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爱大方论坛 http://www.idafang.com/index.asp

中国贵州省大方县人民论坛,爱大方的人们请来此相聚,讨论关于大方的一切!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转帖]《红绿辉映长征路》之金沙、纳雍、威宁

1楼
拓夫 发表于:2006/10/24 14:05:44
精华帖子,目前你无权浏览!
2楼
拓夫 发表于:2006/10/24 14:06:04
二、 岩孔风景区与温泉度假村

  位于贵州毕节东部的金沙县,是一块2500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青水秀,历史厚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其中的岩孔风景区和安底温泉度假村颇受青睐。

  位于县城北20多公里处的岩孔风景区,以白云山为中心,山下良田千顷,山中古sha幽静、山上可观日出和云海。

  白云山,海拔1100多米,巍峨挺拔,闻名遐迩。山脚有观音洞,山腰财神庙,山顶有玉皇阁,在悠悠白云间,各显出几分仙气与神秘。踏着人造梯阶拾级而上,两旁林木葱笼、绿树成荫,明镜湖、狮子山、仙人坠石、三层岩、两耳洞、穿岩寺、塔山、百步梯等景点,散布其间。山上峰峦叠嶂,怪石嶙峋,景观天然,千姿百态,一年四季,游人川流不息。山下,新开辟的板桥生态农业旅游点,更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岩孔镇的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像一个不大不小的盆地。由于这种地形,1935年3月红3军团长征到此,因不宜屯兵,短暂停留后即离去。然而,还是由于这种地形,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成了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早在20世纪80年代.这里的科技兴农就开始起步。田园经济已成为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游人离开时,总会带点金沙窑酒、康星植物油、安底禹谟香醋、清池贡茶等,馈赠亲友,以共同回味返朴归真。

  安底温泉度假村位于县城东30公里处的安底古镇。安底温泉是金沙县众多温泉中最好的温泉之一,水温48℃,水量15升/秒,水中含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专家和权威部门鉴定为优质医疗矿泉水。该温泉开发已有30多年历史。度假村里的温泉池很大,大人在深水区游泳,儿童在浅水处嬉戏。该镇被列为毕节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点。示范工程包括山、水、田、路、电综合治理,为农业生产多样化提供了发展基础。岩孔镇人多地少,因此他们积极发展田园经济和庭院经济。千亩油菜地,漫天黄花,笑迎游客,多了一层收入。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种葡萄、瓜果、鲜花……在此基础上,开展“农家乐”旅游。游客入住家庭旅舍,吃农家饭、干农活、搞采摘,在葡萄架下聊天,去油菜田里拍照……其乐融融。温泉大池四周有许多小池,供人们浴疗。游客洗澡或浴疗后,可在四周的宜人风景中徜佯,可在温泉宾馆住宿、餐饮、娱乐。

  金沙县的旅游景点还有许多。诸如,红色景点有菜籽坳红军战斗遗址,红色谍报英雄钱壮飞墓等;绿色、人文和民族风情景点有乌江流域黄沙河风景旅游区,三丈水森林公园,冷水河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敖家古墓群石刻,茶园万寿宫古戏楼,马路乡彝族土司庄园等。还有带季节性的彝族“火把节”,苗族“踩山节”,仡佬族“吃新节”,布依族“对歌节”等,内容丰富,多姿多彩。

3楼
拓夫 发表于:2006/10/24 14:06:18
三、 传奇将军罗炳辉

  梯子岩是一座雄伟的山峰,高约500米,横恒于大方县与纳雍县之间 ,裸露的崖面上,有红色、紫色、白色、褐色和黄色的痕迹,形成了一幅巨大的天然壁画。画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又似乎谁也知道,因为它给人以无限的想像空间。就当地群众而言,几乎一致认为画的是梯子岩战斗和罗将军的故事。

  那是70年前的1934年4月15日,《从奴隶到将军》的传奇将领罗炳辉率领担负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任务的“战略轻骑兵”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团,在毕节小坝击败保安团、回师到大方县的猫场宿营时,不料国民党的黔军和当地地主武装尾随而至,突然分三路对红9军团发起围攻。红9军团在军团长罗炳辉指挥下,处变不惊,沉着应战,依靠梯子岩阻击敌人。为争取及早与滇东主力会师,只夺路、不攻坚,辗转迂回,且战且退,从凌晨到下午2时,经过8个多小时的回旋战,终于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翻过梯子岩,到了纳雍县境。

  红9军进入纳雍化作乡田坝,当地农民听说红军来了,纷纷出来迎接,有的端出高粱粑、煮鸡蛋,有的提着苦辣酒等,上前慰问。有位身材魁梧、头戴红五星军帽、身披大棉袄、腰间插着两支手枪的人,精神抖擞地站在队伍中间,大家认为他是红军中的“大人物”,便围上去问这问那。人群中有一位侠士模样的人也上前与“大人物”攀谈,他便是当地反对国民党苛政的绿林好汉宋选珍,外号人称宋老跛。

  “素闻红军纪律严明,爱护老百姓。宋某愿和弟兄们一起参加红军,干一番事业。”宋老跛开诚布公,坦露心迹。他哪里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红军中大名鼎鼎的罗炳辉将军。

  罗将军听宋老跛说话不俗,看了他一眼,问:“你是哪里人,干什么营生?”

  “在下是个摊摊将,郎岱过茨牛场人,目下拖得有几十条枪、百十号人马,在郎岱由于抗捐抗税,又与土豪作对,获罪了地方保甲,官府对我进行围剿,后又几次前来招安,见我不愿归顺,他们恼羞成怒,调动部队对我追杀。” 宋老跛说:“听说红军在黔北一带作战,想前去投奔,不期在此遇见,愿投在军前效劳,不知贵军肯否收留。”

  罗将军听完宋老跛的话,沉思片刻说:“你愿归附红军,倒是一番好意,只是目前我军尚处在困难境地,暂不能答应你的请求。好在西乡箐深林密,人民勤劳勇敢,你可自谋发展,继续干对老百姓有益的事。到适当时候,革命队伍会来收编你的。”

  宋老跛听罗炳辉一口云南腔,触动了他平时听到的传闻,就靠近一步问:“听说红军中有一位滇地神将,枪法了得,百发百中,久战沙场,赫赫有名,不知长官队伍里可真有此人?”站在一旁的黄火青将军接过话茬,指着罗炳辉对宋说:“那人就是正同你说话的罗将军。”宋老跛一听,大喜过望,在连称“久仰”的同时,想借机探探虚实,便说:“久闻将军枪法如神,今日得遇,实乃万幸!若不见疑,宋某想见识见识。”罗炳辉见这个充满江湖气的绿林头子,对红军确有仰慕之意,但又明显存在怀疑,决定满足对方要求,便颔首应道:“好,请选目标。”宋老跛抱拳拱手后,指向悬崖道:“就请打那棵歪脖子树上的两个疤结吧。”听说罗将军要打靶,村里男女老少都围过来看热闹。大家认真看着那棵树,见其歪脖处确有两个结疤,一左一右,远远望去,像一对小小的鹌鹑蛋,打得准打不准,大伙不免有些担心。罗将军从腰间拔出两枝手枪,左右握定,信手挥枪,只听“叭叭!”两声脆响,正中两个疤结,歪脖树应声折断。

  宋老跛又一次拱手,连称“神枪!神枪!”。围观的群众也不住地叫好。罗炳辉把枪插回腰间后,指着身边年轻的警卫员对宋说:“叫他也给你打两枪吧——请再选个目标。”宋老跛搜索了一会,再次指向悬崖对警卫员说:“请打那两个石尖尖吧。”宋老跛毕竞是绿林出身,耍枪弄刀真有些点子,人们寻着他的指向望去,只见陡峭的崖面上,凸出两块石头,远远看来,恰似一对小小的乳尖。警卫员也不答话,双手托枪,心里念着宋老跛的“石尖尖、石尖尖”,一个箭步冲向前,“砰”的一声,正中左石尖,又“砰”的一声,击中右石尖,两发俱中。在石花飞溅、山谷回音中,宋老跛感动得朝着罗炳辉拜伏在地,连声说:“心服!心服!宋某愿跟随红军。”

  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罗炳辉将军给了宋老跛一些武器弹药,让他在当地发展地方武装,继续做有益于人民的事情,等侍时机。1936年红军二、六军团长征到纳雍时,某团政治部主任欧阳崇廷在西乡开辟据点,联合了宋老跛,一时革命声威远近闻名。

  红9军团主力在纳雍转战两天一夜,穿越4个区、1个镇、12个乡,行程160公里,最后胜利实现了与滇东中央主力红军会师,北上抗日。

  今天的梯子岩,已建设成一处旅游胜地。记者由纳雍县委宣传部高副部长陪同 ,踏着红军的足迹,从梯子岩北坡向上攀登。脚下的路为山石砌成,宽在1公尺左右,蜿蜒曲折,窄险地段,只能爬行,也许“梯子岩”之名由此而来吧。此道虽险恶,然历史不凡,它是1700年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首开;到20世纪40年代初又经长征中的红军加修,始成现状。因此,越行至险处,越能唤起人们“山头鼓角相闻”“风卷红旗如画”的意境。行至半腰,路旁有一碑,高约1•5米,宽约1米,青石阴刻,除碑头“环振前修”四个大字和“道光年立”四个字较为清楚外,其余碑文已被陈年风雨剥蚀得模糊不清。我从星星点点可辩的文字中,只认出“黔道中”“继续”“难于”7个字。离开此碑一路都在想,这么重要的文物,怎么就没有保护呢。

  登上高高的梯子岩,南面的枪杆岩与我们遥遥相对,两岩之间是开阔的化作坝子,田连阡陌,村寨点点,近闻鸟啼犬吠,远看袅袅炊烟,坡上放养的猪,大得如同小牛。我随手采摘一颗野草梅放在嘴里、,酸甜甜,野味十足。

4楼
拓夫 发表于:2006/10/24 14:06:34
四、 硝烟远逝古战场

  纳雍县,是国务院批准对外国人开放的县(市)之一,位于黔西北高原中部,因左界纳雍河而得名,首府雍熙镇。县境山重水复,关隘众多,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公元1664年清将吴三桂用兵于此。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亦在此扎营。红军长征,更在这里播下革命火种。如今,遍及全县的彝村苗寨、古镇悬桥和丰富多彩的人文、自然景观,大为游客青睐。

  三条旅游线

  纳雍属乌蒙山系,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岩溶发育地段广布,盲谷、伏流、溶洞、峰林随处可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旅游景区,大体分为北、西南、东三条线路。

  北线有总溪河、九洞天和乌江第一漂,是贵州十大风景区之一。记者在县委宣传部王部长陪同下,有幸作了些游访。

  著名的总溪河,全长26公里,两岸群峰叠翠,悬崖对峙,猴群出没,洞穴穿连;河谷水天一色,野鸭低飞,清风送爽,鹰击长空,鱼游水底。穿过“一线天”,长达13公里的“小三峡”,水绕山,山抱水,舟行其间,一幅巧夺天工的长廊画卷展现在眼前:明月洞、五指山、枪杆岩等奇峰异景,目不暇接班人部长说,这里又是“千里乌江第一漂”。年轻人乘橡皮筏漂流而下,穿小山峡,过大箐湾,跃五簸浪,破石峰礁……起伏于风口浪尖,刺激有加,野趣无穷。

  西南线有著名的鬃岭镇避暑山庄。鬃岭镇距县城17公里,座在海拔2300多米马鬃岭。马鬃岭巍峨秀丽,绿树丛中有一天池,碧绿湖水,十里波光。其下的吊水岩上,有两孔泉眼,叫牛鼻泉。泉水顺流而下,形成两级瀑布,人称姊妹瀑,如银练抖动悬崖,似青龙狂舞峭壁,给人以惊、险、奇的享受。山顶有座微波塔,登塔俯瞰,“一览众山小”,周围的万亩杜鹃,尽收眼底。

  东线是过狮河,桃源洞景区。过狮河水库座在王家寨镇的丛林之中,烟波浩渺,水平如镜,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荡舟其中,令人心旷神怡。桃源洞与亚洲第一洞——织金洞如孪生姊妹,各具特色。她与树木葱茏,岩谷幽异的三锅桩群峰,构成了一个迷人的童话世界。

  水西古战场

  纳雍是吴三桂进军水西的古战场。这段16世纪60年代的历史和遗迹,为今天的史家和游客所关注、所青睐。

  纳雍古称水西,属彝族土司辖地。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西平王吴三桂进军水西,战火遍及全境,虽300多年过去,几处古战埸和它的故事依稀尤存。

  首战猴儿关。猴儿关位于纳雍县城西南40公里处,关呈月牙形,绝壁高耸,易守难攻,水西宣慰使安坤集重兵扼守。

  吴三桂兵至扎营后,先派部将刘安邦带1000人马与关上对峙。水西军于“峭壁上萦索,夜繁火及铃”。夜幕下,火把明灭,风铃叮当。刘安邦疑是水西军夜来偷袭,命把总王乙率轻骑三百赴敌。因晚上出兵,战马飞驰难以控制,加之地形不熟,三百人马皆坠岩而死。安坤乘势遣大军冲出,将刘安邦团团围住,激战后刘安邦及从卒千人皆死于关侧,其免者惟数十人。有游客赋《吊猴儿关古战埸》诗一首:

  三桂挥师夺隘关,折戟沉沙飘尸还。

  残垣破釜今不见,猴儿雄姿亦巍然。

  再战箐门口 。猴儿关激战后,安坤兵退马鬃岭,踞守箐门口。箐门口在今阳长镇与鬃岭镇交界处。双峰突起,悬崖绝壁,高250米,如石门紧闭,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势。

  吴三桂率三万兵尾随而至,连攻数日不下,改用火炮。传说只三炮就把箐门口轰成两半,形如两扇敞开的大门,三桂驱兵大进,水西军不敌,安坤退守卧这。

  如今,已成峭壁对峙的箐门口,作为古战埸遗迹,成了一个景点。纳雍至水城公路穿过其间。昔日要隘已变通途。

  三战白龙坡。安坤箐门失守,退兵卧这,伺机破敌。后纳妻兄禄天觉之言,设疑兵迎敌白龙坡。白龙坡位于纳雍城北,东面是悬崖,西北群峰起伏,绵亘19公里。安坤命部众沿白龙坡树上置草人提灯笼,内插蜡烛,入夜一齐点上,形如长龙。吴三桂兵至,见白龙坡一片灯火通明,声势浩大,传令退兵。安坤、禄天觉见三桂兵退,知其情怯,遂命士卒杀下白龙坡,大获全胜。因此,白龙坡又名得胜坡。后人有诗赞曰:“战火纷飞日,装点此关山。临危施妙计,敌破水西安。”

  四战果勇底。安坤最后一个战埸设在果勇底镇。该镇位于那巴桥边。那巴桥横跨于武佐河上,飞架南北两山之间。安坤由此诱敌深入果勇底城。

  吴三桂至果勇底扎营后,令部将率2•4万人出战。水西军以数万迎击。双方展开激烈战斗,三桂不敌,退驻果勇底,缺兵少粮达数月之久,险遭覆灭。后得贵州提督李本深援兵济粮。吴卒食粥三日方能胜甲。兵始合一,内外夹击,水西军败溃,安坤被擒遭戳。此役是水西军与吴三桂最后一战,也是双方决定成败之役。

  水西战争历时整整一年。从此进入“改土归流”,结束了1000多年的水西彝族土司制度。

  猴儿关、箐门口、得胜坡、那巴桥,这些昔日硝烟弥漫,炮火纷飞的古战埸,而今成为古迹和名胜。它们是纳雍烽火年月的标志,也是纳雍古老文化的象征。

5楼
拓夫 发表于:2006/10/24 14:06:49
五、 马灯家传红军情

  红军长征转战黔西北时,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虽迄今70年岁月过去,硝烟早已散尽,但那些真实的故事,就像国酒茅台,越陈越香。

  两匹红军马

  1936年3月,红军长征途经威宁县,部队借宿百姓家。住在农民马杨八家的红军,见主人家境贫寒,缺衣少食,心里很不是滋味,在部队出发时送给杨家一匹马,让他或作驾车,或卖补家用。红军开走后,当地土匪头子刘朝梁得知此事,便来敲诈马杨八,说:“你抢了红军一匹马,这马就归你了,可马上驮的金银财宝,你必须统统交出来,否则就要办罪。”老实巴交的马杨八一再说明,马是红军送的,也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土匪刘朝梁哪听这些,继续威逼。正当马杨八为难之时,被同村的锁小平寺夫(清真寺阿訇之下的品级)遇见。锁寺夫有文化有胆识,为人正直,在当地颇浮众望。红军到此,他协助阿訇同群众一起,做了不少拥红工作。因此,他对红军和村民相处情况非常了解。听了刘朝梁一派胡言,便作证说,红军借宿马杨八家,吃了他家的粮食,以马作还,并无其他财物,这我都知道。又幽默地问刘朝梁,你有几十支枪,尚对红军东躲西藏;马杨八手无寸铁,怎么能够抢到红军的马?土匪刘被问得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见围观的村民越来越多,只得悻悻地离去。

  后来,马杨八把这匹马养得膘肥体壮,乘骑挽车,为改善他家生产生活起了很大作用,哪舍得出卖。直到他去世时,因无钱安葬,家人才忍痛将这匹马卖了,作为安葬费用,因此村民们说,马杨八生得红军养,死得红军葬,真有福气。

  与此同时,红二、六军团路过威宁县麻乍乡驻扎时,借住在农民赵敢生家的红军,借主人五升米做饭。饭后出发时,付给赵敢生一块大洋。赵目睹红军待人和气,公买公卖,十分敬仰,执意不肯收钱。这可把这位红军为难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红军的纪律,怎能吃粮不给钱呢。这位红军只得将一匹马相送。赵敢生执意不收,说部队行军,少不了马。红军借口辎重不多,用不着这匹骡马,且牵上它反到是个累赘,执意要给。赵推辞不脱,只好收下。村民们把这匹马称为“红军马”,大有“见马如见红军”之意。12年后,1948年这匹马老而死了,但它繁殖的后代则是一代接一代。“红军马”永世连结着黔西北人民的缕缕情思。

  红军灯

  1935年3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由贺龙、任弼时率领,转战来到乌蒙高原赫章县的金钟镇。部队的炊事班借住在农民夏奠川家,并借用他家的锅灶给红军指战员做饭。这些炊事员本来就是农民,与房东相处得很融洽,战士们称夏母为伯娘,还把做好的饭菜送给主人一份,使夏氏母子深感红军对穷人的体贴和温暖。

  部队住了一段时间要离开时,夏伯娘真是舍不得红军走,她拉着战士的手难舍难分。战士们也是惜别依依。给老人送饭的那个炊事员,看看夏伯娘,又看看自已手里的马灯,似乎想到了什么,亲切地说;“夏伯娘!我们走了还会回来的。这盏马灯送给你留作纪念吧。”

  红军走了。夏伯娘手提马灯,看着灯罩的红五星,就像红军还住在家里。为了保护好这盏红军灯,她藏入屋后一棵大树下的砖洞里。

  光阴荏苒。夏伯娘76岁临终之际,把儿子夏奠川叫到床前,嘱咐说:“当年红军送给咱家一盏马灯,我把它藏在屋后那棵大树下面的砖洞里。你要继续把它保管好。等革命胜利了,你把它拿到我坟前点亮,让我同全家一块庆…庆…庆…”话没说完,夏伯娘就去了。

  1949年12月,当年的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赫章。夏奠川遵照母亲的遗嘱,把藏在地下13年的马灯取出,在向母亲报告胜利喜讯之后,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赫章县人民武装部。

  此乃:子尊母命点红灯,母闻胜利乐九泉!

  红军豆

  1936年3月,长征中的红二军团第四师路经威宁县时,部队在兴隆、天生桥一带宿营整休。该地的兴隆厂是个苗族聚居的村寨,有20多户人家。这里交通闭塞,生产落后。人民不仅生活贫困,还饱受地主剥削和土匪官兵的勒索掳劫。因此,苗族同胞一听到有军队来,就躲进深山老箐。这回听说要来红军.又听到反共宣传,更是全村躲避。经过红军喊话宣传,大多数人陆续回家了。只有罗伯业米一家躲得太远,红军走后才回家。罗伯业米还没进屋,就在家门口发现一碗红色的小豆,一问,才知道是红军给他家留下的。罗伯业米还没见过这种豆子,舍不得吃,把它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果然得到很好的收成。年复一年,种的人越来越多。因这种豆子的颜色是红的,又是红军留下的种子,为了不忘红军的深情厚意,苗家给取名“红军豆”。

  红军豆,听起来亲切,吃起来很香,一直到现在。

6楼
拓夫 发表于:2006/10/24 14:07:02
六、 对应星斗向天坟

  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的彝族向天坟,深藏于毕节威宁县境的乌蒙山中,现已查明有200 多座,其外形之独特、规模之宏大、内涵之深刻与神秘,在中外墓葬中实属罕见,吸引着许多游客和专家学者纷纷慕名前往。

  在离威宁县城20多公里的盐仓镇,有一处名叫大坟梁子的地方,在众多的向天坟中,有一座最大的向天坟,他就是当地彝族部落首领祖摩乌屈的墓葬。从流传下来的地名、墓名和人名来看,盐仓镇无疑是古代西南边陲一处盐业集散地,这个集散地最大的盐商老板是彝族部落首领祖摩乌屈,他和他的家人、伙计死后,葬在盐仓镇不远处的一个山梁上,久而久之坟多了,人们就把这块地方叫成大坟梁子。站在大坟梁子举目,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土堆,这就是乌撒向天墓群中首屈一指的祖摩乌屈墓。据测量,其现存封土堆高:东南面43.9米,西面37.7米,东北面33.8米,西南面43.3 米,南面38,7米,周长217.2米。封土中间呈凹坑,凹坑下是墓。按原貌,整个坟墓砌成三道三台石墙围着。三台石墙都朝南各开一门,用石砌梯阶上下。第一道石墙高3米,厚约2米,登其上,在7米宽的地方筑起第二道围墙。第二道围墙高约3米,再登其上,又是在一个7米宽的地方筑起第三道围墙,墙高仍为3米,再登其上,是一个坪子,坪子中间有一个大凹坑,以石砌成,状如直巷,深约2米,坑底面积达40平方米,其下是墓葬,其上的坑道就是该墓主祖摩乌屈的墓向,表示向天而葬。

  彝族向天坟以大坟为中心,四周分葬许多小坟,当然是以家族、部落或其它某种关系为纽带组成。就最大的祖摩乌屈墓而言,其周围就有驸马普安坟,此坟主原是普安祖摩家儿子,被盐仓府招为驸马,死后葬此;有阿景买帕墓,墓主原为盐仓府家谋事,等等。祖摩乌屈墓周围有七座墓,如果把中心大坟编为1号、驸马坟为2号、买帕坟为3号,把其余4座根据各墓位置顺序编为4、5、6、7号。用罗盘测量定位不难看出:2号驸马坟在坤卦上,3号买帕坟在乾位上,4号坟在乾卦的戌字上,5号坟在离卦位上,6号坟在坎卦上,7号坟在巽位上,那么1号大坟在戌巳上。在距离此大坟东面3公里处,又有一个墓群,共有六座向天坟。仍以祖摩乌屈大坟为中心,用罗盘测定,祖摩乌屈大坟在震卦上,与其对应的六座坟排成一个半圆形,分布在震卦上的甲、乙、寅、卯和辰巽字上。专家观察发现,大墓组七座坟的排列与北斗七星排列相似;东面震卦上六座墓的排列与南斗六星相似。可见远古彝族的向天葬与天象有关。专家还证实,这座坟墓的定向时间是白天午时,方向定在北斗七星中最亮的一颗上。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定向如此准确,可见彝族远古文明的辉煌。

  据史料记载,彝族先民早在3000年前,就把宇宙星空、阴阳八卦的许多名称,用作部落、乃至人的名称;用天文历学、日月星辰的演化规律,当作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彝族古书《解念经》中写道:“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天上一群星,地上一姓人;星明则人佳,星衰则人弱,人死则星犯。”彝文《宇宙人文论》一书也说:“一人一星斗,一人一宇宙。”把天象、地象、人象并列起来,用天文宇宙观和阴阳八卦论,来论定人类社会发展的宗旨,这在包括葬俗在内的彝族生活中,可谓无处不在。既然视天象的变化为人世的沧桑,那么人死后,墓葬也就要对应天上的星象。因此,这些看似散乱的封土堆——彝族向天坟,实在可作为观察天象的地上座标。

  其实,彝族有一部十月太阳历。它以十个月为一年,一个月为36天,一年终结另加6天过年日,平均每年365.25天,与现在的公历相近。十月太阳历是以观察太阳运动定季节,太阳运动达最南点(日南至)为冬至,达最北点(日北至)为夏至。或在晚上观察北斗星柄的指向定季节,斗柄指向南为大寒,斗柄指向北为大暑。据有关专家考察,盐仓镇向天坟的形状和布局,体现了观察日南至,日北至,斗柄上指,斗柄下指,以此确定时令的、迄今还在滇川黔彝族村寨延用的十月太阳历。

  彝族向天坟和十月太阳历,构成了中国式的玛雅金字塔。它昔日藏于乌蒙深山,今朝走到开放前沿,敞开胸怀,正迎接八方游客。当然,更有待开发深层内涵。

7楼
拓夫 发表于:2006/10/24 14:07:28
七、 鹤翎碧波草海游

  百尺高楼立海东,登楼愈觉海天空;

  一轮红日云间现,万顷波光洞庭中。

  这是当地一位著名诗人对草海的赞美。草海,位于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县境内,水面达27•5平方公里,相当于5个西湖那么大,是中国三大高原淡水湖之一,因其水草丰富而得名。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被誉为“草的世界,鱼的王国,鸟的天堂”。环海皆山,山上松柏掩映寺庙,四周有如茵牧场和神奇溶洞。古往今来,多少文士和旅客,为其清优淡雅而迷恋,为其超凡脱俗而留连。

  现在,草海是以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国际鹤类基金会等世界性环发组织的合作单位和受援单位。伴随着西部大开发,草海正在按照“保护-科研-建设-旅游”的规划,进行着科学地开发与利用。

  泛舟草海

  一个初夏的晌午,我在威宁县马贤忠部长陪同下来到草海码头。马部长租了一条红漆小木船,船主是位30多岁的妇女,她用一根5米来长的竹杆,一下一下撑着小船,缓缓把我们载向草海。

  草海的水,清澈透明,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达5米,我坐在船上,低头观海中游鱼、辨海底水草,抬头望碧蓝天空、感薄雾亲吻。海风徐徐,白云朵朵,天水相连,山水互依,泛舟这苍茫如画天水间,好似置身琼瑶仙境。

  俗话说“水美鱼儿肥”。草海的鱼并不那么肥大,但其味嫩而美。尤其是一种“包虾鱼”,个不大,体重也就在百克左右,因其腹中常留吞食的小虾而得名。海面上有流动“舟吧”,吧主多为当地居民,把刚捞上船的包虾鱼,用竹签或铁签穿成串,放在炭火上烤熟,香飘海面,鲜嫩无比,是招待游客下酒的美味佳巽。

  草海的草就更美了。这里处于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最高分水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分明,光能充足,仅水生高等植物就多达37种。诸如水葱、水莎草、荇菜、狐尾藻、海菜花等,计20科、26属,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特别是被列为珍稀保护植物的海菜花,此时正开遍湖面,放眼看去,一朵朵,一片片,白皑皑,为美丽的草海增添了一份迷人的韵味。海菜花不单是供游人观赏,还是可口的蔬菜,荡舟湖上的人,总喜欢随手扯上一束,带回全家一起尝个新鲜。

  一种名叫水浪板的海草,生长在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之间,刚长出时小如纽扣,由长长的茎把它从海底托出海面,长大后像一把小伞,似乎要为游客遮雨避日,它或三五成群,或金黄一片,努力给草海装扮出另一份美。

  挺拔翠绿的蒲草,爱与水沙草结伴,在海面上组成大片大片的草丛,船儿划进草丛,游客分不清东西南北,自有另一番感觉。勤劳的海边居民,把蒲草割回家,晒干后编成席子、蒲团、坛塞等生活用品,或出售,或赠亲友。那柔软轻盈的蒲草席,常被姑娘作为嫁妆带到婆家,给甜蜜幸福的新婚生活作温馨的铺垫。坛塞密封性能好,且具天然芳香,用它封存的酒,时间越长,香味越浓,令客人未饮先醉,醉而欲饮。

  草海的水生植物居世界淡水湖泊之首。各种各样的水草,竞相生发,密密匝匝,织成了一床巨大的绿毯,从海底直铺海面。水上飞舟,仿佛草原滑板,水草相随,荡起层层绿波,堪称草海一绝。

  草海观鹤

  欲洗霜翎下涧边,动嫌菱剌污香泉。

  沙鸥浦燕应惊讶,一举扶摇直上天。

  这是唐代诗人褚载的鹤诗。鹤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长寿的像征,已被列为当前濒危保护的珍稀鸟种。

  草海受印度洋季风气候控制,水量丰富,土地肥沃,沼泽密布,淤泥层厚,养育了种类繁多的浮游生物,从而构成了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吸引着众多的鸟类来此栖息,以黑颈鹤为首的珍稀候鸟,每年飞来这里越冬的越来越多。草海成了鹤的故乡,鹤也成了草海的精灵。

  现在,全世界共有15种鹤,其中9种在中国。被称为“鹤之娇子”的黑颈鹤,早在1300年前就在草海生活。目前,全世界的黑颈鹤只有1600只,中国有700多只,而其中300多只在草海,它们每年夏季在青海、甘肃一带繁殖,到了深秋则千里迁徙,来到草海越冬。所以,观鹤是草海冬游的一大景观。当游船往沼泽一侧行驶,鹤群候鸟,闻声而起,一群接一群,展翅高翔,盘旋不已,美丽的羽翼,动听的鹤鸣,组成了一幅气势恢宏的仙鹤乐舞图,真可谓“此景只觉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草海沧桑

  据考,草海早在第四纪中更新世纪就已形成,距今已有15万年历史。它是云贵高原在漫长的地理更变中,经多条暗流汇造而成。现代勘测表明,草海是黔西北横江、六冲河、三岔河和北盘江四条大河的发源地。涛涛的草海水,还通过多条支流和伏流汇入金沙江而奔向长江,一路上,它和同伴们拨动古老的水车低吟浅唱,冲激水轮机发光发热,最后成为东海的一滴水。

  据《威宁县志》记载:“古草海的水面长40里,周130里,为黔中巨浸。”上个世纪50年代测量,草海水面为46•••••5 平方公里。1972年草海的水被全部放干,“围湖造田”,增加耕地,以适应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然而,这一行为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影响到云、贵、川三省气候异常,季节不明,干旱严重,暴雨成灾。1982年蓄水恢复,迄今草海水面已达27•5平方公里。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在其生成、发育、消亡、复苏的演变进程中,沧海桑田的历史孕育了极其复杂的生态结构,集水面、沼泽、耕田、林地、村寨、城镇等不同类型的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为一体,构成保护区错综复杂的综合生态环境。好在当地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草海逐步走上了“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双赢之路。

  作为地球之肾一部份的草海,是我国湿地生态和越冬鸟类环境研究基地,并取得可喜成果。1986年和1991年,国际鹤类基金会前任和现任主席阿奇波和哈理斯先后访问草海,并给予高度评价。自此,草海的对外联系与合作不断加强,随着合作项目一个又一个的落实与成功,威宁草海也名扬世界。

共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7爱大方论坛
粤ICP备18004908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1.1
Processed in 0.1445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