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因其产地不同,故商品又有云苓、茯灵、松薯、安苓之称。
贵州茯苓生产于威宁、赫章、水城、纳雍、大方、毕节、桐梓等地。茯苓多于七至九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若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片、茯苓块、及茯苓皮等。在性状特征上,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断面颗粒性,白色,嚼之粘牙。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茯苓块(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或淡红色。茯苓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入药具有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主用于治疗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等症。
贮存茯苓,必须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防潮、防冻、防热。质好的茯苓块(片)十分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