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
编者按:一直在寻找有关中国工农红军九军团在大方猫场的战斗资料,一个意外发现了织金吴勇先生的《残阳如血》,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在此对其进行了简单编辑转帖出来,以飨同乡。冰角语。
作者/吴勇
一
1935年4月15日黄昏,中国工农红军九军团开抵大定县(今大方县)猫场镇。
“四渡赤水”后,中央红军转移到黔西北。为了掩护中央机关和主力部队南渡乌江,九军团假装主力留在了乌江北岸。他们以不过五、六千人马,承受着川、滇、黔、湘等省白军数万人的巨大压力,连续打过几场恶仗,终于完成了掩护中央机关和主力部队渡过乌江的任务。可是却耽误了自己过江的时机,被迫折向西边的大定,又开抵毕节,准备从镇雄一带入滇与主力会师。在毕节,九军团又遇到数量众多的白军的疯狂阻击,便又折回大定,准备改从水城、盘县入滇。这种避实就虚专拣敌人空隙运动的做法,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军事路线的领导地位后红军惯用的正确战术。艰难的是历经多场恶战后的九军团损失太大、给养欠缺、疲惫不堪,而他们假装中央红军主力吸引过来的大量白军早就恼羞成怒,恨不得将他们一口吞掉。还有遍布黔西北各地的地主豪绅纠结和胁迫的民团武装,将红军的一举一动都密报给白军,随时准备配合白军聚歼红军。而猫场镇的险恶地形早就对红军构成了很大的危险。但是,累乏已极的精神状况和对敌情的了解不足使他们进行了这次不无侥幸的夜宿。
猫场镇是大定通往水城的必经之地,也是目前九军团追赶中央机关和主力部队的必经之地。据当地人介绍,前面有一道绝壁独口的“梯子岩”,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险关,如果继续前进,抓紧时间越过梯子岩,就可能避开瞬息即来的危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军团首长最后还是将继续前进的命令咽回了肚里。因为一则天色已晚,再则急行军一百多里的部队累乏已极,不少战士都已经躺倒在街石上呼呼睡去了。再继续行军的话,会有一半多人马走不过梯子岩,那么,行军线太长的话更容易被敌人击破。于是,部队就决定宿营在猫场镇,让战士们休息几个小时,明天凌晨以前出发,天明时分越过梯子岩。
“后戍部队一定要提高警惕,发现敌情就立即转移,”在团职以上干部会议上,军团首长说,“我们再也不能有大的损失了!”
总之,红军在猫场镇宿营了。而一直尾追九军团的黔军大股部队加上猫场镇周围各地的地主民团、啸聚山林的土匪武装已经嗅准了红军的动向,正在乘着夜色的掩护,分路并进,悄悄地靠近了全兴镇,象一群凶恶的豺狼扑向熟睡的羊群……
敌人的突然进攻发生在凌晨,而且攻势之猛烈异乎寻常。主攻点似乎在东面,但是南北西三面似乎也有枪声。
在那一瞬间,军团首长才最后明白夜宿猫场镇实在是一个错误。当自己悬着半颗心睡去的时候,敌人却没有睡去,而是连夜调兵遣将要把九军团一口吞了。当然,久经考验的军团首长从来是临危不乱的。他当机立断地下令:“军团直属机关携带辎重先撤,各团相互掩护,边战边撤,尽快越过梯子岩。”
各部队已经按照命令分别行动了,军团首长又想起了什么,再下令将应急小分队队长叫来。
应急小分队队长应召即来,他名叫周为民,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干部,面色白净,文质彬彬,作战起来却是一员虎将。他原先是个连职干部,遵义会议后某军团根据中央指示缩编后离职进入教导大队,从教导大队又抽来担任 应急小分队队长。前不久的几次与敌遭遇战,促使军团首长采取了建立应急分队的办法,专门应付突发事件。30名队员中,有一半是班、排干部,有一半是优选战士,清一色的骑兵,配备了两挺机枪、五支冲锋枪,其余都是选出来的好步枪,弹药充足,人人年轻气盛,是某军团的“天之矫子”。被选拔入 应急分队的干部战士自然都明白,一旦自己被派上了用场的时候,就一定是在最紧要的生死关头。但即使是死去了,也是死在最关键的时刻,也就是无上的荣耀了。
“周为民,现在是你发挥作用的时候了。”军团首长说,“你赶快带领小分队,火速去占领梯子岩,保证全军顺利通过。”
周为民敬了一个礼:“保证完成任务!首长,还有什么吩咐吗?”
军团首长:“你千万记住,这次任务关系到全军团的生死。知道该怎样去做了吗?”
“明白!”周为民再敬了一个礼,转身投进了茫茫黑夜里。
少顷,在杂乱的抢声和呐喊声里,又响起了一片骤雨般的马蹄声。
二
应急小分队快马加鞭赶到了梯子岩时,天色已经渐渐发亮了。周为民抬头看了一眼高耸云端的岩顶,心里正为自己的及时赶到而庆幸,却不料一阵弹雨迎面扫射而来。幸好战士们都本能地躲到了山石树棵后面,在这突然打击下应该没有多大伤亡。但是周为民心里可是焦急万分了,因为这阵弹雨说明了敌人已经抢在红军的前面爬上了梯子岩,如果敌人牢固地占领了梯子岩的制高点的话,整个九军团就难以通过去了。而如果通不过梯子岩的话,全军团就有可能在后面更大量的敌军到来的攻击中全军覆没!“一定要将梯子岩抢在我们手里!”周为民紧攒了拳头,“哪怕是牺牲了我们小分队的全体。”
“为民,敌人都还在半腰,还没有爬到梯子岩的顶上。”副队长伍志强挨了过来,“而且好象都不是国民党的正规军,只是一些民团土匪乌合之众。”
周为民仔细一看,果然是一些穿着杂色衣装的人,心里暗叫侥幸,忙把队员们叫到一块,说:“我们的目的是抢占梯子岩的制高点,前面的敌人已经爬到了半山腰,人数也比我们多,但是大家不要怕,那都是些缺乏战斗经验的乌合之众,武器也落后,只要我们猛打猛冲,就一定能够从他们的身上杀开一条血路,冲到岩头上。我们还是按照原先分定的小组,由我带领第一小组在前冲锋,伍志强副队长带领第二小组在后用接应。如果第一小组失利,第二小组也一定要继续冲击。同志们,一定要将梯子岩抢在我们手里!哪怕是牺牲了我们小分队的全体!”
副队长伍志强欲言未言,因为队长周为民向他摇了手他知道争也没有用。
小分队集中了火力向敌人猛烈扫射了一通之后,周为民就带着第一组战士沿着陡峭的石梯往上冲击。这是一个没有掩护的冲锋,因为山势太陡,自己人的火力无法跳过自己人的身影去打到敌人身上。这也是一个只有挨打没有反击的冲锋,因为周为民指挥的战士们都不肯放慢进攻的速度,不想蹲下来举枪瞄准而耽误了进攻的时间。他们就以血肉之躯冒着弹雨一股劲地向上冲击,冲击!结果,虽然倒下了不少战友,但是他们奋不顾身的英雄气势终于吓得敌人惊-魂失措,连枪也打不准了。红军战士一片声叫喊:“放下武器!缴枪不杀!”敌人纷纷下跪举枪投降。红军战士们开始的时候还缴了几支枪,后来觉得带不了,便都将枪一把抢过来,往岩下扔去,就算解除了敌人的武装。
周为民一直冲在前面,他有驳壳枪,可以很灵活地开枪射击反抗的敌人。眼看着就要越过最后的几名敌人了,周为民再一声大叫:“放下武器!缴枪不杀!”拔腿就要扑向那最后的几个敌人。谁知道一块岩石后面突然伸出了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腿,一个牛高马大的土匪压到了他的身上,一手按住他的颈子,一手举起了匕首。周为民以一只手去撑显然力不从心,眼看那刀尖离自己的胸膛越来越近,心中连叫完了完了。当那匕首扎进了 周为民的胸膛的瞬间,他的另一只手挣扎中摸到了敌人两胯间的睾丸,急中生智地用力给他一捏,痛得敌人失声大叫,倒在了地上。 周为民虽然胸中刀锋,也还有余力,反扑到敌人身上,用两只手掐紧敌人的喉咙。敌人挣扎了几下,终于瘫软断了气。
刚才还在石梯上负隅顽抗的敌人有的被打死了,有的被俘放走了,有的自己逃散了,红军战士们也全都冲到了梯子岩的顶端去了,谁也没有发现岩石后面奄奄一息的小分队队长周为民。 周为民知道自己不行了,因为插进自己胸膛的匕首使他在流着大量的血。致命的伤害已经使他进入弥留阶段,不过他的思维还极为清晰,象拉洋片似地想起了自己过去的一切……
在周为民一生的回忆中,最甜蜜的莫过于在瑞金中华苏维埃中央大礼堂的集体婚礼了。明亮的汽灯下,三十多对新人中,有一半多新郎是红军指战员,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说不尽的幸福和欢乐。当时担任中华苏维埃委员会委员的毛泽东主持了他们的婚礼。周为民清楚地记得,毛泽东走到了他的面前,笑吟吟地捏住了他的手,用明显的湖南话说:“你就是第一次反围剿的战斗英雄周为民。好名字呀,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义无返顾、勇于牺牲。不过人民也没有忘记你,人民中最优秀的女人现在就成了你的妻子呀。”毛泽东幽默的话引起了人们的哄堂大笑。那笑声似乎还响彻在耳畔。
周为民的家乡在河南商丘。商丘给他的是饥饿和贫困的记忆。他们家租种地主家的三十亩地,除了黄河水时有泛滥淹没了禾苗外,更严重的是那都是些盐碱地,玉米高粱长不多高就都枯萎了,有的勉强出穗也产不出多少粮食,交出了东家的租债也就所剩无几了。全家实在活不下去, 周为民就跟着父母亲逃荒要饭,在四方流浪的过程中父母亲都先后染病死了。 十七岁的周为民走投无路中遇到了朱德的军队招募新兵,他就当了兵。“八一”南昌起义使他和许多同样从苦难中走出来的弟兄看清了自己前途和责任。后来,朱德同志带领八一南昌起义的残部上了井冈山,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残部会合,建立起中华苏维埃政权,迎来了工农革命的新时期。后来,在粉碎敌人几次对中央苏区围剿的战役中,周为民屡建功勋,从战士升为了连指导员,他那任村妇女主任的妻子王小梅也为他生了个儿子。不幸的是中央出现了排斥毛泽东军事路线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了,红军被迫放弃了中央苏区,开始了坚苦卓绝的长征……
啊,更难忘妻子王小梅抱着两岁的儿子送行的场景。儿子挥舞着胖都都的小手,用那甜滋滋的童声嚷道:“爸爸爸爸,回家家啊!”妻子则流着泪道:“我等着你……”其实,他更担心的还是妻子的处境,红军干部的家属,在白军和地主还乡团的清算下是不会有好日子过的。妻子很可能会被迫与其他民兵一起上山打游击,那就更加危险了。不过在此之前,周为民都相信他和妻子会有相会的一天,而且那一定是在全中国得到了解放的一天。然而此时此地胸口上被插进的这一刀宣告了他那个美好愿望的破灭。他不甘心呀!泪水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眶……一阵巨大的悲痛使他眩晕了,渐渐地失去了知觉……
就在他失去知觉的那一瞬间,又仿佛听到了一个女人的喊声:“队长在这里!”但是他再也不知道后面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