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原是丰收的家人。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
祝一番。这个家人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 神话有关。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
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远足神
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这中。不久,后羿娶
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
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扔下妻子,只好
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门客蓬蒙看见,蓬蒙等后羿外出后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
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
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侍女们哭诉了一切。悲痛欲绝的后异,仰望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她惊奇地发现,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别圆,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
影酷似嫦娥。后羿忙命人摆上香案,放上嫦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
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后,纷纷在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
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福建省]
浦城县女子穿行南浦桥,吃求长寿。建宁中秋夜俗以挂 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
兆。上杭县中秋,儿女多於拜月时请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
神降临,竹筐会自己摇动,以其摇动的次数来卜吉凶。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
中央控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
俗是来自於月饼中藏有反元杀鞑子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拜天公
用做成仙桃型的红 叫「天公 」。拜月的红 则做成猪羊的形状,数目必是九猪
十六羊。
[广东省]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
杀鞑子後,便以其头祭月,後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
皮」。
[山东省]
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
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
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山西省]
潞安中秋节宴节请女婿。永宁中秋夕恭祀太阴星主。大同县月饼称团圆饼,大
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石楼县中秋祀城隍。
[河北省]
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
县以中秋雨为苦雨,中秋节若下雨,当年的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陕西省]
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请边中
秋有吹鼓手沿门鼓吹,以讨赏钱,例同端午、除夕。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携礼
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於校内聚餐。
[江苏省]
无锡县中秋夜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
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
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後,再放醋进去。
这样子就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自十一夜起悬挂通草灯,以鼓乐迎迎之於
市街,直至十七日止。
[安徽省]
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
桌於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之器具。夜间则内外皆点上灯烛,光辉可爱。绩溪
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後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
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
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湖北省]
州中秋,取促织虫相斗。
[四川省]
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除了吃月饼
外,四川人也在中秋节打 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
将桔子挖空,点上蜡烛,悬於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
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乳源县志》还记载,中秋节吃芋头,可治疥癞。广东中秋也有儿童提灯的风
俗。灯的材料有红柚皮雕的柚灯,素馨茉莉花结的花灯,明亮的灯火带著阵阵的花
果清香,使人爱不释手。东莞青年未婚者也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
霞浦有中秋曳石的风俗。曳石是戚继光发明的,以石块系上绳索,沿街拖拉,虚张
声势,用来恐哧敌军。
根据《东京梦华录》(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八的记载,宋朝的街市,在中秋节
的前几天,就已弥漫著浓厚的过节气氛。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市
人争饮新有石榴、梨、栗、葡萄、弄色枨橘等等。到了晚上,人家争登酒楼赏月,
丝竹箫管并作。里巷儿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马杂沓,至於天明。吴自牧(约一二七
○前後在世)的《梦梁录》卷四也记载,南宋人家多於此日安排家宴、团圆子女,
以酬佳节。即使是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困,来欢度中秋。
金盈之(约一一二六前後在世)的《新编醉翁谈录》卷四则记载了当时人由赏
月进而拜月的习俗:「京师赏月之会,异於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
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於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
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除了拜月之外,还有赏灯的风俗。周密(一二三二─一三○八)的《武林旧事》
卷三记载杭州中秋夜:「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浙江也於中秋夜放一种羊皮小水
灯「一点红」,江面上布满了数十万盏灯,有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据说水
灯是为讨江神喜欢,并非纯粹为了观赏。
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观,即钱塘观潮。由於钱塘江口地形类似一漏
斗,每当海潮涌至,受到渐进渐狭的地形影响,波浪便重重叠叠堆积成一道水墙,
声势极为壮观。苏东坡在杭州任佑府时,曾作过一首《中秋夜观潮》,描述观潮人
数之众多,及潮水汹涌之气势: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
寄语重门休上锁,夜潮留向月中看。
万人鼓噪慑吾侬,犹似浮江老阿童。
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
《武林旧事》中的另一段文字则更具体的描述了潮水震撼天地的磅薄气势:「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
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直至今日,钱塘观潮仍是浙江省中秋节最具特色的
观光据点。
元朝虽以异族入主中原,但所受汉化甚深。节日习俗也大半沿袭汉人旧制。到
了明朝,赏月、祭月、吃月饼的风俗大盛。
田汝成(约一五四○前後在世)的《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记载明人多
於中秋节以月饼相馈赠,取其圆形的「团圆」之义。夜晚则设赏月之宴,或携带酒
食至湖海之畔游赏。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卷之二则详
细描述了中秋祭月的供品:月饼必须是圆,所供的瓜果则必须切成如莲花般的牙瓣。
街市出售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偏照菩萨,下绘月轮桂殿,有一兔人立捣药於其中。
祭月後将月光纸焚烧,所供的果饼分给家中的每一成员。中秋节又是团圆节,所以
纵使有归宁的女子,也必定於此日返其夫家团聚。
至於明人赏月的盛会,则有张岱(一五九七─一六七一?)以其生花妙笔,为
我们作了下面这段极其风雅记述。《陶庵梦忆》卷五的「虎邱中秋夜」:
虎邱八月半,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妓、戏婆、民间
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 僮、走空之辈,无不麟集。
自生公台、千人石、鹤涧、剑池、申文定祠、下至试剑石一二山门,皆 毡席地坐,
登高望之,如雁落平沙,霞 江上。天暝,月上,鼓吹十百处,大吹大擂,渔阳参
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