纸背,只有用心灵才能感受到诗歌中的雄放质朴、鲜活与真挚。
      陈绍陟1984年加入贵州省作家协会,1986年借调到作协进行专业创作。2000年后少有作品问世。诗人沉寂了吗?没有!他最大的愿望还是回归文学的殿堂,那一片土壤蕴藏着他的根他的梦想。《石门坎与柏格礼》是诗人酝酿近20年的作品,柏格礼的精神是对陈绍陟一生的激励:“一个英国人在贵州贫穷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30年,唤醒民众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知识的渴求。他创造了苗族的文字,传播西医科学知识,引进接种疫苗技术,太了不起了!”原来诗人也有偶像。目前诗人收集了关于柏格礼的大量资料,陈绍陟说,轻松下来,再去一趟石门坎,感受柏格礼的精神,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诗人没有沉寂,脸上浮现出对那块土地的向往与梦寐。

新报记者 叶乃志/文 李升娣/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16:10:01编辑过]

--  作者:龙慧
--  发布时间:2006/10/7 19:55:19
--  

以前听说过穿青族,没想到穿青族也是汉族迁移过去的后代。


--  作者:大地飞鹰
--  发布时间:2006/10/21 21:12:12
--  
请问个事,他们一般都是姓什么?
--  作者:漫步者
--  发布时间:2006/10/23 8:19:41
--  
姓什么的都有,我认识的有姓陈的。但不知是不是正宗的穿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