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姐们写的,转来和大家分享
话说这舌尖上的中国都过串好久了,姐才在某台的重播中略看一二
旅游对于我来说,意义只存在于邂逅或艳遇,但从今后,这意义已变为吃遍天下。
突然有很多回忆涌上心头,一道一道记忆中的美味摇啊晃啊
出生在一个小寨子,成长在一个小县城
家庭不富裕,没吃过什么高档食材,平民食品却是一样的有滋有味
作为一个吃货,我,挑食,太不称职了
记忆中的第一个美味,是碗豆尖,记不得做法
只记得头一天才跟妈妈下地种好,第二天就着急地问,我们现在去摘来吃好不?
可能吃太多,导致之后很多年一点都不想吃。
第二是日常主菜酸菜豆汤和水豆腐
酸菜有青菜做的,也有萝卜菜做的,洗净(不过都说绰过再洗比较好),一锅热水稍绰两转,灰面和水烧热,菜放进去裹两转再放入坛子,倒入酸种,密封个几天就欧了
说到酸种,从小放学回家就被限制自由的我,最喜欢的就是提遛着个小锅儿,去别家要酸种了,类似于放风活动
关于酸种还有一事不得不提,某次要酸种回来,没倒进坛子,只放在灶台上,过一会儿在楼下造糠煤(蜂窝煤)的外婆回来了,直接把手伸进盛酸种的锅开始洗手
此事的结果是我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到现在我也没明白这是为虾米?我又不是带的脸盆脚盆去要酸种……
继续主线,酸菜豆汤的豆汤简单得多的好朋友是蒸腊肉和豆豉巴辣椒水
酸度适宜豆子软烂肥瘦各半豉臭辣香,两碗满满的饭是必须滴
水豆腐的做法我就不知道了,只知道是黄豆做的,哈哈
水豆腐有两种,有菜和没菜的,基本也是我去采购,这活儿定点定时,专业性不强,所以大人们可以交给我,只要求我别拎着小红桶扑倒在街上。那时可真环保,现在的水豆腐都是用塑料袋装了
水豆腐吃素的也用豆豉辣椒,但改善生活的时候会烧热一瓢猪油倒进碗里拌匀,还有加肉沫的炒制的,总之这样的一碗蘸水真的是极为重要的,没有就没法吃菜也没法吃饭
水豆腐还有两样衍生的菜色,一个是笃豆腐,一个是煽鸡点豆腐
笃豆腐很家常,甚至有时候不过就是实在吃不完的水豆腐换个吃饭而已,铁锅入油烧热,看口味入姜葱蒜,入辣椒面(或切碎的青红椒)炒制,最后入水豆腐及告水(至今不明白为什么豆腐汤汤叫告水),放入盐、味精、西红柿,煮至透盐,此菜最爱妈妈做的,舀在碗里泡饭吃,怎么也要吃三碗吧
煽鸡点豆腐,唉,其实至今没吃过正宗的,说说家常的吧。就是水豆腐煮肉片,再煮点白菜吃,我喜欢煮桐蒿,不过这菜有不少人吃不惯,当然,也一样还有碗不可或缺的蘸水
上上述两样基本就是日常菜谱,昨天吃酸菜豆汤,今天就吃水豆腐,炒菜也有,偶尔点缀
除了这两样,日常还有两样吃得略少些,但也不遑多让的菜色:莲渣闹和豆豉火锅
莲渣闹是用豆面和水,然后加热,此过程要不断搅拌,不能糊了面,沸后慢慢加菜,可以是青菜、大白菜,小白菜,小白菜做的最佳,整个过程都要耐心守候,因为水可能随时溢出,菜煮得差不多了以后,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一步就是放酸汤,放多少是关键,如何让豆腐凝出来,汤变清亮?我从来都没掌握过这个量,所以我做的都是豆浆煮白菜,现在很少人用豆面做莲渣闹了,大部分都用豆浆了吧
吃莲渣闹的蘸水和水豆腐的差不多
豆豉火锅是豆豉巴辣椒水的延伸,豆豉巴辣椒水是切片豆豉在炉子上烤热,用风干的瓜把捱茸,要极茸,然后放适量水搅拌均匀,再放入适量辣椒面拌匀,喜欢吃蒜的,还可以放点蒜茸,最后放点盐、味精、水拌匀即可
豆豉火锅的本地叫法是活菜,是用豆豉切粒,油下锅一化就倒入用瓢捱茸,快速倒入辣椒面翻炒,改善生活的时候会加入肉沫,最后入水,很简单地就欧了
想起小时候某次,妈妈要教我做这菜,话说我先烧糊了豆豉又烧糊了辣椒面,老人家不客气地赏了两巴掌并勒令退下从此不要踏入她的厨房半步
话说她老人家教我做菜菜及其没有耐心也没有方式方法,还喜欢用反话,比如明明豆豉已经炒糊,她老人家还说,你再炒哈,可怜为人耿直,善良单纯,毫无心机的我顶着两大滴汗继续翻炒,然后被赏巴掌
说到这里再歪个楼,她们家人都这坏脾气!当年俺还小,她二弟,就我三舅教我炸馒头,切片后,她二弟叫我放点盐在上面,这“点”是多少呢?我稍加思考,放了半瓢,她二弟阴恻恻地在我脑后:再放点。这次我毫不犹豫再甩一瓢上去,从此姐又一次成了逢年过节家庭聚会的必备反面教材,传奇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歪回来,豆豉火锅也是超级下饭啊,做好之后直接煮时令蔬菜就行,这是最简单的,还有往里煮腊肉的煮臭豆腐的,冬天吃最温暖,夏天吃最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