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大方论坛交流讨论区灌水专区 → [原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何为器(转贴)    点击复制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共分享!
将本页内容分享到:            

关闭 帖子评论
选取类型: 中立 支持 反对
观点标题: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观点内容:
(不支持HTML)
  1. 请以客观、真实地作出评论,并注意语言文明;
  2. 观点发表后不能作出更改;
回复贴子
您是本帖的第 4767 个阅读者
树形打印
标题:[原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何为器(转贴)
漫步者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等级:青蜂侠
文章:1318
积分:7475
注册:2007年3月28日
[原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何为器(转贴)

转贴   [原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何为器

作者:Latite

年龄除了自然说,还有一种好像叫心理年龄。我这里感兴趣的是有关于人的观念模式,这听起来似乎跟心理有关,但在我看来,两者并非一物。

万望在此方面有所得的朋友不吝赐教,大家切磋一二。

关于“原创”的“原创”

在我的原创理论浓妆亮相之前,请允许我浪费您再多一点时间,发表一通关于“原创”的“原创理论”。

首先我假定,在鄙人之前,共计有1,000亿人类或类人动物曾呱呱坠地于这个星球。

其次假定,平均而言,每个人一生共产生10,000个想法,其中10个是他人从没想到的(真正的原创!)。

因此,到目前为止、这个世界的原创总量应是,1,000(亿) x 10 = 10,000亿。

从这个假设容易推出有关原创的一条近于真理的规律:对笼罩在前人光辉下的后人来说,他所产生的任何想法只可能被证明是“非原创”,而无法证明为“原创”。——即便能找出所有前人,就你的某个想法是否为原创一一询问他们,也未必能得到正确结论。原因很简单,一般人并不总能记住自己的每个想法。打个简单的比方,我自己就常常想不起几分钟前刚做的美梦。

讲到这里,就不难明白当前满天飞的原创该是何物了:这些所谓的原创,就其中最货真价实的部分而言,也不过是一些“第一个被贴上原创标签”的东西而已。而一旦有人能证明这个“第一”说法有误,那么,在一瞬之间它已不再是原创了。

这和司法圈的有罪假定非常相似。有罪假定认为:任何一个平庸的个体的公民,在证明他自身清白之前,假定是有罪的。(因此今后万一有人要抓你千万别作愚蠢的抵抗)

本帖中的“原创”二字即取此含义:在没有人证明它是非原创之前,它就是货真价实的原创。

[正文]发现你的脑力年龄

首先回答原帖的标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何为“器”?

答曰,器者,人之大脑也。

为衡量大脑的状态,我杜撰了一个术语叫脑力年龄,简称脑龄。在我的理论里,脑力年龄可通过两个公式来求得:

(1) NL = X * B * G

(2) NLNL = f(NL)

公式中

NL——脑力;

X——通过大脑的信息流量;

B——大脑对流过信息的保留量;

G——思维或思想的改变量;

NLNL——脑力年龄;

f——此函数待定,应该是一线性、减函数。

所谓脑力(NL),可以理解为大脑的活力。从公式(一)可以看到,脑力的状态完全取决于三个变量——信息流量(X)、信息流过后的保留量(B),以及思维或思想的改变量(G),下面分别说明。

1. 信息流量(X) 关于X有两点要注意。其一,信息在这里定义为各种外界信号通过任一种感官而到达大脑的原始数据,这里可能涉及到大脑对信号的加工,但加工的深度仅限于使加工结果能被思维器官所理解,不包括任何有目的的归纳或演绎。其二,流量的意义是指公式中所有变量都指向于某一特定时间段,比如一年、一月或一天。

2. 信息保留量(B) B指在前面X通过大脑后,在大脑留下的印象之和。B不仅包括可被召回的信息记忆,还包括潜藏在意识之下的信息碎片。

3. 思维或思想的改变量(G) G反映了大脑对前面信息的处理结果,非处理之过程。改变(G)大致可分两种情况:对已有的思维方式或思想的扬弃,和新观念的产生。

上述三个变量相乘,便得到脑力水平值(NL)。NL越大,表明脑力越活跃,代入公式(二)可知脑力年龄也就越小。

结论

我用这个理论来对照周围的人,并以脑力水平(NL)为纵坐标、自然年龄(ZN)为横坐标画图,发现结果大多如下图所示,极像一条倒钟形的威布尔(Weibull)曲线(形状参数取3左右)。

该曲线有两个转捩点。其中A是峰值点,对一般人来说这发生在他们的学生阶段,约10到20岁之间某点。而B点意味着一个人正式学习阶段的结束,并进入“脑力老龄”时代。此后他的思想虽然仍不时活动,但已远远低于A点所标志的巅峰水平。

这些人中即使那些所谓的脑力劳动者,情况也好不到哪里,最多不过在“老龄”阶段离横轴的距离(d)稍远一些,而曲线的模式并无实质差别。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为什么一般人在“成人”或者说到达B点之后,是多么地难以改变其思维模式。因为从图上看他们此时的大脑已如同死火山一般,老气横秋。如果用公式(一)再深入探究,可以发现他们往往在思想的源头早已紧关闸门,所能通过的也仅仅是从年久失修的缝隙里泄露而出的涓涓细流,远不足以滋润河床宽阔的思维峡谷。

如果用此模型来看所谓的问题少年,可以发现他们许多不过是较同龄早几年到达B点而已。

后记此帖原打算节前完工,却因回家过年而搁置。年后正要发布又发现插图弄不上去,考虑到插图内容并不复杂,不过是一条威布尔曲线、两个转折点和三个阶段尔。所以先发布主体,插图等将来弄懂后再附上不迟。(如有不胜其烦的园丁请不吝指点!)

这篇文章可说是我若干年以来、特别是近半年来思索的结果。之所以拿出来占用大家时间,不是因为它的原创、或有什么高深的独到之见,而是它对于我简直有 “众里寻她”三十年的意义。我的这套“理论”(请不要取笑它的简单)的核心可以概括成八个字:“应变——善变——主动求变”。

因此,对那些能变之人,或可能接受,而对不能变之人,看了也无益。

发贴心情漫步者说:

2006/10/8 16:25:42
回到顶部
我行我秀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等级:职业侠客
文章:323
积分:1920
注册:2007年3月27日

看完了,原来一直这样失败,是因为"器"不行耳.
发贴心情我行我秀说:

2006/10/8 22:30:15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