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爱大方论坛 http://www.idafang.com/index.asp

中国贵州省大方县人民论坛,爱大方的人们请来此相聚,讨论关于大方的一切!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推荐]小孩教育的一点知识

1楼
漫步者 发表于:2006/10/13 10:36:18

孩子必须拥有自强精神

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早在我国周代典籍《易经》中就讲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汉代典籍《礼记》中也讲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我们的祖先历来强调:凡是有志气、有道德、有本领的人,必定是自强不息的人。并告诫年轻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即使对老年人也倡导“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和“不须扬鞭自奋蹄”的自强精神。

  现今,我们的父母们都在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求生存、求发展,父母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然而我们看到,有的父母抱怨孩子依赖性太强,凡事依赖父母,自己能做的事情也不去做,不会做;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没志气,缺乏上进心,得过且过,整天疲疲塌塌不见起色;有的父母抱怨孩子经不起一点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总是知难而退;有的父母抱怨孩子玩心太重,玩起来劲头特别大,一坐下来读书就无精打采,潦草、胡弄,甚至厌学、逃学……

    孩子不自强,不能怪孩子,而应怪他们的教育者——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当造成的。因此,有三个主要原因应引起重视:

   ·怀疑孩子的能力

   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总是持怀疑甚至认为孩子不行的态度;

  ·打击孩子的自信

  否定评价和责备太多,肯定孩子的评价实在太少;

  ·限制孩子的自由

  包办、代替太多,孩子自主性被严重束缚。这些原因积以时日,孩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弱,没有了自信,谈何自强?

   培养孩子自强的精神需父母与老师共同努力

  ·助孩子树立目标

   没目标就没有奔头。每个孩子情况不同,目标要切合实际,不能定得本高,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如果定得太高,总也达不到,孩子会失去信心。对于问题较多的孩子,目标要具体,内容要少一点,不能一下子贪多,多了达不到,难以建立自信。孩子每达到一个小的目标,就及时肯定,孩子就增加一分自信,增加一点自强精神。

  ·帮助孩子成功

  每个孩子都有成就动机,问题再多的孩子,也渴望有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当帮助孩子订出了具体奋斗目标时,还必须有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比如可行的学习计划,劳动计划,具体内容要求,检查办法等。父母要有自己明确的任务和责任。成功由小到大,在于点滴积累。在追求成功过程中,遇到困难最需要支持、鼓励和具体帮助,这是培养自强精神的关键。

  ·变责备为激励

  缺乏自强的孩子,越责备越没信心,严重的会自暴自弃。教育者要转换思维方式,从寻找孩子的缺点为寻找孩子的优点,从否定评价变为肯定评价,从责备变为激励。常用的语言应该是:“这次干得不错”,“有进步,我很高兴”,“好样的,再努一把力会更好”,“你真行”,“好棒,该庆祝一下”,“知错就改,挺好”,“别泄气,失败是成功之母”, “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想想办法”……

  ·给孩子自主机会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凡是应该孩子自己做的,父母就不要越俎代庖。父母应 该坚持这样的原则:你能干的,我决不替你干;你不会干的,我教你干;你让我干的,我要考虑该不该干。如果父母包办代替,孩子就养成依赖性,依赖是自强的大敌。有的父母认为在生活方面多替孩子服务,让孩子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会有好处。其实不然,生活上的依赖会干扰、阻碍学习上自强精神的形成。有自强精神的孩子,生活上也不依赖父母。

  ·教孩子正确对待挫折

   孩子的成长,必须经过各种考验,教育孩子在遇到挫折时,不灰心,不丧气,总结教训,振奋精神,继续前进。这是培养自强精神的重要时机。让孩子从小懂得“人生无坦途”,要树立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3 10:46:12编辑过]
2楼
漫步者 发表于:2006/10/13 10:37:00

美国优秀教师致家长十条建议

最近,美国州一级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在家庭教育方面向家长提出以下十条建议:

一、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最近,美国州一级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在家庭教育方面向家长提出以下十条建议:

一、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二、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询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三、经常给孩子制订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觉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出潜能。   

四、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五、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六、在孩子面前做表率。

七、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八、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息习惯。

九、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十、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3楼
漫步者 发表于:2006/10/13 10:39:08

莫从精神上虐待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面对顽劣不听话的孩子,要么将其责打一顿,要么几天都不理睬他,要么恐吓指责。采取这种方式对待孩子,实际上是对孩子进行精神虐待。它的危害远远大于溺爱、娇纵和严厉体罚。精神虐待在现实生活中的主要表现及危害有:

    威胁恐吓  比如对不听话的孩子说:“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你再哭,就不要你了!”孩子经常受到威吓,容易形成胆小怕事,孤僻不合群的性格,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如有的形成恐惧症,怕黑、怕动物、怕独处等;有的形成焦虑症,敏感多虑,经常为一些小事烦躁不安,焦虑担忧。

    羞辱指责  当孩子犯错误做错事后用污辱性言语指责他们,这样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敌视,损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处处与父母对着干。以后上学也喜欢和老师对着干。

    怀疑猜测  对孩子的话不信任,总是把坏事想到孩子的头上,这样会使孩子自暴自弃并易形成怀疑一切的心理。

    强迫支配  违背孩子的天性,把孩子看作自己的私有物和附属品,严格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要他们绝对服从大人的意愿。这种过分压抑容易使孩子产生不稳定感和保守心理,并抑制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轻视贬低  将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相比,让孩子自惭形秽,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是贬低孩子,容易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心理学家告诫我们,幼年受过精神虐待的孩子,成年后会出现较多的心理与行为障碍及个性弱点,难以适应社会。孩子入学后,性格孤僻内向,敏感易怒,很难与同学相处,在班级中极易成为不受欢迎的人,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还容易出现反社会行为。所以,教育孩子是一门大学问,为父母者千万别走进误区。

4楼
漫步者 发表于:2006/10/13 10:40:03

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

对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因为父母是孩子接触最早的人,孩子由无知到懂事的过程中,一切转变,都深受着父母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力,可能是一生一世的。

所以,身为父母者,若想子女成为一个好孩子,就必须事事以身作则,成为孩子学习的好榜样。

 “以身作则”,是管教孩子最实际和有效的办法。要知道,父母的言行举止,每每成为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加上“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孩子性格的发展,影响尤大。

如果父母言行不一,教孩子是一套,而自己的行为表现却又是另一套,这会使孩子感到迷惘,令孩子是非观念模糊,而且很难赢得孩子的尊重。

 如果父母是行为鲁莽或言语粗俗的人,其子女亦很难会成为处事细心的斯文人;如果父母经常言而无信,孩子亦很难有责任感;如果父母爱贪小便宜,孩子亦很难有踏实的作风;如果父母严肃寡笑,孩子亦很难活泼开朗……试想,若父母其身不正,怎能期待孩子有良好品德?

 总之,每个父母都应该知道,孩子是好是坏,与父母的言行表现有密切的关系。若想孩子好,父母应记住以下两句话:“为儿作出好榜样,更胜训言千万章。”

5楼
漫步者 发表于:2006/10/13 10:42:38

家庭亮起的“红灯” 

肯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正信息;否定的语言,是孩子成长的负信息。

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语言来完成的。家庭语言是一种最有影响力和渗透力的家庭教育方法。据调查,这一代年轻的妈妈使用最多的不良语言有三种,我们将这些语言称为“家庭红灯”。

  1.否定词

孩子在家每天所听到的,妈妈常讲的词语中,由“不”组成的否定词为最多:“不许”、“不能”、“不要”、“不可”……这种家庭的子女教育是由一连串的“不许”组成的家长像警察似的他们的任务是不断向孩子亮起红灯。可是准许干什么,家长又没说。于是孩子只有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受指责。

  2.限制词

“应该”、“必须”是妈妈常用的词。这是表达主观愿望、主观想象的词。妈妈强调的只是自己的主观愿望,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客观存在,用一种强硬的态度让孩子进入某种规定的位置,并按家长的设计修剪孩子。其结果,孩子常常陷入不知所措之中,极大地影响了孩子思维的发展。

  3.挑剔词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挑剔词比激励词的用量多好几倍。许多家长几乎是不停地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并及时捡出来进行施教,以为只有把孩子的缺点说出来才能使孩子获得帮助和改变。

基于这样一种教育思想,中国家长对孩子使用各种挑剔的语言时毫不犹豫、决不心软。其中最常用的有“太笨”、“不成”、“太差劲”等等。这些消极的词,完全是一种“负信息”,强化了孩子的弱点,最终是让孩子以否定的态度对待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

家庭亮起的“红灯”,使孩子觉得很累很烦,使他们觉得整天生活在噪声中。父母每天用不变的腔调,老掉牙的语言,和一连串的否定词、限制词、挑剔词进行说教,令孩子们感到生活索然无味。

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服务忌语”,家庭成员间也应有一些忌语。不利于家庭精神文明建设的语言是真正的“红灯”,应该禁止。

只有讲文明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讲文明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出言不逊,打架骂人,你是否查查自己;如果你的孩子不守秩序、不讲公德,你是否也要查查自己;如果你的孩子出口伤人、不讲礼貌,你还要查查自己……

“您好”“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打扰您了”“谢谢您的帮助”等礼貌用语,不仅小孩子要学会,我们做父母的更要学会。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讲过:“今日的儿童转眼即青年,稍不注意就难补救了。”因此,就青少年的成长而言,“重要的是教育父母”,不知年轻的妈妈们是否认同这个说法?

共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7爱大方论坛
粤ICP备18004908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1.1
Processed in 0.06250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