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毕节办事时路过新落成的爱民广场,见广场边上挂满了一条条的灯谜,很是怀旧,由于赶时间来不及细品,只匆匆拍下些谜面的照片,今天才想起翻了出来,趁上班的空闲把图片批处理了一下发上来,坛子里喜欢灯谜的朋友们不妨来猜猜,看看群策群力能不能把这些灯谜全都猜出来。
在下对灯谜只是个门外汉,无半点专业知识,仅仅是兴趣而已,各位高人猜谜的同时能相应的谜语作一点半点的解释,那自然是感激不尽啦!
好了,闲话少说,开始上图,先是一组猜医学名词的:
还是一组医学名词: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8284.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8286.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8287.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8289.jpg
最后一组医学名词(貌似这个主题的比较多):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8290.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8291.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8294.jpg
下面5条猜的是贵州地名:
最后三条: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8276.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8279.jpg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f8293.jpg
好了,图片发布完毕,大家开始咯~~~~~
沙发。
我系来看图滴。
一个都猜不出来,晕!!!!
我是来看楼主摄影提升了没有的
顺便告诉 8 楼 你猜的肯定不对 犯格了
【会意法】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扣合谜底。例如】脸上长钩子,头角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象) 【反射法】即反其谜面意思而猜之。例如】莫用小人(打一中草药】使君子) 【借扣法】不用谜面原意或多意、反意,借用谜面别解成新意,用来扣合谜底。例如】开明(打一唐代文学家】元结)“开明”别解为“明朝的开始”,即元朝的结束,因此谜底为“元结”。 【侧扣法】不正面理解谜面原意,借用多义从侧面烘托扣合谜底。例如】江枫渔火(打一《儒林外史》人物】双红)这里“双红”是从“枫”、“火”得名,“枫”和“火”都是红的,因此“双红”扣合谜面。 【分扣法】谜面的字分别扣合谜底的字,有的一字扣一字,有的一字扣多字,也有的多字扣一字。例如】望穿(打一昆曲剧目】十五贯)“望”俗称“十五”,“穿”与“贯”有同义之处,分别扣为“十五贯” 【溯源法】“溯源”及追溯谜面的来源以及与其原出处的上下关联,然后再扣合谜底,也有叫它承上启下法的。例如】桃花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无与伦比)这则谜以“桃花谭水深千尺”的下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扣合谜底。 【加法】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划予以增加或将某些字相加,来扣合谜底。例如】好山好水(打二字】崔,淮)这里“好”扣“佳”,“好山”及“佳山”,自身相加得“崔”;“好水”及“佳水”,自身相加成“淮”。 【减法】将谜面提示的部分字的笔划减少,或用某些字相减来扣合谜底。例如】池中没有水,地上没有泥(打一字】也)将“池”的三点水去掉的“也”,将“地”的土字旁去掉也得“也”。 【加减法】按谜面的提示,有的字增加笔划,有的字减少笔划,既有加有减,最后扣合谜地。例如】上头去下头,下头去上头,两头去中间,中间去两头.本谜“去”为谜眼,分为上下两部分即可组合成谜底。 【离底法】此谜,谜面反映的是谜底的拆离。猜时,将谜面合成,然后再扣合谜底。例如】七人(打一县名】开化) 【离面法】将谜面某些字拆离,去扣合谜底。例如】诧(打一成语】一家之言) 【象形法】根据事物的特征,汉字的结构(相形),进行拟人拟物,加以形象化,使人引起联想,增加趣味。例如】冰上两点嫌它多,石头压水水爬坡.(打一名词】水泵) 【象画法】此谜是根据谜面整体具有图画意味去合谜底。例如】远树两行山倒影,轻舟一叶水平流。(打一字】慧) 【直谐法】制作谜底时,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来应该用的字,把人的注意力引开,达到隐藏谜底的目的。例如】增加十两(打一城市】天津)“增加十两”及“添斤”,与“天津”谐音。 【间谐法】先将谜中的某些字拆变,再谐音扣合谜底。例如】二者规格不同(打一字】鞋)猜时,先将“鞋”拆为“圭”、“革”两部分,“圭”与“规”谐音,“革”与“格”谐音,切合谜底。 【比较法】是将形状、字义相近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而扣合谜底。例如】加一笔不好,加一倍不少(打一字】夕) 【拟人法】将谜面的字词人格化,扣合谜底。例如】有位小姑娘,身穿黄衣衫,你若欺负她,她就戳一枪.(打一动物】蜜蜂) 【拟物法】将人或人体某部分物化,或者将谜面字词语义或所言之事物化,扣合谜底。例如】枕头.(打一成语】置之脑后) 【问答法】此种谜通常是用提问式的谜面,回答式的谜底。例如】八十万禁军谁掌管?(打一成语】首当其冲) 【运典法】词类谜语以人们熟悉的成语、口语、诗词、典故作谜面,而将意义别解,从而扣合谜底。例如】宝玉求婚(打一美国历史人物】林肯) 【排除法】就是排除一面取一面,排除多方取一方,排除容易而取难的。例如】说不叫说,拿不叫拿(打一字】最)这里排除“说”而取“曰”,排除“拿”而换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