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爱大方论坛 http://www.idafang.com/index.asp

中国贵州省大方县人民论坛,爱大方的人们请来此相聚,讨论关于大方的一切!
共3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大方古代及近代的名人

1楼
醉人 发表于:2006/9/19 18:32:01
大家都来收集和看看大方在古代和近代有哪些名人?
2楼
醉人 发表于:2006/9/19 18:32:12
章道宜  (1793-1845),字伯旬,清朝贵州大方人。章永康之伯父。自幼读书聪颖,十四岁以习十三经入郡庠,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举人,九年(公元1829年)进士。授山东知县,上司器重其才,以乡试分校,初任平阴知县,继任夏津知县。为官关心民间疾苦,但不趋炎赴势,遭人嫉忌,终不得志,后去其官,在山东各地讲学数年,于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病逝。
3楼
醉人 发表于:2006/9/19 18:35:53

大明顺德夫人-奢香夫人

  奢香,彝名舍兹,生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系(四川蔺州)宣抚使、彝族恒部扯勒君长奢氏之女。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年方十四,嫁与贵州彝族默部水西(今大方)君长、贵州宣慰使霭翠为妻。

其夫霭翠,彝名陇赞阿期,系贵州彝族默部德施氏勿阿纳四十六世孙,元末袭任顺元宣抚使,八番顺元宣慰使加云南行省左丞。明太祖朱元璋灭元后,在金陵(今南京)建立明王朝中央政权,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撤销原元建制,设贵州宣抚司。霭翠与水东的宋蒙古歹、普定的女总管适尔等先后率部归附明王朝。朱元璋皆"予以原官世袭","赋税听其输纳"。以霭翠为贵州宣抚使;宋蒙古歹为宣抚同知,并赐名曰"钦"。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鉴于霭翠统辖的水西领地较广,是控制川滇黔边境的战略要地,民族众多,具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兵力强大,行动统一,其对西南政局的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于是下诏,"升贵州宣抚司为宣慰司,以霭翠为宣慰使,宋钦为宣慰同知,令霭翠位各宣慰之上,设治所于贵州城内(今贵阳)"。

奢香自幼聪明能干,好学深思,婚后成为霭翠的内助,经常辅佐丈夫处理宣慰司的许多政事。在与丈夫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奢香逐步增长了摄政理事的政治才能,以贤能闻名水西各部,受到族人爱戴、尊称为苴慕,即君长之意。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水东的宋钦死去,由其妻刘淑贞代袭宣慰同知一职。同年,霭翠病逝。由于子尚年幼,不能承袭父职,奢香毅然克忍居孀抚孤之痛,代袭贵州省宣慰使职。


  奢香袭职摄政后,正值明王朝揭开消灭故元梁王政权,统一云南之战的帷幕。盘踞在云南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故元梁王和土酋段氏。梁王巴匝刺瓦尔密以昆明为其统治中心,在明王朝建立后,仍奉元朝正朔,服从退据蒙古沙漠的元朝残余势力的命令。土酋段氏控制着大理一带,虽然直属北元政府管辖,但处于半独立状态。

洪武十四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师30万人,从四川、湖南兵分两路,经贵州南征云南。盘踞在云南的元蒙割据势力视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黔西北为军事重地,暗中与这一带的土酋相勾结,企图屯兵固守,阻止明军征讨。

经贵州南征云南。盘踞在云南的元蒙割据势力视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黔西北为军事重地,暗中与这一带的土酋相勾结,企图屯兵固守,阻止明军征讨。

奢香审时度势,以国家统一为重,坚持不卷入使西南分裂割据的旋涡,积极让明军在水西境内安营扎寨,主动贡马、献粮、通道,支持明军经贵州进伐云南。再是凭借水西与西南彝族各部的宗族姻亲关系,亲自出访乌撒(今威宁)、芒部(今云南镇雄)等地,向诸土酋宣以大义,晓以利害,进行劝说开导,从而使割据势力失去支持。明军顺利进入云南,一举消灭元守军,梁王自缢而死;再又挥师攻克大理,土酋段氏就擒,从此结束云南割据势力的统治,使明王朝实现了对西南边陲的统一,奢香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王朝派驻贵州的封疆大吏--都指挥使马晔,执大汉族主义偏见,视奢香为"鬼方蛮女",对其摄贵州宣慰使职政绩卓著,忌恨不满;好事贪功,企图以打击彝族各部头领为突破口,一举消灭贵州少数民族地方势力,"代以流官"、"郡县其地",达到邀功朝廷,专横贵州的目的。因水西奢香力量最强,就把矛头对准奢香。为此马晔作了充分的武装准备,等待机会。是时,有人污蔑奢香,马晔即借机将奢香抓到贵阳,用彝族最忌讳的侮辱人格的手段"叱壮士裸香衣而笞其背"。以为如此激怒奢香,扩大事态、就可趁机出兵,大动干戈。奢香无辜受到辱挞,极为忿怒,折断所佩革带。与宣慰同知刘淑贞"走诉京师",朱元璋下定决心召回马晔,定以"开边衅,擅辱命妇"之罪,将其下狱。然后赏赐奢香金银和丝织品等物"遣之归","命所过有司,皆陈兵耀之"。临行,马皇后又在御花园设宴款待奢香,郑重饯别,奢香在同马晔的较量中,"居然巾帼丈夫雄",终于兵不血刃,洗雪挞辱,金殿胜诉,扬眉吐气。她的胜利,客观上起到了反对分裂,消弭战乱,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进步作用。

4楼
醉人 发表于:2006/9/19 18:37:02

大明顺德夫人-奢香夫人(续)

  奢香回到贵州后,一面宣扬朝廷的威德,使"诸罗大感服",人心安定;一面履行诺言,刊山通道。在洪荒草昧,"羊肠险恶无人通",雪栈云林,"落落千秋无通款"的贵州高原,奢香亲率各部,组织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披荆斩枳剪蒿莱","凿山刊木穿蒙茸",开辟出以偏桥(今施秉县境)为中心的两条驿道:一条向西经水东(今贵阳东北)过乌撒(今威宁)达乌蒙(今云南昭通);一条向北经草塘(今修文县内)、陆广(今修文六广)、谷里(今黔西谷里)、水西(今黔西城关)、奢香(今大方大渡河桥西北)、阁鸦(今大方响水小阁鸦)、归化(今大方双山归化)、毕节(今毕节二铺)等九驿(龙场驿为首,故称"龙场九驿"),岁贡马匹和廪积。


  "鬼国山河改,皇华驿路存";"九驿邮初置,三巴路已通"。奢香主持开辟的驿道,成为纵横贵州以达云南、四川、湖南边境的交通要道,改变了贵州险阻闭塞"夜郎自大"的状况,沟通了边疆与中原内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增进了汉民族与西南各兄弟民族的交流,促进了贵州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龙场九驿"成为奢香为国为民建树煌煌业绩中的一座丰碑。明王朝亦把奢香当作巾帼功臣。明太祖朱元璋曾这样称道:"奢香归附,胜得十万雄兵!"


  "九驿路开山失险","自是大道通而西南益辟"。从此之后,奢香多次到金陵,通过朝觐、禀呈政务、输赋、进贡地方物产和马匹等活动,使贵州和明王朝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起来。"每岁贡献不绝。报施之隆亦非他土司所敢望"。通过广泛地接触汉族地区文化。奢香开阔了眼界,深感贵州远在边陲,贫困落后,决心"躬亲倡文明"。奢香摄职期间,多方接识中原内地的才人学士,聘迎汉儒到贵州兴办宣慰司学,传播汉文化;招来能工巧匠,传授先进的耕织技术,开置农田,发展生产;倡导彝汉融和,安居乐业。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奢香将长大成人的独子阿期陇的派到金陵,请入京师太学读书,明太祖朱元璋特下诏"谕国子监官,善为训教,庶不负远人慕学之心"。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阿期陇的学成而归,朱元璋赐与三品朝服并袭衣、金带等,并钦赐姓"安",汉名亦叫安的。同年十月,奢香派遣子媳奢助及把事头目允则陇,带上被朱元璋赐名曰"飞越峰"的水西名马60匹入朝献恩。经过奢香的勤政治理,苦心经营,使莽莽黔山彝岭的水西地区,社会安定,民族和睦相处,经济发展,文明气象日昌。


  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年仅35岁的奢香不幸病逝。明太祖朱元璋特派使臣到水西,参加奢香的葬礼,加谥奢香为"大明顺德夫人"。

5楼
醉人 发表于:2006/9/19 18:50:31

周婉如(1824—1864)女,自号纫湘女史,吟秋山馆主人,清末贵州毕节县(今毕节市)人,著名女诗人、书画家,与大定女诗人、书画家陈枕云并称“贵州两絮才”。


  婉如生于清道光四年四月十四日,卒于同治三年。其父周凤冈为道光年间翰林,曾任四川绵州知州。丈夫黄育德,字梅溪,贵州大定(今大方县)人,道光年间监生,曾任广东藩库厅丞、布政使司理问;黄父士观,嘉庆六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河南汤阴县知县。婉如聪敏好学,自幼即生活在文人世家,所受熏陶极深,又拜当时著名的教育家、文艺家陈庚(1795—1853,字西垣,号觉来,自号萃元堂主人,贵州毕节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松山书院山长,以古学受知于兵部尚书许乃普,著有《萃元堂课艺》、《觉来笑史》等书传世)为师,是以擅长诗文书画、通晓音律。随父寓居四川十余年,常与当地文人墨客相互唱酬,以才华出众而获“不栉进士”之称。


  道光二十二(1842)年,婉如与黄育德结为伉俪,婚后夫唱妇随,常与大定著名学者、文艺家章永康(1831—1864,婉如外侄,咸丰二年进士,官翰林、侍读)、姨侄杨绂章、陈枕云(女,1829—1910)等人切磋诗词书画,又设帐授徒,检阅里中闺秀诗文,故其门人中亦多工于词翰者。


  婉如的诗词作品大都成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当时其夫黄育德正出任广东藩库厅丞,因连年兵燹,夫妻间音信断断续续,婉如不得不自持家务,躬耕陇亩,间以代人拈针压线,辛劳无寸晷之闲,直至心血耗尽,家产典当一空而生计濒危。所著《吟秋山馆诗词钞》中“半亩春蔬带雨锄”(《春初杂兴》)、“频将十指寄生涯”(《拟闺怨》)、“嫁衣典尽贫难补,药饵为生病未除’(《病怀寄外》)等句正是其贫病交加境况之真实写照。


  同治三(1864)年,婉如与其夫梅溪取得联系,多年离索,本应欢聚有日,无奈天公不作美,在她赴粤途中,又突遇兵乱壅塞,只好折回四川云阳,寄寓于妹夫云阳县令杨某官邸。不久,即闻梅溪噩耗,婉如悲愤填膺,招致宿疾而逝,享年四十岁。


  婉如的诗词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多写少女时代的闺情及婚后的幸福生活,感情丰富,生活气息浓郁,语句轻松细腻,生动明快,有如春云浮空,舒卷自如;中后期由于时局动荡,夫妻分离,加上家道中落而遭遇诸多不幸,风格突变,作品中流露出忧时伤世之情,对清廷的腐败、国弱民贫、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充满了不满和忧虑,风格凝郁凄凉,情绪低沉,大多哀怨之作,当然也有一些苏、辛纵横激越的豪放之气和持冰霜厉节之志之作,以“融婉约与豪放流派于一炉”来一言蔽之应不为过。如《乔装吟》中“幻成明月前生影,尽洗铅华粉黛羞。我欲乘槎兼破浪,五云天畔任我游。”其设想乔装男儿,欲效九万里鹏程之举,慨然抒发胸中块垒。又如《丙辰夏五月吊娱闲主人》诗中“肯让娥眉称进士,敢夸香茗属多才。”流露出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不满,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希望打破妇权的桎梏。再如《送夫入都》中“燕市交宜择,豪门刺莫投。”告诫夫婿交游宜慎,仕途适可而止,可谓入木三分。更如《黄泥坡晓发》中“旌旗拥道全遮日,马足沾泥半掩尸。四面云山稀鸟迹,遥村瓦砾断晨炊。”感情沉痛,笔端饱含血泪,描绘的画面凄怆,对劳苦大众充满了同情,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其心与杜工部、屈灵均一般无二。


  婉如不但长于诗词楹联,而且精于书画。在其诗作之中,有大量的题画诗词,余在大方县六龙镇徐诗汇老师处所见《吟秋山馆诗词钞》作者墨迹本,其书法流畅娟秀,颇具书卷之气,观之令人爱不释手。今从其题画诗词中可以隐约看出她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面清新明丽,处处荡漾着蕙兰之香;虽然至今尚未发现其花鸟、人物和山水画遗墨,但可以想象,她的画作不但功力浑厚,而且意境深远,要不她所画秋海棠、落花蝴蝶、幽兰、梅花、杏花双燕、瓷藤、美人、消夏、红梅、白莲花、洛神诸图,怎会“为时所珍,求其墨宝者络绎不绝”。其诗词186题共315首(阕),应是沧海遗珠,弥足珍贵。

6楼
後扬 发表于:2006/9/24 1:25:50
陈枕云也是大方的一个才女,我在《大定县志》上面看到过他的诗作。
7楼
毒药 发表于:2006/9/27 13:19:04
详见此帖:http://bbs.dafangren.cn/dispbbs.asp?boardID=6&ID=514&page=3
8楼
拓夫 发表于:2006/10/18 15:39:10

白绘之,字象山,贵州大定府人。道光十七(1837)年岁贡生。为人品行端方,学业纯粹,因家世清贫,尝以教读为生,循循善诱,无智慧者多被裁成,仰之者若泰山北斗。卒,门人为之立神道碑于城南焦公祠,至今乡人犹啧啧称之。


白绍英,象山次子,岁贡生。品行兼优,为历任太守曹兴仁、杨书魁、胡超龙所深器,尝隆以师礼,延聘教读。尤工书法,笔画端正,结体浑成,适肖其人,得之者什袭珍藏,比之吉光片羽,摩挲不置云。

 
杜 湘(?—约1872年前后在世)字合三,清代贵州大定(今大方县)人,道光年间府廪生,著名山水画家、文学家、武术家。天资颖异,有智略,师白象山、单辅国、汪仙谱。能文章,工书启,精技击,尤善丹青,学使陈铁桥、翁祖庚并奇之。秉性忠厚,不畏权贵,屡次参与保护城乡之军事活动,与詹晓兰、陈有元、宋采田等人齐名。生平喜画金碧山水,暇辄挥毫拂素,尝为姚伯山太守绘《斗姆阁图》、为黄惺斋太守绘《郡阁山水图》、为廖西岩学使绘《乘轩履险图》,莫不逼真,置之摩诘、山谷间,几无以辨,临摹者众。凡获其尺幅寸楮者,无不什袭珍藏,比之吉光片羽。兵灾后,真迹概行散落,其家以重金收回不能得。梅荣先于贵阳省垣残书肆中,购得横幅一轴,风神宕逸,法度精妙,名下信无虚士也。其弟子以徐春熙、宋蛟为最,皆蜚声黔南艺林。


宋王番(?—?)字采田,别号鲁才,清代贵州大定府东乡六龙人。嗜读书,聪颖过人,年十八,补弟子员,旋为府廪生,名噪士林。咸同年间,参与克复郡城等事宜,组织团练维护地方治安,以功保知县,加同知衔,署清平县教谕,旋省,充南书院监院,汲引后进,涵育熏陶,诸弟子中以中式知名者颇不乏人。为文纵横飘忽,夭矫如龙,骈偶典瞻风华,诗笔俊爽,尤为士林所称。著有《醉枫吟稿》一卷,惜因未付梓而散失。年七十五终于家。次子蛟,以文艺蜚声海宇。


陈阜东(1940·4— )笔名问樵,贵州大方县人,当代著名刺藜画专家。自幼酷爱诗书画艺术,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毕业,为著名书画家卓问渔、李昌宗(前贵州国画院院长)和白德松(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等人得意门生,诗词、书法、绘画皆能,尤擅长花鸟,数十年来,以贵州野生植物“刺藜”为研究课题,不断探索其表现方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善于借鉴西方油画的技法,逐渐形成反映贵州山野特点和乡土气息的介乎大小写意之间的画风,有“陈刺藜”之雅号。作品屡次参加海内外书画大展赛并荣获中国首届“书圣杯”国际书画大赛银奖、中国首届“孔圣杯”国际书画大赛优秀奖、全国交通职工书画展一等奖和香港新华通讯社荣誉画家称号,不少作品被海内外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传略、作品载《二十世纪中华画苑掇英大画册》、《中华书画家作品精选》、《当代国际书画作品精选》、《中华诗魂》、《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中华人物辞海》、《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外名人辞典》和《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等专集。现为中华诗词学会、贵州省书法家、美术家协会、诗联学会会员,六盘水市诗联学会副会长、市诗书画院理事,中日韩新书画家友好联盟理事,永宝轩特邀书画家。


吴光培(1875—1912)字仲栽,号铁庄,贵州大方县六龙人。聪慧果敢,文武双全。贵阳将弁学堂毕业后,与简孟平等人创办“测绘学社”。宣统元年至广州,任赵声(辛亥革命烈士)部书记。宣统三年五月病逝于家,年三十六岁。性旷达不羁,为文不喜寻章摘句,厌恶纤靡华丽。其诗词楹联不拘格律,直抒胸臆,景情交融。另擅长山水、梅竹,随意走笔,气韵天成。惜英年早逝,未得大用于世。著有《铁庄杂著》一卷、《铁庄诗存》一卷、《铁庄语录》一卷传世。清凉仙子宋蛟等人分别为之作传。


周婉如(1824—1864)女,自号纫湘女史,吟秋山馆主人,清代贵州毕节县人,大定(今大方县)黄育德(号梅溪)之妻。其父周凤冈为道光年间翰林,官四川绵州知州。婉如自幼聪敏好学,从著名文艺家、教育家、毕节松山书院山长陈庚研习诗联文赋和书画,及长,擅长诗联书画,通晓音律,随父宦游四川十余年,与当地文艺名流相互砥砺,以才华出众被誉为“不栉进士”。嫁给黄氏后,常与章永康(字子和,翰林、侍读)、陈枕云、杨绂章等人唱和;又设馆授徒,检校里中闺秀诗文,门人多善诗文者。后因其夫黄氏辞世,悲痛成疾而卒,享年四十岁。所画秋海棠、幽兰、梅花、紫藤、美人、消夏、红榴、白莲花、落花蝴蝶、杏花双燕、洛神诸图,为时所珍。其诗集《吟秋山馆诗词钞》(1995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盛郁文注评)墨迹今为大方县六龙镇徐诗汇老师所藏,字体娟秀流畅,弥足珍贵。


杨春华(1725~ 1813)字秋农,清代大定府城关人,杨暹从子。乾隆四十八年举人,会试落第归,知府色柱纶延主讲万松书院,以善教闻名于时。乾隆六十年大挑一等,历署湖北汉阳通判、咸宁知县,民咸戴之,后以咸宁张氏案落职,百姓留之,馈以酒食饯行,居三月方去。嘉庆十年,知府安嘉相仍延主讲万松书院,又八年卒,寿八十八岁。工草书,神韵飞动,冠绝一时。城绅杨宝书家,藏有其墨迹纸屏十六幅,梅荣先亦以重金购得其草书《多心经》纸屏四幅,题款“八十叟杨春华”,装璜精致,弥足珍贵。


徐礼和( 1842—1900)字春熙,生于清壬寅年冬月十六日丑时,卒于庚子年腊月廿四日,年五十八岁。贵州大定府东乡六龙人,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幼年丧父,读书勤奋,悟性过人,曾先后得到叔父徐秉暹及贵州著名文艺家、教育家陈庚、宋采田、单辅国、詹怀清、丁宝桢等人的精心教诲,因而“书法精妙,尤善草书,得桂氏笔法;兼工人物花鸟草虫,有单家神韵”,“博学能文,诗赋杂作尤擅胜长”,与徐汝舟并称“二徐”。光绪丙子(1876)科明通进士,考充国史馆誊录,生性风雅,豪于酒,与徐致靖、陆润庠、宋蛟、黄思永、毛仙樵等人相互唱酬,名动京师。辞官归里后,郡守程荣寿贤之,聘为万松书院山长,弟子成才者众。著有《徐春熙诗文残稿》(陈清江、徐贤龙等编辑)传世。其书画墨迹尚待收集整理。今刊《致毛仙樵信札》以餐读者。


徐礼铨(1856~1913)字蘅堂,清代大定府东乡六龙人,岁贡生徐崇松子。博学能文,善楹联书法。屡试不售,以白衣终。其书迹楷书《千字文》法度谨严,笔力刚劲;《苏灵芝书》则刀剑森严,一气呵成。


徐起凤(1862—1889)字华生,清代大定城关人。光绪乙酉(1885)科举人,丙戌应礼部试,中明通榜进士。性敏惠,笃志向学,博览群书,罔不淹贯。善词章,工楷书篆隶,文名籍籍。惜其年不永,竟于己丑(1889年)春闱后卒于京师,年二十七岁。


郭学周(1903·3·15—199*)字新吾,大方县人,诗人、收藏家、书法家。解放前任大定中学国文教师、响水区区员、与陈积熙筹建响水中学并参与教学工作,为耆英诗社最年轻的社员。解放后在六龙闲居,以研习隶书为乐。1993年,贵州省电视台曾以“贵州农民书法家”为题予以报道。系大方县扶风诗联学会和大方县书法协会、毕节地区书法协会会员,县政协文史资料员,麒麟文化艺术协会顾问。其作品散刊于诸家书刊。

9楼
拓夫 发表于:2006/10/18 15:41:00

民国贵州才子宋蛟《清凉仙子吟稿》选读



《清凉仙子吟稿》选读
      宋 蛟(1867—1945年前后)字肇和(一作绍何),号清凉仙子、悲秋主人,审氏太二郎,贵州大定府东乡六龙街上人。曾祖履常;祖云鹏,府贡生;父璠,字采田,别号鲁才,自号醉枫夫子,同治五(1866)年岁贡生,以平乱功署清平县教谕。旋省,充南书院监院,汲引后进,涵育熏陶,培养人才颇多。采田翁为文纵横飘忽,夭矫如龙,骈偶典赡风华,诗笔俊爽,尤为士林所称。著有《醉枫吟稿》一卷,惜未梓而散佚。年七十五终于家。长子集成,附生;次子均成,即宋蛟也。
      蛟生于清同治六年丁卯六月廿六日,诞生之年天大旱百余日,及生夫子日,天降甘霖,其父遂以雨名之。赋性聪敏,举止儒雅,少怀壮志,勤读诗书,好技击之术。自幼深受家庭之熏陶,如有宿构,并得詹晓岚、陈凤占等名师指授;“神手陈四”为大定府团营教习兼东乡乡约时,奇其资质,遂授以内家扁卦拳械,湖南“怪腿任五”客黔,授徒于黄家坝,夫子往从焉,颇得法华三昧。清宣统元年,考中己酉科拔贡,分发湖南直隶州州判。旋因辛亥革命爆发,因看不惯改头换面的形式主义现象,毅然返乡课读,先后在大定县属瓢井、果木、理化及贵阳、黔西、水城等地设馆授徒,门徒多有所成,曾一度为贵州省主席王文华(电轮)之秘书。
      夫子工诗词文赋,书画宗欧阳询、苏东坡和颜真卿,真草隶篆诸体无不精妙绝伦,所画花鸟、山水、人物师古不泥,得自然山川之灵气,与简孟平、徐春熙、徐汝舟、吴铁庄、陈百鹏、谭冠英、毛仙樵并称“宋门八学士”。秉性孤傲,愤世疾俗,晚年两袖清风,以卖书画文字维持生计。生平著述宏富,可惜因家境清寒、社会多变而散佚迨尽。民国初,贵阳文通书局曾出版其长篇谴责小说《梦中梦》前三十三回,后因故停印,其清稿本后为其弟子谭朝阳所毁,原稿至今下落不明。现存作品计有欧体楷书《九成宫醴泉铭》、行草书《六龙文昌阁序》手卷、《吴铁庄传》手稿(原件已被台湾魏成儒带去宝岛)、《清凉仙子吟稿》局部及数篇散文。


卷二七绝


一、夜雨有怀(一首)
寒灯孤馆淡于秋,一夜潇潇雨助愁。梦冷西窗眠不得,原来五月未披裘。
按:作者自注“己亥(1899)年五月十三日余在信余夫子馆内,夜雨有怀而作。”麒羽注:李芳,字信余,贵州大方县坡脚人,光绪己丑(1889年)科举人,官正安州学正。清末民初贵州著名诗人、文史学家。曾任《大定县志》(民国十四年乙丑(1925)刊印本)纂辑。著有《漱六诗钞》等文字传世,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陈矩为之序。其稿本现为大方县周元放先生收藏。
附:王楚珍、杜叔占等人和诗:
风雨潇潇五月秋,孤灯支影不胜愁。君家自是清吟客,一绝应知良治裘。(王楚珍)
作者:王宝珩,号楚珍,行一,三十岁,大定府学生,宣统二年拔贡,家住府城内。曾祖正兴,祖大年,父永贵,母喻氏(存)。
潇潇风雨意欲秋,独伴孤灯惹旧愁。何幸逢君一夜话,读书怀古喜披裘。(杜叔占)
四壁虫声满院秋,孤馆闲灯动旅愁。一绝新诗留玩好,羡君佳句绍箕裘。(无名氏)
二、月下听钟有感(一首)
十年一觉梦初醒,月到今宵分外明。谁教邻僧撞不住,钟声若似太无情。
按:此诗作于己亥(1899)年五月十四日。
附:王楚珍、杜叔占等人和诗
昏昏醉梦未曾醒,一杵邻钟月正明。此夜伊谁同有悟,浩歌相见故人情。(杨少耿)
夜月入帘醉梦醒,君心浩落似月明。何来古寺钟声急,使我相思故旧情。(无名氏)
昨夜冲寒酒未醒,一帘诗梦不分明。偏似邻钟不解意,几回撞动故人情。(无名氏)
三、庚申午梦(一首)
庚申(1920年),余在贵阳道一中学任教,午梦得七绝一首,不知作何解。
鸳鸯湘里鹧鸪天,日卧金闼费万钱。报道一声侬去也,谁人犹在唤秋千。
按:作者自注“记得梦中言‘秋千’乃一美人名。
四、壬戌赠刘少卿连长(四首)
小序:刘少卿连部驻扎鸭溪,壬戌(1922)年九月十六,少卿击匪于画眉井。次日,在六龙休息,偕黄叔盔来舍相访,言彰儿在伊部中养病,此次虽未同来,俟回军遵义,必注意格外优待,无须念虑云云。余于仓卒中遂口占四绝以赠之,忙中不免拉杂。
舟行水上雁来初,峡口闲云自卷舒。千里关山鸿不到,刘京一语胜家书。
蛮烟净扫夜郎西,策马归来月满溪。天上银河新洗甲,枕戈静听五更鸡。
闲居茅舍读书台,鹊噪庭前曙色开。远望夕阳桥畔处,烟云冲破鹤飞来。
雨洗高峰露碧根,春山淡扫着眉痕。挥鞭万里成功日,身外浮云何处论。
五、壬戌初度自感口占七绝(八首)
此生合是清凉仙,(1)辞却珠宫下九天。尝尽酸咸无限味,数参天地感流年。(2)
注:(1)清凉仙子六月二十六日降生。(2)适年五十五岁。
孤芳自赏守蒿蓬,向日葵心老更红。我后荷花生两日,风情犹与此花同。
潘郎两鬓已如丝,倦看炎凉势利时。此日抚心深抱歉,蓼莪废读少人知。
父书读罢静含愁,五十余年似海鸥。辜负苍生霖雨望,徒呼负负恨难休。
聊将麦饭荐双亲,自感鲰生命不辰。更叹世间苛政猛,关增白望痛渔民。
逸情别抱胜新蕖,说到春华总不如。也幸傲霜香万径,世间肉眼是哥舒。
屈指年华暗自伤,空悲时局唱伊凉。深愁髻垦终无用,敢冀飞觥到华堂。
知非已过信前因,硕鼠搬姜敢认真。赢得余生观壁上,沧桑几变几伤神。
按:此八首七绝作于1922年,时年五十五岁。六月二十六日是作者诞辰。作者自注“先大人云:余诞生之年,天大旱百余日,至余生日方雨,先大人遂以雨命名。”
六、旅家途中口占(四首)
世味酸辛迭次尝,妆成悔被妒秋娘。琵琶一曲江湖泪,老大犹逢薄幸郎。
农风簌簌马萧萧,隔岸蛮云白练高。一自两军腥战后,斜阳衰草七星桥。
一路蹒跚独自来,脱身虎口几徘徊。蛮茄吹起关山月,触我江南庾信哀。
入幕春风激夜寒,绮情侠剑恨无端。诗吟梦里成奇谶,事后方知蜀道难。
按:此诗作于甲子(1924)年六月二十四日,时作者在海马沽安映晖处。作者自注“余从罗俊侯在妈兄瑰土目安耀星家,梦中忽吟两句云‘壮士前行鞭马去,此生抗拒在河边’,后俊侯与安映晖战于七星桥边,余被虏,梦中之句竟成谶语。”
七、戏作竹枝词(四首)
家家炒米泡沙糖,古道犹存是赫章。好客主人真爱好,碗中几颗飘央央。
花边裤脚带儿拴,不畏风侵不畏寒。欲把春心勤束住,夜来解散任郎看。
耳环吊吊享单香肩,岂用名都买翠钿。不假春风偏有韵,莲步移处惹郎怜。
银打圈儿项上圈,圈圈圈在郎心边。圈儿个个郎亲锁,不使春心向外牵。
按:时作者随罗俊侯团长驻兵西屯。
八、庚午夜自感而作(二首)
年年薄命已如期,天道茫茫未可知。六十二年仍***,明朝又是降生时。
亲朋设馔说*觥,寿我南山未敢当。自恨文章憎命达,灵均有怨只亲尝。
按:此诗作于1930年6月25日,即作者生日前一天。
九、回舍闲居口占(二首)
好梦年年做不成,堪噌杜牧是前身。鸳鸯少小人人羡,老去阿脓更有情。
四十年来守敝庐,清风不改旧时居。天容并蒂人长在,且看孙儿读《汉书》。
十、在井镇寒食有感(五首)
家家祭扫过清明,触我无端感概生。不拜松楸经八载,年年压线自含情。
那堪回首说天涯,策马西行未转家。记得乌蒙风景在,门前插柳纪年华。
沾泥落絮且勾留,往事已成铸六州。何故千秋龙禁节,萧萧风雨助春愁。
丝丝春雨杏花天,怕听旁人说禁烟。逆旅谁知侬意苦,何时从俗挂山钱。
气候炎凉处处同,花因迟放欠东风。登楼已觉家山远,遥指寒烟暮雨中。
按:井镇,即今贵州大方县瓢井镇,自古均为通川之重地。作者尝设帐斯处,培育人才颇多。
十一、瓢井观音阁看牡丹即席口占(四首)
风流妩媚阿环肥,千古人人说是非。不管唐家天子事,官袍未褪学皈依。
三生石上认精魂,一笑良缘旧性存。老去秋娘风韵在,胭脂乱抹入空门。
百宝楼台造化工,风情不与众花同。广平常抱孤芳意,晚对斜阳一样红。
前身应说是圆圆,许占蓬莱第几仙。羞与藩王同富贵,愿随佛法结因缘。
十二、步石念慈《春柳》原韵(四首)
夜度春寒一觉醒,风姿袅袅复娉婷。低头未余逢人媚,不迩才人眼不青。
临别依依恨不禁,无端愁绪倩谁寻?可怜一榱纤纤样,病在相思万缕心。(*木弱)
眉经黛染翠痕留,转瞬萱堂雪满头。落絮沾泥迟暮感,风尘入眼亦牵愁。
摇曳多姿绝四妆,风情不改衬钟阳。年年依旧描愁绣,都为春阴燕子忙。
十三、步杜叔占《春柳》原韵(四首)
齐州九点烟笼翠,绮梦依稀醉六桥。多少柔情言不得,怜他腰瘦影苗条。
垂鬓散乱带风轻,拢尽春愁炉晓莺。未辨短长随持赠,游丝牵恨不分明。
渭城朝雨咽莺喉,远盼行人上翠楼。倦看白符鸠世界,纷纷拂舞不胜愁。
安得重逢顾野王,翩翩风致寄鹅英。来年悄上楼台舞,金缕新翻锦绣肠。
十四、雨后自嘲(一首)
人生百岁不求医,也算人间第一奇。自笑身如晴雨表,晴晴雨雨病先知。
十五、为高生题《蜘蛛捕蝇图》(一首)
屋角夕阳分外明红,冰丝斜挂剔玲珑。漫云罗织仁人恶,恨杀青蝇乱耳虫。
按:此诗乃作者在大方县理化设帐时所作。
十六、理化有感(一首)
小序:新教学楼前杨柳一株低垂于地,因而有感。
依依杨柳小楼前,偏首低眉异旧年。旖旎柔情人不识,聊将碧孚作青毡。
十七、雨后口占(一首)
六月阴寒雨量多,朝云冉冉练裙拖。罗裳先带秋风冷,万朵白莲压绿荷。
十八、咏茨梨花(为刘生改四首)
色太娇柔性太刚,方心惕虑背生芒。年年不做天孙巧,恐引当途薄幸郎。
绿罗衫子覆凌波,欲为伤春激刺多。色带相思身带箭,风流队里女荆柯。
恰与毛嫱一样娟,何年遁迹避烽烟。侠情不受东皇宠,欲刺花王武则天。
尘满红颜俗满襟,息妫不语见真心。心中自有防嫌计,露出鸳鸯刺绣针。
十九、代刘生避秦拟《新婚催妆》(二首)
更阑静候滴铜龙,云想衣裳花想容。信是天台前世约,今宵任我看芙蓉。
红烛高烧夜未央,秦台重传粉痕香。忙中难寄大刘字,但学梨花浅淡妆。

10楼
拓夫 发表于:2006/10/18 15:42:38

詹怀清(?~1865年后)字晓岚,一作晓兰,清代贵州大定府庠生。《大定县志·武功》云:“善书法,笔势遒劲,颉颃欧柳,获之者什袭藏之。咸丰辛酉(1861),偕乡绅杜湘、宋采田、陈世昌、陈浒诸人督团勇协力往御石达开于六归河。事平,知府鲁经芳嘉其功,保奖府经县丞。同治三年冬,府城陷,与杜湘往省城请兵,至次年(1865)六月初旬,定城克复,当道详保,以知县选用,加运同衔,后因公挂误,士论惜之”。其书迹尚存《九成宫醴泉铭》拓本二十余页,《黄庭经》小楷数页和《大定试院碑》墨迹本。《大定试院碑》墨迹于无意间得颜鲁公笔趣,现藏于永宝轩陈氏手中,弥足珍贵。


11楼
拓夫 发表于:2006/10/18 15:42:53
章永康,字子和,号瑟庐,贵州大定人。咸丰三年(1853年)子和进士及第,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改中书。咸丰十年(1860年)冬子和回老家贵州大定,改官知府补用。同治三年(1864年)11月16日因黄号起义军改陷大定,子和死于战乱,年仅30岁。黎先生叹章子和为异才,称其诗文为“屈原第二”,黎莼斋曾将其遗诗手抄成册准备付印。
12楼
hunk 发表于:2007/1/15 16:04:31

我看到呢,来加几个。

。。。。。。。。。。。。。。

陈世彬(1827~1878)字适均,一字藻州,处士陈善道子,清代大定府城关人。咸丰间府增生。博学能文,工汉隶,见重一时。历任四川某地知州、广安知府。丁文诚督川,奇其才,将用之,猝卒于任所,乡人惜之。著有《一叶山房文集》、《词集》、《诗集》、《外集》各一卷,《一叶山房尺牍》二卷并行于世。
    陈枕云(1829~1910)世彬胞妹,清末贵州女才子。幽闲贞静,通古史典诫诸籍,女红外,兼工诗善画,与周婉如相互唱和,有“贵州两絮才”之目。字织金谌氏,未嫁而夫亡,矢志 守贞。著有《滴碎愁心集》一卷,盖因其诗中有“那堪一夜芭蕉雨,滴碎愁心泪未收”之句,故名

简贵发(    ~     )字育万,一字春田,清代大定府城关人。乾隆三十(1765)年以拔贡中副榜,历任海州州判、沐阳知县、海州知州。通经史,喜吟咏,以工书闻名于时。著有《春田集》。
    简贵蘅(   ~     )字辛聘,一字耕甫,清代大定府城关人。贵发弟。幼孤力学,工书善画,尤长于楷隶。

13楼
叶长青 发表于:2007/1/16 8:30:10
大方的历史追溯不是很古远。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4楼
lisczm 发表于:2008/6/14 10:02:47
不知道是不是没有了,我认为不只着几个1
15楼
wwxxyy2010 发表于:2008/6/14 15:44:05
从上面的贴子中看出,大方出的官都不太大,毕节地区出的最大的官可能是光绪年间的丁宝桢.
16楼
wwxxyy2010 发表于:2008/6/14 15:44:51
丁先生是平远府人,也就是织金县人
17楼
爱青衣 发表于:2008/6/16 13:08:21
晕,基本不认识,哪来的资料啊,可靠不,楼上的还说得这么头头是道,像是亲眼见到似的,哈哈~~
18楼
高致贤 发表于:2008/10/14 16:05:57

辛亥革命的谭冠英、简书二烈土,还有彭新民烈士是否也可以算上?

19楼
changqing 发表于:2008/10/14 17:19:56
以下是引用高致贤在2008-10-14 16:05:57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辛亥革命的谭冠英、简书二烈土,还有彭新民烈士是否也可以算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高致贤说:

高老能否提供一下这位彭新民烈士的一些情况?

20楼
爱学习 发表于:2010/9/9 4:10:46
以下是引用高致贤在2008-10-14 16:05:57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辛亥革命的谭冠英、简书二烈土,还有彭新民烈士是否也可以算上?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高致贤说:

双烈园的两位烈士是谭冠英、简忠义二位,简书是简忠义的大哥。辛亥革命起义时成立的“贵州大定军政分府”,简书任行政长官,谭冠英任参谋长

共3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2007爱大方论坛
粤ICP备18004908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1.1
Processed in 0.17188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