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设计的机会,农村的子女通过念大学、研究生可以进入社会中上层。就可以脱贫致富,西方社会称大学是培养中产阶级的摇篮,就是指教育为底层人民提供了一个向上流通的通道。 但是有两个报告说明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这两个报告一是《转型期中国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以下称「案例研究」),另一个是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这两个正好反映高等教育的入口──升学,以及出口──毕业分配。前者反映的是受教育机会不均等,后者反映的是就业机会的不均等。 我们的教育制度已经人为地把中国的基尼系数凝固在0.4以上不再上升,但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却为人们深切感知。不过对中国贫困人口来说,最让他们痛苦的还不是贫困本身,而在于他们的子女通过读书向上流动的通道受阻。 教育差距比贫富悬殊更严重 撰写该报告的课题组以北京、天津、上海3个城市的平均数作为东部水平的代表,以广西、贵州、云南、甘肃和青海5省区的平均数作为西部的代表,通过对居民消费支出与教育支出的比较发现∶东部3市与西部5省区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差距从1995年的2.8倍扩大到2002年的 3.73倍,而同期的农村人均教育支出的差距则从3.71倍扩大到了3.88倍。而从城乡差距来看,同期东部3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差距从1.9倍扩大到了2.34倍,而城乡居民人均教育支出的差距则从1.87倍扩大到了2.97倍。西部5省区的类似差距拉得更大。 案例研究」报告揭示,中国教育差距的严重程度比经济上的贫富差距更大、更明显。这首先体现在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就业不平等 贫困代际传递已成现实 其次,不同阶层子女受高等教育後就业机会也很不平等。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在一次针对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家庭背景越好,毕业时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额越高。 由於家长可以直接通过关系网与掌握的权力决定子女的就业,因此父母的社会地位越高,拥有的权力越大,社会关系越多,动员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其子女求学和就业服务的能力越强。农民家庭出身的青年,即使学习成绩再优秀,也很难与家庭出身於权贵阶层的青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种机会的不平等使得出身于低阶家庭的青年产生严重的挫折感,这就是缺乏公平性的社会现实。 这种情况说明贫困的代际传递在中国已经成为现实,一些好的职业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由家庭出身与社会关系网络作为屏障、相对封闭的利益圈,如果不是由於特殊机缘,一个人仅仅依靠本身的努力无法使自己的处境在短期内获得根本改变。 上述现象表明,中国经济发展并未使中国摆脱身份型社会特质。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前中期由于新兴职业多而带来的多种职业机遇已经成为昨日黄花,一旦机会成长期过去,职业竞争日趋激烈,身份型社会的各种潜规则又卷土重来。官员与财主拥有的社会资本可以通过代际传递,但知识精英拥有的文化资本却只能泽及本身,他们的子女的前途并不像前两者那样可以通过血缘关系变相继承。 这种身份型社会特点卷土重来对中国未来并非福音,因为一个社会上升通道严重受阻的社会,是一个让人们感到没有希望的社会。 美国梦的魅力是社会有畅通的上升通道 美国有一则新闻,标题是「他从街道这一边搬到对面的住宅,花了祖孙三代人四十年」,内容是讲述一位新当选州长的黑人的经历。这位黑人州长的祖父是四十年前州长官邸的仆役,他家的房子座落於州长官邸街对面。这位黑人青年通过努力,终於当选该州州长。 我相信这个故事正好说明「美国梦」的魅力就是社会有畅通的上升通道。世界上第一个华人美国州的州长黄锦波博士就是华人,在美国并不受到歧视,同样可做为佐证的还有现任加利福尼亚州长的电影明星施瓦辛格,这位被美国人昵称为(阿诺)的奥地利移民,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了他在奥地利难以实现的梦想。 我们应将国民机会均等列入与美竞争目标 我们既以美国为潜在的竞争对手,最好不要将竞争的目标只锁定於军事,航天,为国民提供均等机会的社会制度以及人的基本生存状态,都应该列为与美国竞争的目标。但是现在呢,随著大学生和研究生能够找到好的职业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以後呢,向上流通的管道实际上已经变得非常窄了,出现了社会就业公平性质的心肌梗塞,所以要想像一般发达国家以通过大学教育步入脱贫或者进入中产阶级的模式来改变千年来的命运,又一次落空,这个可能性在中国已经越来越明显。 还有一条提升地位的途径就是透过kangzheng 。西方国家在马克思生活那一时代,工人生活并不好。但是他们可以组织工会,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进行合法kangzheng 。这种kangzheng 使得社会底层可以不断通过谈判等合法手段来改善本阶层处境,欧洲的高福利国家就是这种kangzheng 的产物──高福利国家的弊端这里就不讨论了。如今欧美各国的工会,还在采取合法kangzheng 的方式保护工人的利益。 这种形式的前提是必须让社会底层成员有组织本阶层成员的合法权力。所以在中国如果要想改变社会底层的不利处境,就先得让他们获得本来就属於他们的政治权利,最重要的就是要将jiesheziyou yanlunziyou 还给他们。因为有了上述,他们才能组织起来,才能提出他们的利益诉求。但他们所要求的,恰好就是我们现在死死守住,寸步不让的底线。 所以,从长远看,要实现农村的根本改变,教育是纲,纲举目张。就是有文化的农民,致富办法也比沌愚的人要灵活的很多。
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入且基本看不见政绩的工程,所以,在中国谈教育,就是只说不做的买卖。
大学生这个词没有以前的阳光了,应该叫城市(大中城市)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
刚毕业肯定还要打上家庭背景的烙印.30岁之后,你才见分晓.我认识的大学生,家庭哪个穷啊,说了你会吓死.可如今,年收入100万,穷到中国尽头的父母也接到城市去了。
有的大学生能发财,有的永远是民工。
“贫困的代际传递在中国已经成为现实”,很多地方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