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大方风情 → 大方:文化产业发展春天来临 (文娱) (转)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回复贴子
您是本帖的第 4849 个阅读者
树形打印
标题:大方:文化产业发展春天来临 (文娱) (转)
醉人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头衔:老衲从了
等级:版主
威望:1
文章:771
积分:4780
注册:2007年3月21日
大方:文化产业发展春天来临 (文娱) (转)

转自毕节日报

2006-1-11 12:29:19 毕节日报网站

        

郑吉平



        12月31日,一大批大方文化界知名人士被请到县委常委会议室,进行了一整天座谈,共商大方文化产业发展大计。该县对2005年最后一天的这个座谈给予了相当高度的重视,县委副书记黄光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惠民,县政协副主席毛道安出席,宣传文化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与会同志和人士一说起大方文化和文化产业,滔滔不绝,见仁见智,不乏疾首之呼,多有知著之说,总而言之,英雄所见略同,说千道万,观点殊途同归。

大方文化亟需保护和抢救


        发言的首先,大家都为大方文化的现状感到担忧,认为大方文化亟需保护和抢救。


        原大方县教育局局长、大方文化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杨鹰回忆起大方名胜斗姥阁当年胜景,如痴如醉;回忆起从前大方民间艺人的绝世技艺,依然神往。可惜,景不再,人不在,在座各位无不与之扼腕叹息。


        大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黔西北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贵州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大方书法,大方灯谜,大方诗词,大方楹联,大方木雕,大方漆器,等等,无一不曾是黔西北文化领域的佼佼者。


        “可是今天呢?”人们都在发诘。


        按文化馆馆长周剑平的说法,大方很多旧城遗迹和一些艺术文化已经是“看得见摸不着”了,如果按原教育局局长陈兴瑜老先生的说法,则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了,老先生动情地说,虽然上年纪了,但一直念念不忘过去大方的群众文化生活。原副县长刘功永老先生颇有点自我解嘲地说,出门在外,我们大方人还是可以“登神气”的,说我们大方文化如何如何底蕴深厚,反正人家又不来看。


        书法家尹开武老先生半开玩笑地说,早就应该开这么一次会议了,把座谈会上大家的发言整理出来给那些似乎不知道什么叫文化也就不会重视文化发展的领导们看看,也算“扫一次盲吧”。


        文体广电局局长刘福泉对大方文化现状是比较担忧的,但他还是显得比较乐观。“过去,这样讲话那样报告,关于文化的事,总是用‘发展文化事业’这六个字就说完了,但今天呢,要专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大方历来有两样说的,一是‘文化底蕴深厚’,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二是‘国家级贫困县’,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条件。其实,就算底蕴深吧,那也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说穷呢,这也不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可逾越的鸿沟!”

发展文化产业完全符合大方实际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文化与经济接轨的标志。“十一五”把发展文化产业列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体现了我国坚定不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刘福泉认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在于文化是否与经济接轨。过去,我们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总认为文化与经济是格格不入的东西,其实,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文化不光有社会价值,它还有经济价值,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文化不仅可以间接创造经济价值,文化更可以直接产生经济价值。


        与会者一致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完全符合大方实际。


        首先,大方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文化条件。大方是贵州的九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经是黔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明代卓越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的故里,水西少数民族文化较早产生于大方且十分发达,奢香博物馆收藏着西南地区各种彝文典籍文物1000多件。原六龙镇文化站站长陈荫波特别提到,至今都还有碑记可以证明,历史上的“罗甸国”就在大方。刘功永老先生回忆说,有一年他出差到与贵州大方、上海金山并称中国三大民间绘画之乡之一的陕西户县,当地人本来在向他夸赞他们的农民画,当一听说他是大方来的,马上就不再夸了,转而对咱们大方的农民画赞不绝口。与陈兴瑜老先生一起回忆当年大方灯谜“打天下”的旧事,老同志们对此也是津津乐道。总的来说,大方传统文化相当深厚,相当有名,这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实基础。


        其次,大方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广阔市场。大方离省会近,交通便利,有黔西北旱码头之称,是黔西北人流物流的重要集散地。大方有奢香博物馆、百里杜鹃、九洞天等一批国家级、省级人文自然景观,可以吸引众多游客来大方消费。大方物产资源丰富,随着煤电等资源的开发,一大批有经济实力、有欣赏品位的投资开发商、企业管理者及工作者落户大方,这是一群不可小觑的消费群体。由此可以说,大方不是大方的大方,更是黔西北的大方、贵州的大方、中国的大方、世界的大方,同样地,大方的文化,是黔西北的文化、贵州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世界的文化。这里不得不提陈兴瑜老先生引用的一句话,大方的文化非常有地方民族特色,他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大方是文化产业大有作为的地方


        与会者一致认为,在大方发展文化产业大有作为。


        大方可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项目不少。大家对大方文化的定位初步达成一个共识,认为大方文化是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主的丰富多彩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根据大方文化的民族、历史、自然、传统等特色,大方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可以打好几张文化牌:民族文化牌、旅游文化牌、红色文化牌、饮食文化牌,等等。可以办好几个文化节:奢香文化节、杜鹃文化节、水井文化节、饮食文化节,等等,还有苗家跳花坡、白族节、火把节等,春可办杜鹃文化节,夏可办水井文化节,秋可办皱椒文化节,冬可办饮食文化节,不一而足,完全能够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节日。陈荫波说,应该对大方文化进行一次普查。


        大家认为,可以突出历史名人奢香夫人在发展大方文化产业方面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人都赞同拍一部奢香夫人的电视连续剧。除此之外,原《大方报》总编辑陈绍竹老先生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奢香夫人就是大方的“仙”,应该通过电影《奢香夫人》的反复播放来宣传奢香夫人,应该想办法使奢香夫人进入历史教科书。书法家臧学达老先生觉得文化要一代接一代地传承和光大,要做好对晚辈的教育,“文明和文化紧密相连,流氓和文盲是孪生兄弟。”


        杨鹰老人提出,可以利用旅游景点做文章。大方有的是诗词楹联、灯谜和书画高手,可以利用名胜让游人参与大方文化互动,扩大大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旅游局局长黄韬说,大方的旅游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旅游,大方的文化也是发展旅游的文化,很多地方在跟大方抢旅游、抢文化,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虽然我们要敢于把自己的东西说成是世界的,但却绝不能让人把我们的东西拿去张冠李戴。有人提出,属于大方的东西,应该抓紧注册。


        众多意见可以突出地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城建局局长杨小平为此向大家介绍了大方城建的未来规划,他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大方县城将在设法恢复一些文化遗迹的同时,在新城建设中竭力提高文化品位,揉进大方的地域文化特色,如建成奢香大道、奢香园(暂定名)等。


        如何发展大方文化产业,大家的观点都比较一致,认为要引入市场机制,要有项目支撑,要打造文化品牌,要建好一支队伍,要整合文化资源,等等。当然,决策层的重视是第一位的,很多人认为,今天,我们能够召开如此高规格的座谈来商讨文化,这说明已经引起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可以说,2005年最后一天这个座谈,是大方文化发展的—个转折点,标志着大方文化产业发展春天的来临。

郑吉平



        12月31日,一大批大方文化界知名人士被请到县委常委会议室,进行了一整天座谈,共商大方文化产业发展大计。该县对2005年最后一天的这个座谈给予了相当高度的重视,县委副书记黄光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潘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钟惠民,县政协副主席毛道安出席,宣传文化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与会同志和人士一说起大方文化和文化产业,滔滔不绝,见仁见智,不乏疾首之呼,多有知著之说,总而言之,英雄所见略同,说千道万,观点殊途同归。

大方文化亟需保护和抢救


        发言的首先,大家都为大方文化的现状感到担忧,认为大方文化亟需保护和抢救。


        原大方县教育局局长、大方文化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杨鹰回忆起大方名胜斗姥阁当年胜景,如痴如醉;回忆起从前大方民间艺人的绝世技艺,依然神往。可惜,景不再,人不在,在座各位无不与之扼腕叹息。


        大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黔西北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贵州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大方书法,大方灯谜,大方诗词,大方楹联,大方木雕,大方漆器,等等,无一不曾是黔西北文化领域的佼佼者。


        “可是今天呢?”人们都在发诘。


        按文化馆馆长周剑平的说法,大方很多旧城遗迹和一些艺术文化已经是“看得见摸不着”了,如果按原教育局局长陈兴瑜老先生的说法,则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了,老先生动情地说,虽然上年纪了,但一直念念不忘过去大方的群众文化生活。原副县长刘功永老先生颇有点自我解嘲地说,出门在外,我们大方人还是可以“登神气”的,说我们大方文化如何如何底蕴深厚,反正人家又不来看。


        书法家尹开武老先生半开玩笑地说,早就应该开这么一次会议了,把座谈会上大家的发言整理出来给那些似乎不知道什么叫文化也就不会重视文化发展的领导们看看,也算“扫一次盲吧”。


        文体广电局局长刘福泉对大方文化现状是比较担忧的,但他还是显得比较乐观。“过去,这样讲话那样报告,关于文化的事,总是用‘发展文化事业’这六个字就说完了,但今天呢,要专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大方历来有两样说的,一是‘文化底蕴深厚’,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二是‘国家级贫困县’,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条件。其实,就算底蕴深吧,那也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说穷呢,这也不是文化产业发展不可逾越的鸿沟!”

发展文化产业完全符合大方实际


        “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文化与经济接轨的标志。“十一五”把发展文化产业列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体现了我国坚定不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符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刘福泉认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在于文化是否与经济接轨。过去,我们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总认为文化与经济是格格不入的东西,其实,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文化不光有社会价值,它还有经济价值,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文化不仅可以间接创造经济价值,文化更可以直接产生经济价值。


        与会者一致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完全符合大方实际。


        首先,大方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文化条件。大方是贵州的九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经是黔西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明代卓越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的故里,水西少数民族文化较早产生于大方且十分发达,奢香博物馆收藏着西南地区各种彝文典籍文物1000多件。原六龙镇文化站站长陈荫波特别提到,至今都还有碑记可以证明,历史上的“罗甸国”就在大方。刘功永老先生回忆说,有一年他出差到与贵州大方、上海金山并称中国三大民间绘画之乡之一的陕西户县,当地人本来在向他夸赞他们的农民画,当一听说他是大方来的,马上就不再夸了,转而对咱们大方的农民画赞不绝口。与陈兴瑜老先生一起回忆当年大方灯谜“打天下”的旧事,老同志们对此也是津津乐道。总的来说,大方传统文化相当深厚,相当有名,这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实基础。


        其次,大方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广阔市场。大方离省会近,交通便利,有黔西北旱码头之称,是黔西北人流物流的重要集散地。大方有奢香博物馆、百里杜鹃、九洞天等一批国家级、省级人文自然景观,可以吸引众多游客来大方消费。大方物产资源丰富,随着煤电等资源的开发,一大批有经济实力、有欣赏品位的投资开发商、企业管理者及工作者落户大方,这是一群不可小觑的消费群体。由此可以说,大方不是大方的大方,更是黔西北的大方、贵州的大方、中国的大方、世界的大方,同样地,大方的文化,是黔西北的文化、贵州的文化、中国的文化、世界的文化。这里不得不提陈兴瑜老先生引用的一句话,大方的文化非常有地方民族特色,他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大方是文化产业大有作为的地方


        与会者一致认为,在大方发展文化产业大有作为。


        大方可以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项目不少。大家对大方文化的定位初步达成一个共识,认为大方文化是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主的丰富多彩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根据大方文化的民族、历史、自然、传统等特色,大方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可以打好几张文化牌:民族文化牌、旅游文化牌、红色文化牌、饮食文化牌,等等。可以办好几个文化节:奢香文化节、杜鹃文化节、水井文化节、饮食文化节,等等,还有苗家跳花坡、白族节、火把节等,春可办杜鹃文化节,夏可办水井文化节,秋可办皱椒文化节,冬可办饮食文化节,不一而足,完全能够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节日。陈荫波说,应该对大方文化进行一次普查。


        大家认为,可以突出历史名人奢香夫人在发展大方文化产业方面的作用。几乎所有的人都赞同拍一部奢香夫人的电视连续剧。除此之外,原《大方报》总编辑陈绍竹老先生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奢香夫人就是大方的“仙”,应该通过电影《奢香夫人》的反复播放来宣传奢香夫人,应该想办法使奢香夫人进入历史教科书。书法家臧学达老先生觉得文化要一代接一代地传承和光大,要做好对晚辈的教育,“文明和文化紧密相连,流氓和文盲是孪生兄弟。”


        杨鹰老人提出,可以利用旅游景点做文章。大方有的是诗词楹联、灯谜和书画高手,可以利用名胜让游人参与大方文化互动,扩大大方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旅游局局长黄韬说,大方的旅游很大程度上是文化的旅游,大方的文化也是发展旅游的文化,很多地方在跟大方抢旅游、抢文化,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虽然我们要敢于把自己的东西说成是世界的,但却绝不能让人把我们的东西拿去张冠李戴。有人提出,属于大方的东西,应该抓紧注册。


        众多意见可以突出地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城建局局长杨小平为此向大家介绍了大方城建的未来规划,他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大方县城将在设法恢复一些文化遗迹的同时,在新城建设中竭力提高文化品位,揉进大方的地域文化特色,如建成奢香大道、奢香园(暂定名)等。


        如何发展大方文化产业,大家的观点都比较一致,认为要引入市场机制,要有项目支撑,要打造文化品牌,要建好一支队伍,要整合文化资源,等等。当然,决策层的重视是第一位的,很多人认为,今天,我们能够召开如此高规格的座谈来商讨文化,这说明已经引起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可以说,2005年最后一天这个座谈,是大方文化发展的—个转折点,标志着大方文化产业发展春天的来临。

发贴心情醉人说:

2006/9/19 18:18:31
回到顶部
龙慧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青蜂侠
文章:1298
积分:7081
注册:2007年3月17日

一直停留在开会和谈论的状态上。能让我们大方同胞都看到一点实事才是重要的。看看外面什么文化,人家的地方文化都搞的不错,还可以宣传本地方,我们为什么不做好呢?
发贴心情龙慧说:

2006/9/23 15:35:30
回到顶部
叶长青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版主
文章:3048
积分:17357
注册:2007年3月16日

现在的工作都很不幸的陷入了会山文海的於泥之中。

在开会时,在作文件时,我们都会听到和看到诸多思想和认为,诸多信心和计划,但在这之后,我们很难看到实绩。

发贴心情叶长青说:

2006/9/25 8:07:00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