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泰州城20多公里,便是姜堰市。胡锦涛的祖辈早年在这里开有一家名为胡源泰的茶庄。胡源泰的开创者胡允源是安徽绩溪人,在绩溪的地方志中记载,胡允源年轻时家境贫困,从安徽绩溪来到江苏东台,从专门采购徽州名茶的水客做起,一直到将胡源参茶号发展成了在三泰地区(泰州、泰兴、姜堰)响当当的字号。
胡源泰的旧址在今天的姜堰城区坝口广场的南街上。坝口广场乃旧时繁华之地,并一直沿袭至今。如今这里依然原样保存着许多当年的商铺,老房子里开着新店,以南大街、坝口广场、北大街构成的这片地区商家林立,行人如梭。建国后,因为实行公私合营,胡源泰茶号被划归当地供销社。
1969年夏天,年仅17岁的胡锦涛以高分从泰州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在入校简历上,胡锦涛的籍贯一栏填的是“安徽绩溪”,这也是后来官方材料的凭据。绩溪人对此很满意,江苏泰州人心里却多少有些醋意。因为从胡锦涛的曾祖父辈起,胡家就搬出安徽绩溪,在泰州美堰生活繁衍。 据绩溪县政协委员胡锦霞讲,胡锦涛上小学时,曾在履历表籍贯栏中填过“泰州”,受到父亲训导后,从中学开始就一直填“安徽绩溪”。父亲的用意是希望儿子不要忘本。胡锦涛当然明白。后来在共青团中央主持工作期间,在一次全国团代会上他对安徽省代表说:“我的老家在徽州地区。我是绩溪人。”
胡锦涛的母亲李文瑞1920年出生,1949年去世,年仅29岁。母亲去世时,他才7岁。自幼丧母的胡锦涛、从小就显露沉稳、低调、谨慎、平和的个性,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优异,懂得与人相处。胡锦涛就读的泰州市大埔小学,是泰州名校。1953年胡锦涛小学毕业进人私立泰州中学(现泰州二中)读初中。 1956年初中毕业,胡锦涛考上泰州最好的中学——江苏省泰州中学。1959年,胡锦涛读高三时担任了班长。那时正值全国上下大炼钢铁期间,他所在的班级下乡劳动时粮食供应不足,同学们整天处于半饥饿状态,有的同学就把农民收获下来的花生藤上未成熟的幼米摘下吃(成熟的花生己被农民摘去),不料被校长获知,校长甚为震怒,严厉批评胡锦涛的班主任。胡锦涛知道后挺身而出,向校长面陈事实原委,并愿意承担责任。校长见他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勇气和道义,甚为赞许,也就不再追究了。
从江南小镇来到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是胡锦涛人生的一大转折。在校期间,他同样表现得很出色,大学6年,除一间功课得过4分外,其余全是5分(满分)。同时,他是学生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并担任过清华大学学生文工团舞蹈队团支部书记,这可以算作他从事共青团工作的开始。
读书期间,胡锦涛结识了后来成为他夫人的刘永清。刘永清与他同级,两人当时都是全年级年龄最小的。后来,这位外表秀丽柔弱的女子为了胡锦涛甘愿放弃在京城的工作和生活,奔赴条件艰苦的大西北,与他相守相伴,患难与共,并为他生育一子一女。
另一大收获则是政治上的。1964年,胡锦涛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1965年大学毕业后,胡锦涛留校任教,并继续担任政治辅导员。1968年,他奔赴大西北的甘肃刘家峡水电站工作。没想到这一呆便是14年,直到1982他被提拔为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才重回北京。
在甘肃的很长一段日子里,胡锦涛从事基层工作,从1968年至1974年,他先后在水利部第四工程局八一三分局历任技术员、秘书、机关党总支副书记。1974年,胡锦涛调任甘肃省建委秘书,此时,中共元老级人物宋平正担任甘肃省建委主任。
1975年,胡锦涛被提拔为甘肃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时值“文革”后期,1976年春节刚过,胡锦涛随甘肃省组织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到兰州郊区的永登县调查研究,食宿都在农民家中。当时,胡锦涛每天要到农村去调查,写报告,还要起草文件,甚至连油印的工作都要自己动手。
1980年,胡锦涛出任副厅级的甘肃省建委副主任。这是他进入政坛的第一步。两年后,即1982年9月,胡锦涛以列席代表身份出席中共十二大,并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回到兰州后,胡锦涛随即出任甘肃省团委书记。不到三个月,中央调他回北京出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84年,胡锦涛接任团中央第一书记。
治边平暴
1985年,胡锦涛调离团中央,赴任贵州省委书记。上任的第一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教育、开发智力,是振兴经济、兴黔富民的根本大计”。
1988年10月,胡锦涛面临在贵州的一次重大考验。贵州大学一些学生因内部矛盾引发争斗,结果导致数千名学生冲出校门,上街示威。胡锦涛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并亲自深入到学生当中,诚恳地听取学生们的意见。这种温和措施成功地化解了学生们的怒气,事态很快得以平息。胡锦涛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得到一次成功体现。
1988年底,胡锦涛被调往生活环境更艰苦、政治环境更复杂的西藏担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当时西藏一部分藏人正在进行分裂活动。胡锦涛果然不负重托。他一方面与藏族干部搞好关系寻求支持,一方面对主张“藏独”者采取强硬手段,他的“一手硬,一手软”不仅控制了局面,而且使他更进一步获得中共高层的欣赏。一位江南学子,投身荒凉的大西北,两任“封疆大吏”,历经多重恶浪险滩,劳过筋骨,苦过心智,有着非凡的历练,有人这样总结胡锦涛的履历。
1992年中共十四大结束时,胡锦涛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中最年轻的常委。
务实为基调
进入中南海,应算胡锦涛高层政治生涯的真正开始。尽管胡锦涛为人处世极为低调,极少在媒体出现,但人们仍能看到他这些年所做出的业绩。 作为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处理复杂纷繁的党务工作上,显示出一个政治家的精明强干:党内事务井井有条,思想教育有所创新,且能努力做到使全党思想与中央保持一致。1999年初,在新一届政府机构改革遭遇阻力之际,胡锦涛受命成立专门小组,协助国务院推动机构改革的实施。 无言也是力量 “神秘莫测,谨言慎行”。这是国外媒体为胡锦涛的形象定下的调子。对此,国内人士则表现出更多的理解。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卢先福说,低调不等于无所作为。胡锦涛任党校校长近十年,做了不少实事,尤其重视理论研究,他多次倡导学者们进行广泛的思想理论探讨。“胡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在我们教职员工中很有威信,口碑很好。”卢说。
胡锦涛大力推进改革的意图还反映在他分管的组织工作上。在不少场合,胡锦涛都强调要推进干部的“四化”。2002年7月,试行五年之久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正式颁布,胡锦涛在要求各级学习条例的同时,还概括了选拔干部的四条标准:一、注重看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注重看干部的作风;三、注重看干部的政绩;四、注重看干部的群众公认度。
有境外媒体评价说,胡的上述讲话,“昭示着内地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 内外有所不同 曾有人说,专职处理党内事务的胡锦涛很少出访,在外交领域无疑比较薄弱。而事实上,一些接触过他的人认为,胡锦涛在外交上也丝毫不逊色。他显示出的沉稳儒雅、不卑不亢的作风,给各国领导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2001年10月,胡锦涛开始了首次对欧洲的访问。这次访问被外界誉为“接班人的首次重要国际亮相”。然而,胡锦涛真正走上世界政治舞台,应是2002年5月初对美国的访问。在结束对马来西亚、新加坡的访问后,胡锦涛开始了首次对美国的正式访问。
事实上,无论是美国官方还是舆论界,早就对这位中共未来的接班人显示出了浓厚兴趣。在访美前的一个月,美国《时代》周刊就以胡锦涛为封面,介绍这位可能的“掌舵者”。而美国官方,更是主动提出让胡锦涛与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五角大楼会面。据悉,这是中共高层首次进入五角大楼。这次被称作“认识之旅”的美国之行无疑非常成功。在马来西亚,当有记者谈及他“神秘莫测”时,胡锦涛当即表示:“这不确切,也不公道。” 在华盛顿,胡锦涛与布什和其他美国官员会面时,更表现出他坚守中国立场的外交观。他说:“妥善处理台湾问题是增进两国建设和合作关系的关键。如果台湾问题出现任何麻烦,中美关系就很难进一步向前发展,甚至可能出现倒退。”这让人想起1999年在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之后胡锦涛发表的电视讲话。他一方面对美的行为进行严厉谴责,一方面劝诫公众温和适度地进行抗议,显示了高明的策略。一名美国国会议员评价说:“(胡)温文时髦,头发永远梳得齐齐整整,说话永不会不合时宜。”美国之行让他的国际形象得到很大提升。
未来路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说:“胡属中国‘文革’后兴起的一代,目睹意识形态带来的荼毒,所以,在这方面可能更为开明。同时,他有很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深深了解中国的现实情况,知道中国的当务之急,所以,应该更加务实。”同时他也认为,这次平稳的权力移交,证明中国政治己经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以后个人对政治局势的影响,将变得越来越小,以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将更多以集体领导的形象出现。常委由七个变成九个,无疑也显示了这方面趋势。
学者们预测,就胡锦涛的个人性格,爱好和经历而言,无疑也会更具开放意识。
此文错漏颇多,真不知道作者是什么狗屁水平,胡哥看了要打他PP!
错漏颇多?
请楼上嘞一一指出。不待胡哥打作者PP,我就去打了。
以下是引用漫步者在2006-11-6 13:27:03的发言:1969年夏天,年仅17岁的胡锦涛以高分从泰州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
胡锦涛的母亲李文瑞1920年出生,1949年去世,年仅29岁。母亲去世时,他才7岁。
1985年,胡锦涛调离团中央,赴任贵州省委书记。
1988年底,胡锦涛被调往生活环境更艰苦、政治环境更复杂的西藏担任自治区党委书记。
一位江南学子,投身荒凉的大西北,两任“封疆大吏”,历经多重恶浪险滩,劳过筋骨,苦过心智,有着非凡的历练,有人这样总结胡锦涛的履历。
那我就粗略的指点一二吧。
一、文章说1969年胡哥17岁,可是他的母亲早在1949年就去世了……写这种文章最忌数据有误,敲错一个字也是很大的错误了。
二、胡哥的两任“封疆大吏”都是在西南地区,文章表达明显不清晰,让读者混淆。
以下是引用看客在2006-11-6 14:38:15的发言:那我就粗略的指点一二吧。
一、文章说1969年胡哥17岁,可是他的母亲早在1949年就去世了……写这种文章最忌数据有误,敲错一个字也是很大的错误了。
二、胡哥的两任“封疆大吏”都是在西南地区,文章表达明显不清晰,让读者混淆。
哈哈,不愧是社区专业看客!
这个作者比较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