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爱大方论坛 http://www.idafang.com/index.asp

中国贵州省大方县人民论坛,爱大方的人们请来此相聚,讨论关于大方的一切!
共1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倾听九十九口井的声音

1楼
穿青汉子 发表于:2008/11/2 16:45:34


我初次到大方城那年,就常听见城里年长一些的人士提到以前城内的99口井。这99口井,在《大定县志》中均有记载。有几年,我就住在莲花塘边。据记载,以前这莲花塘“水色清澄,桂莲满塘,沼堤垂柳数株,绿丝萦绕”。只惜我晚生数百年,无缘得见如此美景,只能凭想象去体会。所幸者,塘后的一口水井还在,终日汩汩,虽然附近的人家大多有安装有自来水,可是挑水的人却络绎不绝。我不知道这口井的名字,可是一闭上眼睛,我就能够感觉到井口的水在清亮地流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话不假。老一辈的大方人,对这些水井有很深的感情。他们提起大方的99口井,如数家珍:官水井,位于小北门外,相传为明代水西宣慰所修,现井口上方尚留有清晰可见的“龙门”二字,喷水的龙头威猛雄壮,气势不凡。龙水井,位于城南,水从石龙口中流出,井口边上有围栏,井壁上刻得有“翰墨流香”四字。与斗姥阁有关的井有三口,前些年兴起的斗姥阁水厂,就是将原来的岩脚井、斗姥阁井改建成的。而另外的一口井小龙水井,清宣统年间的知府陈庆慈后将之移到庆去楼前,“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这是清朝书法家何绍基对此井的赞誉。我在奢香博物馆见到这尚存的石柱时,还隐隐能够听见到当日流水淙淙的声音……
在城里生活日久,和当地人接触多年后,才听说,有的井水好做豆腐,如岩脚井、杨柳井;有的井水适沏茶,如龙王庙井、龙水井;贡院北井水好搓凉粉;杨家关井水可治瘟病;斗姥阁、岩脚井水可治高血压;黄家井、沙河井水好烤酒;半坡井、太平坡井水好熬糖;一碗井的水好煮豆。还有一些井更是奇特,比如现已封闭的月亮井,据说在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月无论偏向何方,均有倒影卧于清水之中;又比如双水井,中间一石梁分开二水,左边水涩,右边水甜……
宋词人柳永,名噪天下,以至“凡有水井处,皆能歌柳词”,这句话可否倒过来说,“凡能歌柳词处,皆有水井”?每个人都有祖先,但看看我们居住的房屋、衣着和语言,往往觉得这些与祖先们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唯一把我们与祖先联系起来的,只有那一口几乎亘古不变的水井。我们和祖先一起饮过同一口井的水,并且这水曾照见过祖先和我们的影子。注视大方的99口井,似乎还可以打捞起一些远去的往事。在这摇摇荡荡的日子中,浮现出一些遥远的面影。这其中有民族女英雄奢香,诗人周婉如、陈枕云,在中国历史上名声极大的吴三桂,甚至还可能有喜爱的陈圆圆小姐呢。
一百多年前,斗姥阁的一泓清水,照见了一个清瘦女子的身影。这是一个一袭灰裙,手拿蒲扇,踏花布鞋的女子。她,就是晚清大方女诗人陈枕云。她自幼聪慧、工诗善画,却红颜薄命,妙龄即与未婚夫“此生已抱千秋恨,今世难谋一面缘”,囿于礼教,她终生未嫁,辗转川黔,一生“滴碎愁心泪未收”。她的泪和哀怨,也就像这些井的水一样,流淌不尽。也许是一个晴朗的初夏,百无聊赖的诗人周婉如趁着天气晴好,兴冲冲地沿着城脚寻找些什么。她想逃离那些纠缠着她的绝望、凄凉和迷惘,在这个幽深的地方寻到一丝清静,可是,经年的痛苦不是一场一景能够改变的,越是这样的地方,越能唤起心底的孤独,她心头的期盼被“石暗泉声冷,苔深草色腴”的场景冰成黯淡一片。我想,那一天,她可能也是噙着泪离开斗姥阁的。
那位14岁成为贵州宣慰使妻,丈夫死后肩担大任维护着水西安定、开通九驿的奢香夫人,对小城的这99口井,该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官水井的水,肯定不止一次被她用来清洗秀发。她一生的事迹,从大处看是守住丈夫传给她的这份家业,让同胞们过上太平的生活;可是,从小处看,她守住的最有价值有东西,会不会是那源远流长的99口井呢?井,有时也会成为一份弥足珍贵的家业。
征剿水西的吴三桂,喝过这99口井的水,说不定还有陈圆圆这位伴在英雄左右的绝代佳人。而据史料记载,蒋介石在视察当时中国的第一个飞机发动厂时曾在大方城逗留过数小时,还吃了这里的“连渣闹”,据说便是杨柳井的水做的……
在这些井边,我们还可以记起清朝诗人殷懋德的“喷玉乍添芹藻雨,流香还送稻粳风。溶溶泻出西畴外,万亩还资灌溉功”;可以感觉原大定知府李祖章的“曲槛方塘一镜开,清泉汩汩沁心来”;还有那些老人们叙说的一个个关于井的神秘传说……
有了井,似乎便有了人群的生生不息,演绎出许多人间的纷繁故事。井,有时是一个人在一个地方住下来的唯一理由。黔西北的县城,有好几个都有河流从城中经过,有丰富的水源,织金城中甚至有一个出水成河的洄龙潭。大方城地处半山腰上,背靠高高的云龙山,左右均有护山,前有河流,远有来龙,虽是古人认为的好建城池处,但如果没有这么多口可供引车买浆者流饮用的水井,想来也难成为黔西重镇,大定旧府。
虽经岁月沧桑,至今,大方县城里仍有48口井还滴泉如故。大方历史文化悠久,井文化也可以算得上一种当地有名的特色文化。在外的大方人,都时常爱提起大方的井。也难怪,有时候,水井是一个人离乡后唯一的蔚藉。在背井离乡的游子看来,它是如此亲密地和亲人们的日子联系在一起。水井,是那么清凉地贴近游子的心怀。每一口井都牵连着一个家族、一个地方的的兴衰,映照着一段段悠悠的日子。岁月的倒影,游子的心绪,人世的沧桑,尽在其中。

2楼
拓夫 发表于:2008/11/2 17:37:35
好贴,楼主辛苦!
3楼
爱青衣 发表于:2008/11/2 22:49:02

大方因井而生长,因井而不息,因井而流传……

楼主说得太好了,也许我们和古人离得太远,但这共同饮用的井水,让我们和那些鲜活的形象离得更近。

4楼
哈里萝卜特 发表于:2008/11/3 10:46:01
很有感情,虽然现在已经没有99口井那么多了,但那些因为井而发生的故事将会一直流传下去。往小了说这是时代的延续,往大了说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啊。
5楼
湛蓝午后 发表于:2008/11/3 11:46:25
好文!感谢并欢迎楼主!
6楼
坐观天上云 发表于:2008/11/3 17:13:27
不是亲身经历的,就不会写出这么细腻真实的文字,赞一个!
7楼
iaai333 发表于:2008/11/3 22:25:33
莲花塘后边老干部宿舍的地方是有一口水井,有一年冬天俺曾经在那里挑过水。
8楼
平淡阿若 发表于:2008/11/4 9:35:43

莲花塘现在已经不能靠近了,一潭死水,可惜啊。

谁有大方水井的照片,发点来看看。

9楼
断浪 发表于:2008/11/4 11:58:58
历史和文化怎样传承,这是个很大的命题。楼主对井的感情字里行间可见一斑,这样的历史和景致,千万不要断了。
10楼
changqing 发表于:2008/11/4 12:59:59

九十年代初曾经在莲花塘之老年大学里面玩过,当时觉得那里是大方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11楼
野地折耳根 发表于:2008/11/5 10:35:22
原本觉得稀松平常的东西,一但融入历史就别有一翻深意了,楼主好文!
12楼
偶尔抽支烟 发表于:2008/11/5 20:44:16

莲花塘应该清除淤泥,环塘排除污水使之不能入塘,凭塘后一口终年不枯的老井,肯定能还其旧颜。

我曾在井前刘家租房住了一年

13楼
浮云 发表于:2008/11/6 20:26:00
以下是引用平淡阿若在2008-11-4 9:35:43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莲花塘现在已经不能靠近了,一潭死水,可惜啊。

谁有大方水井的照片,发点来看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平淡阿若说:

烂片几张,如果明后天下雨挤时间发上来,如果天晴请耐心多等几日。

14楼
风过无痕 发表于:2008/11/12 11:53:35
情真意切,好文章,等看楼上的照片。
15楼
穿青汉子 发表于:2008/11/22 1:10:38
感谢哥皮们来闹热一哈,豆是省到高兴
共15 条记录, 每页显示 2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7爱大方论坛
粤ICP备18004908号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1.1
Processed in 0.15234 s, 2 queries.